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联大简史:西安临大南迁日记

西北联大简史:西安临大南迁日记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议决追认业经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准备迁移事务委员会”和规程修正,并追认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张贻惠、李冰、袁敦礼、齐国樑、周宗莲、罗根泽、佘坤珊、李廷奎、刘德润、谢似颜、郭俊卿、易价、方永蒸为委员。

西北联大简史:西安临大南迁日记

西安临大南迁是战时大学大迁徙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此让我们以日记的特殊形式予以真实记载,主要参考了工学院刘德润教授、赵慈庚教授[61]、临大文书组组长佟学海[62]、总务处徐世度[63]、第三中队学长谷景耀[64]等人的记录。

【前言】 1938 年3 月9 日下午3 时,校常委举行第23 次会议,徐诵明、李蒸、臧启芳、李书田(周宗莲代)、张贻惠(列席)出席,主席徐诵明,记录陈叔庄。会议报告:李书田常委、袁敦礼主任、张汉文主任自甘肃天水电报考察校址印象颇佳,并告知拟迁南郑,复接虞电知教育部密准紧急时迁南郑或天水一带。会议议决追认业经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准备迁移事务委员会”和规程修正,并追认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张贻惠、李冰、袁敦礼、齐国樑、周宗莲、罗根泽、佘坤珊、李廷奎、刘德润、谢似颜、郭俊卿、易价、方永蒸为委员。成立“新迁校舍勘察及布置委员会”,推定委员为李书田、袁敦礼、张贻惠、贾成章、杨立奎、许寿裳、黎锦熙、张汉文、董守义、刘锡瑛、尹文敬、汪厥明、林几,李书田为召集人,在李书田未到之前由张贻惠召集。

学校派阎步洲、尹荣琨、李荫深赴宝鸡接洽房屋、车辆情形。学校派徐世度早在大队人马出发之前约半个月沿南迁路线走了一遍全程,并接洽校址。他于1938 年3 月2 日自西安乘火车于3 日晨5:30 抵宝鸡;4 日撘押运古物车出发,9 时越秦岭黄牛铺(距宝鸡46 公里),11 时至沙河铺(距宝鸡70 公里),前遇塌方,遂攀上山腰,步行20 公里至凤县,宿西北旅馆;5 日,雇汉中客车,晚6 时抵南郑。

1938 年3 月11 日上午,西安临大在东北大学与本校第二院所在的大礼堂召开迁移队务会议,全体负责人参加,主要讨论行李运输、列队赴火车站、车辆分配、配给交通组脚踏车、行军次序、每日行进地点等;3 月14 日,学校决定购买团体票迁离西安;3 月15 日,运输委员会规定学校公物及教职员学生行李集中地点、接收手续、起运方法、以及分配职务、招雇车辆、沿途警卫等事宜,并在第一院点收第一院及第三院学生行李,每人一件为限,有两三件合并一大件者一律予以点收;第一及第三两院公物,由各处系组装箱后点交本会。第三院学生行李,由本会职员督率学生分组编号,先期运至车站附近。第二院公物,另编一组与学生行李同时运至该处。教职员行李每人限期两件,有家眷者增加一件,于出发之下午在车站点收。购买途中所需物品,收拾行李,并将全校行李运到车站附近。押运行李人员,由运委会签请常务委员核定,计教职员学生工友各50 人,本会另由西安雇大车60 辆,共分三批起运,每批派教职员工友各2 人押运,由西安步行出发,直达汉中。

3 月16 日

图2—15 民国时期的西安火车站

下午2 时开始运输行李,分配职员,分组担任发放行李照料脚夫装车,押运及点收各项职务。先期由运委会确定胶皮大车14 辆,由第一院装运行李送至车站。下午5 时集体赴陇海路西安火车站(图2—15)。晚9 时许,行李搬运完毕。晚10时起分别装置闷车四辆,至晚12 时竣事,由运委会押运员分住各车看守,同人半日不得饮食,至是始各取点心茶水,以解饥渴。西安临大校常委徐诵明大队长,率领1 400 余名学生,编为1 个大队、下分3 个中队、14 个区队、106 个分队,在火车站集合。膳食委员会主席齐国樑教授和书记佟学海在开车前在全城搜购到317 袋锅饼[65],计8 676 斤,另有3 000 余斤咸菜装上火车。晚8 时全体登车,夜12 时开车,西行开往170 公里之外的宝鸡。

尹雪曼回忆:“在开往宝鸡的车厢里,堆满箱笼和行李,我们大伙就趴在行李捲上,有说有笑,稀里糊涂地到了宝鸡”。[66]

徐世度今在在汉中与天主堂祁主教,张伯常专员、刘副主席签约,确定古路坝、龙岗寺、沔县武侯祠等校址。

黎锦熙教授今抵汉中,与徐世度晤,宿汉城旅社。得知李湘宸(建勋)先生汽车被劫。

3 月17 日

凌晨1 时许,大队乘专列自西安火车站出发,上午11 时半抵宝鸡,由押运员轮流看守行李,运委会主席与宝兴货栈接洽存放行李,商定办法。

第二中队在火车中开会,议决:(1)到宝鸡车站发锅饼咸菜;(2)第二中队今天到宝鸡南15 里之隘门镇。午11:30,全体抵达到宝鸡。

此前,徐世度已经在宝鸡访军校王主任、汽车队朱队长、钱县长、西街小学张校长、汽车站王站长,以及故宫博物院宝鸡办事处那知良、吴爽秋等,接洽汽车赴汉中事宜,并调查得知胜景寺可容300 人、长寿山可容六七百人、金台观可容1 400 人、公共体育场可撘帐篷,但看来并未全部如约。

第一中队进驻渭水南岸的大湾铺和隘门镇。

第二中队原闻宝鸡车站预停有胶皮轮大车45 辆,每中队15 辆,孰知一无所有,乃临时雇用驮夫80 余人,直至晚17:30 方出发往宝鸡南15里之隘门镇,途中驮驴且走且卧,同学嗟怨之声,不绝于耳,交通之不便,运输之艰难,诚令人浩叹!晚22 时,第二中队始抵隘门镇,23 时吃晚饭,运输组行李员以校方未备运输工具,15 里路程犹如此困难,未来更不堪设想,故纷纷向中队长辞职,刘队长好言相劝。

第三中队暂驻宝鸡。

第三中队学生谷景耀与经济系同学张仪修同一行李,属于第三队,于第一、二批之后,抵达宝鸡;在夕阳西下时分,全部进驻国民学校。

第三中队谷景耀回忆道:“宝鸡(即陈仓)位于凤县西南,渭水北岸,东有陈仓山(亦即宝鸡山),因山而置陈仓县,唐改为宝鸡,民国仍之,地势扼要,西控陇蜀,屏障陕南,为川陕甘交通重镇。在抗战初期,因沿海交通遭受封镇,军需民用,大量物资,均赖该线予以运输,一时造成人口商业极其繁盛。一般旅馆业者,认为有机可乘,乃大敲竹杠,凡投宿军公过客,不问有眷无眷一律收取规外娼资,否则不予接待,此种武断作风,使人啼笑皆非。前据本校一教授称:彼携眷赴汉中,路过宝鸡,天色已晚,曾在大街上数度往返,才找到一家旅舍。住吧,须接受条件,不住,则无第二客栈,结果成交,只得‘陪坐’天明。”

徐世度今与董守义教授(3 月10 日抵达)、李湘宸教授、齐璧亭教授、黎锦熙教授商议在汉中上课事宜。

下午5 时许,许寿裳(季茀)、李季谷、林晓(觉辰)、陈之霖、潘永言、李酉山、余谦六、李仙舟、杨永芳、陈叔庄、齐植朵、杨若愚、季陶达诸先生,及张小涵夫妇、李漪、徐一郎、徐氏姐妹等共20 人,乘坐合资购买之大汽车,翻越秦岭,于17 日下午抵南郑,寓大华旅馆十六号。

3 月18 日

晨7 时开始卸车,将本校公物及员生行李分类排别,点交脚行总理,至9 时许,正在点交之际,忽传空袭警报,一时警号齐鸣,人声鼎沸,车站群众,纷纷逃越;运委会除留少数职员在站看守外,余均避去。及警报解除,继续工作,至晚8 时始起运完毕,由宝兴货栈将行李分类移交后,出具正式收据,至此,西安—宝鸡段之运输工作告一段落。

为拉开行军距离,第一中队在大湾铺和隘门镇停留一日。

早晨,第二中队召开队务会议,讨论运输膳食事宜。徐诵明大队长偕李蒸参谋长来到第二中队驻地安慰学生。晚,学生组织膳食委员会,协助校方膳食委员办理膳食事宜。

上午9 时,校勘察及布置委员会在汉中开会,商议校址布置。

3 月19 日

本日起,运委会即开始接洽汽运,唯因军运频繁,交通工具,均经军事当局统制,颇费周折,始雇到卡车二三辆,将行李分批起运。[67]

膳食委员会议定行军时早晨食粥,中午打尖食自带之锅饼咸菜,晚间食干饭汤菜。当出发时膳食委需分头于各中队到达各该站以前,预为布置,以便各中队到达时,即有饮食。除西安至宝鸡系乘火车外,自宝鸡至龙门镇,大坝铺、观音堂、东河桥、草凉驿、凤县、双石铺,每站二人。自双石铺再南如南星,庙台子,留坝,马道、褒城各站,由前半段各站人员按自北向南顺序,于第一、二、三中队经过完了后。陆续赶往南星以下各站分驻。每位前站膳委于到达各站后,即预先与保甲长接洽,号定宿舍,购存木柴,迨各队到达时,即分别导引各队搬入指定宿舍,随即购置猪肉青菜豆腐粉条,协助督促伙夫预备膳食。各队去后,并需按照以往人数,以每人每日五分计价,分付各房主房租,或捐助学校款项。事毕又需骑驴、骑车或步行,赶往前站照旧办理。

第二中队运输工具仍无着落。晚,召开组长以上会议,如学校无办法,后天雇驮骡、驮驴南行,闻同仁汽车在马道附近被抢,损失不赀。刘德润队长屈指计算,担心正是自己眷属所乘之车,逃难还是遇难?甚为担心。

张贻惠教授与徐世度往汉中东50 里上元观镇勘察校址。

晚,徐世度与私立焦作工学院王君交谈勘察校址。

许寿裳出南郑城南门,游览小南海。

西安临大南迁路线为:西安—宝鸡(经陈仓古道)—凤县(转入连云道)—留坝县城、马道镇(萧何韩信处转入褒斜道)—褒城—汉中(南迁路线先走一段陈仓古道,再至留坝县境转入褒斜古道)。

3 月20 日

第一中队启程,先行出发。

由宝鸡至南郑,为西汉公路,行人无不兴蜀道难之叹。三国时,诸葛伐魏,屡次取道于此。中间需过秦岭及酒奠梁等。此次行军全程,自宝鸡至汉中,共255 公里,同行教职员学生,除极少数因公或疾病搭乘汽车或大车骡驮外,其余均始终徒步旅行

第二中队闻被抢之车系其他同仁所乘,运输工具无着落,仍滞留隘门。

下午,新校址勘察与布置委员会开会,议设学校南郑办事处,推张贻惠、董守义、徐世度三人负责。

3 月21 日

第二中队仍滞隘门镇。不但500 余学生着急,刘队长更是怏怏不安也!袁志仁、周泽书两参谋到,并请袁参谋讲“天水之行”。

3 月22 日

第二中队早晨接报告,决定明天前行,因汽车1 辆,胶皮轮大车18辆,已归本队使用矣。晚接报告:(1)明早5 时起床;(2)5 时至6 时收拾行李装车;(3)6 时早餐;(4)6:30 出发;(5)大车按区队分发;(6)各区队领队,第一区队周泽书,第二区队白肇杰,第三区队袁志仁,第四区队苗润田,第五区队朱淳实;(7)一切行动须听各该队领队命令。

三个中队又前后分为四批行军。由宝鸡至汉中分十站行进。按照次序,第一中队先行,依次为第二、第三中队。每日须步行10 余公里,多者30 余公里。规定学生们自备背包一个,草鞋两双,二人合组轻便行李一件。每个中队一般由军训教官任队长、年轻教授任副队长,下设运输组、设营组、纠察组、交通组、医务组、警卫组等。每个中队配有民夫、驮运骡马等。公物运输除图书仪器等雇用汽车或胶皮轮大车,另派专员押运外,各队米粮、炊具、伙夫均雇用汽车运送,以便先到前站预备饮膳,其随军行李均雇骡驮,然骡夫驴骡颇不习于有秩序之进行,乃由运输组将骡夫驴骡编号排次加以管理,至各中队行进先后规定:最前为警卫组;二为各分队;三为骡夫;四又为警卫组,教职员殿后,一行前进蜿蜒数里不绝,实为三校院前所未有之大规模旅行。

徐世度在天主堂购得大米二担五斗,麻袋百只备用。

3 月23 日

第二中队早4:30 起床,6 时吃饭,原拟6:30 出发,车未来不果,旋往驻在隘门之宝成铁路测量队接洽借车,承该队队长、西安临大讲座教授李俨(李乐知)[68]慨允,方便不少。8 时出发,下午3 时到观音堂,秦岭坡度陡峻,车马费力,行动不便,直到晚9 时方到东河桥住宿。

过秦岭时,适值雨,尚未放晴,道路泥泞行路艰难,乃觅取捷径,努力攀登,翻过一岭又逢一岭,重峦叠嶂,层出不穷,足现秦岭之伟大磅礴,沿途翠峰披雪,白石枕流,景致幽美,随山旋转,随时变换而云雾低迷,人如行于雾上。雾逐人移,距离稍远,即时隐时显。酒奠梁较秦岭为低,而道路难行过之。公路修筑,较秦岭盘旋尤多,汽车迂回公路,似不若人行小道之捷,故同行中有与当时所遇汽车争先者,汽车与人,旋合旋离,互呼互应,宛若于次而后已。

李书田常委抵汉中。

今,刚刚抵达汉中的临大文理学院化学系周名崇[69]教授,因身体素弱,不胜长途之苦,至汉中而病世。[70]另有一青年体育教师从高处跳入褒河游泳,不幸撞入水底石缝而亡,还有一学生在途中病故。

3 月24 日

自宝鸡下车第八日,临大第一中队南迁队伍抵达留坝县境庙台子,张良庙打破不许女士留宿道观的数百年规矩,第一次容留女生住于观内,整休数日方才继续前行。

第二中队早6:30 起床,7:30 吃饭,8:30 出发。早饭时报告:(1)各区队领队向各该区队训话;(2)有病不能行之学生,须由各该区队领队签字,医务组组长证明,中队长加签后,得被收容,但只限1 日;(3)各区队领队全权处理各该区队事务;(4)整队依次而行,有事向领队请示;(5)各队员不得任意乘车,每趟汽车除规定者外,不能多乘一人;(6)各区队胶皮轮大车分配为,第一区队5 辆,第二区队5 辆,第三区队5 辆;(7)行军次序,设营组(先出发),指挥—警卫组三分之二—第五区队(女生)—第一区队—第二区队—第三区队—第五区队—通讯组—医务组—收容班—警卫组(三分之一)—中队长;(8)区队与区队间距离约一里;(9)行军时警报,哨子为号,分散两旁,警报……解除——……平时——……;(10)每区队有交通组组员2 人随行;(11)黄牛铺休息。下午5 时到草凉驿。

第一中队(图2—16)赵慈庚回忆:“那时,川陕公路还没有完全筑成,隔几里就有十几个工人坐在路边砸石头,为铺路面准备石子,公路可以通车,但汽车很少,大队穿行在峡谷之中,永远有河水做伴,时而滂沱雷鸣,好像山谷在怒吼,时而湛平如锦,似提醒我们要冷静。每天一出发,大队便唱起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每天不知要唱多少遍。其他像‘枪在我们的肩膀,血在我们的胸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等等。歌声、水声,筑路工的锤声,交织成沸腾的声浪,在山谷中回荡,宛然是雄赳赳赴敌之兵,震撼着无人烟的山峦。歌声听了,话声来了。山上的一草一木也会引起议论,不然就从张子房烧栈道说到诸葛亮出祁山。沉寂下来便只听到脚步声与远处的流水声。郝圣符先生怕沉寂下来会产生疲劳感,便向前方喊了一声:‘王鑫(高中部高三学生,领唱者),唱!’于是,歌声又起。”[71]

图2—16 第一中队翻越秦岭

第三中队学生谷景耀回忆道:“黄牛铺,出宝鸡经一段平原,就到大散关,该关位于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又称崤谷,千峰罗列,形势险要,续前为隘门镇,断壁悬崖,宜攻宜守,与崤谷依为唇齿。再南就是黄牛铺,山间小邑,形势随峻,是一乡民墟场集散地,过往宿站。据《古今地名志》载宋绍兴三十年(1160),金徒单合嘉,扼大散关,游骑攻于此。”“草凉驿,位于凤县东北六十里(30 公里),地方产煤,虽为一山乡僻壤,尚可容纳大批人马,再进恐失村庄依据,因而全部同学们就驻于此地。”

各队住宿以事前派有前站,先向该地保甲长,按站借用民房,事后酬以每人每日五分租金,故各当地居民最初尚持支应普通军队过境态度,其后乃喜出望外,接待殷勤。然沿路城镇乡村穷困异常,本为陕川栈道所谓“穷八站”,破屋颓垣人畜杂居,本队教职员学生所住各处,亦不免有与猪为伍之叹。又各中队所设通讯组,每晚以收音机,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抗战消息,次晨以大纸书写张贴于外,不特各队队员得以明悉当日新闻,而各当地居民识字者亦多伫立围观,借知现在国家大事。

徐世度等在汉中吊唁周名崇教授。

3 月25 日

第二中队早6 时起床,7 时早餐,8 时出发,膳委厨夫先乘汽车行,第一区队人数较少,拨出行李车一辆,归第三、四区队使用,各组因事实上之便利,原在中队部用餐者,今日起分食。下午5 时到凤县。天雨。

第三中队谷景耀回忆:“凤县,自入大散关后,全部称为秦岭。所谓秦岭,西起天水,蜿蜒东行,横贯陕西南部,至河南陕县,八百余里,其在陕境有三名峰,一曰秦岭,形势巍峨,高于诸峰。再前为第二名峰,凤岭,也就是凤县,位于白水江支流东岸,屏障陕南,控扼陇蜀,为陕省西部重镇。本队进驻后,余与部分同学,被指住于西街一无名小庙;该庙年代较久,殿宇清洁,有女像二尊,粉面桃腮,束腰紧袖,栩栩如生,惟其金莲瘦小,古今罕见,余同仪修,睡其脚下,临行各窃绣鞋一只,带至汉中不翼而飞。”

学校勘察及布置委员会兼南郑办事处张贻惠、董守义两教授赴褒城。

3 月26 日

第二中队早10 时出发,行1.5 公里到双石铺,山青水秀,市面繁荣,至此为之一畅,决定休息一天,天双公路以此为始点,正在动工,路成后,双石铺将更发达。

大队长徐诵明、参谋长李蒸两常委抵汉中。

3 月27 日

第二中队在双石铺休息,奉大队长命,沿途且行且歇。

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等常委乘学校载重汽车往沔县勘察,晚7:30 归。

许寿裳等20 余名教授移居城固县民众教育馆中山堂,共居一室。

3 月28 日

第二中队早5 时起床,6 时吃饭,7 时出发,越凤岭时,闻汽车损坏于留凤关,刘德润队长乃兼程迅进,下午5 时抵南星,知汽车损坏后仍拉来膳具食粮等,虽中队部行李未来,同仁等借同学被褥而寝,亦大欢喜,若炊具不能来到,500 名同学无饭吃,将如何处置?

行军膳食以沿途无处购买,各队均自带锅饼、大米,军用锅伙夫等,每晨烧水煮饭各一次,中午于途中打尖,食所带锅饼咸菜,晚间炊饭烧水各一次。每晚所到城镇,青菜、豆芽、豆腐、粉条等,均被收买一空,然亦为数不多,不足应用,以各该城镇村庄所产蔬菜本少也,伙夫熬菜煮饭,均以铁锹为调动之具,既具烹调之知识,复有泥水匠之技能,而教职员学生等以行路辛劳,食欲加强,又以沿路城镇食品缺乏,故每当开饭前教职员学生多已持箸拥环立候,迨伙夫一声叫喊,启锅分盛,无不食之津津有味,有外籍沙博格,克敦二人亦羼入分取,享受一日辛劳之酬报。

第一中队抵庙台子(张良庙),停留一天。

3 月29 日

第二中队早借驻在南星之西汉公路工程处。大汽车到双石铺拉行李,原汽车仍坏不能行,另雇一汽车拉炊具行李等件,亦损坏无力,其速如牛,过柴关岭赖42 位同学或推或拉方可攀登而上,下午5 时抵庙台子,即留侯张良庙所在地,全队宿庙内,天堂也,欢欣之声盈耳,乃决定留一、二日,以资休息。图2—17 为南迁途中的汽车与在小桥上小憩的队员们。

第一中队抵达褒城。此前,第三中队已抵达。

徐世度往褒城,见县长孙适病,踏勘当地庙宇,接洽校址。

图2—17 南迁途中(张玉衡、赵同和珍藏)选自国立西北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纪念刊。台北: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第三中队谷景耀回忆道:“庙台子:翌日便到第三名峰柴关,位于柴关岭下,岭以关名,形势险峻,为邑要隘。南行为双十铺,位于凤县西,故道水南岸,为抗战初期,拓扩小镇,西控甘青,南扼巴蜀,为川陕甘交通要道。再前往左,就是前二批及本队所预驻地——庙台子,一名张良庙,为汉留侯隐居胜地,群峰耸翠,曲间清流,风景极佳,在迎门处,有进履桥一座,院内平宇长廊,共有二列,左供方丈起居间,右为往来接待所,花木清幽,十分整洁,最后是受书阁,游人过客,题咏甚多,都是纪念子房治国安邦的故事。地方森严,不收女客。自本校行军女队后进驻,才开为先例。”19 时,校常委在南郑中央银行举行谈话会。徐诵明、李书田、李蒸、张贻惠(列席)出席。主席李书田,记录陈叔庄。商议勘察校址进展等问题。

3 月30 日

第二中队队长刘德润教授早6 时起床,整衣去尘,洗刷三日未尝洗刷之面与口,诚心敬意,至留侯正殿作揖扣首者四,乃先为全体500 同学抽一签,得第九十九签,上上;继为自己抽一签,得第一签,上上,此非迷信,带550 人行军,食住行与夫安全均成极大难题,今虽秦、凤、柴关三岭平安越过,路程行已大半,然南去留坝马道,均系穷八站之尤者,土匪出没无常,本校同仁汽车在马道之南被截,吾队是否能以安全通过,殊难预料,自己负重责,值此危境,故不能不想尽方法以策安全,抽签盖亦聊慰精神抑郁之一途也。早饭时,刘德润队长犒赏昨过柴关岭拉汽车之42位同学15 元大肉,全体共尝。

接校方信,嘱在庙台子多住几日亦可,因校址尚未分配停当。

柴关岭下看留候庙,中有紫柏峰,所谓授书楼在焉,登楼远望,四面山水风景尽在目中,旧有小西湖之称,经过者多流连不忍去。此为徒行10 余日所过风景最美之地。

法商学院学生刘存仁回忆:“途径柴关岭时,看到翻到路旁深山沟里的汽车残骸,使人心惊肉跳。有一年,商学系的女同学范玉玉,寒假结束回校途中,汽车就翻到了沟里,幸亏她坐在车子最后,翻车时把她抛了出去,她穿了一件棉大衣,抛出时鼓满了空气,像降落伞一样,对她起了保护作用,所以只受了轻伤。”[72]

15 时,校勘察及布置委员会再次开会,研究校址勘察与布置。

3 月31 日

第二中队仍在庙台子休息。周参谋到,通讯组长刘兼代第一区队领队亦到。原汽车修妥,下午开至庙台子。

徐世度与严镜清教授往天主教堂接洽医学院校址。

4 月1 日

第二中队早6 时起床,9 时吃饭,10 时出发,14 时到留坝。

校勘察及布置委员会举行会议,商议校址布置。

4 月2 日

第二中队早5:30 起床,6:30 吃饭,7 时出发,下午15:30 到马道,房屋破陋狭小,设营组备受责难。

今日,教育部一纸命令,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令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 月3 日

第二中队早接报告:本队组织和任务到学校所在地为止;各队不得任意停止工作;由此至褒城系土匪出没地带,各队员须随队行,不准单独行动;各队员在途中遗失之物,报告各该区队长汇报中队部,以便转呈学校核办。今日因雨未行。

徐诵明、李蒸两常委在南郑办公。徐世度与罗雨亭、刘宗岳两教授往城固布置校舍。

4 月4 日

第一中队高中部仍停留褒城,马久斋先生带领十几位学生在褒河游泳。

第二中队早5:30 起床,6:30 吃饭,7 时在细雨淋漓中出发,某军之便衣队20 人随行保护,经过青桥铺、青桥驿、木龙沟、万年桥至褒姒铺休息,均土匪出没之区,14:30 达褒城之北石门.驻扎褒城之第一、三中队同学来迎,至此群山敛迹,汉中盆地在望。15:30 至褒城,接学校命令:(1)中队部服务人员,每人每日按三角发给津贴;(2)炊食方面,一日两餐,米饭,又每人菜钱三角。晚,刘德润队长搭第二中队大汽车到南郑五洲旅馆,见妻病方愈,幼子司买菜做饭,弱女受到潮湿,染上百日咳,心甚酸楚,然总算全家团聚。

西汉公路依山沿河而筑,沿路河水遂为本校员生洗濯沐浴所取资,各队行至褒城得见有名之鸡头关,高峰耸立,巨石嶙峋,远望之如鸡冠,山上有石门,内有石门铭,下有魏王所书“衮雪巨石横枕中流”,此地河水宽阔,土地空旷,经山谷行十余日,骤然抵此豁然开朗之处,心胸为之一快,且此地水浅而清,实为一天然浴场,本校员生以等候修理校址住于褒城累日多浴于此(图2—18)。

第三中队谷景耀回忆道:“褒城,本日第一站,便是留坝县城,位于白水河西岸,花香鸟语,山地清幽,一说为褒姒故里。南行至马道,位于褒城斜谷口,太白河流经其间,北岸有碑一座,‘追韩信’处。再南出谷便是褒城,位于南郑以北,太白河西岸,古称褒国,南面巴汉,北依秦岭,东邻洋湑,西接沔县,地势险要,为川陕交通重镇。本队到达后,分驻东西两岸,余和同学等,指定于文庙,因其空闲日久,跳蚤逾膝,无法搬入,又经教官央人清扫,大家摊开行李,才各安其位地休息一夜。饭后晴空万里,烟景阳春,有的往河边田野,有的去桃花树林,三三两两,漫步轻歌,尽情玩乐了一天”。

徐诵明往城固县文庙勘察校址。

图2—18 川陕道上褒城石门景色(唐祖培先生珍藏)(选自国立西北大学建校卅周年纪念刊。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4 月5 日

早晨,第二中队刘德润队长往见徐诵明大队长,李蒸参谋长,报告途中情形,旋到办事处领出本队用费2 000 元。

徐世度往南郑与联立中学校长等接洽,布置医学院校舍。

4 月6 日

因校舍未分配妥当,全体学生留褒城待命。

赵慈庚回忆:“四月的汉中平原已是阳春天气,桃红柳绿,黄花片片。褒谷内外都是我们的游憩之区。石门的鸡头关下,有许多摩崖石刻,都是汉魏名品,使我们饱享眼福。”[73]

4 月7 日

徐世度往城固布置校舍,晚宿城固海上旅社。

晚,第一大队高中部在山外褒河滩地召开以抗战为主题的营火会,并插入行军中的趣事,颇为热闹。

4 月8 日(www.xing528.com)

徐世度自城固返汉中。

徐世度晨谒徐诵明、李蒸常委,汇报城固校舍布置情形。9 时,徐诵明常委与法商学院多位教授,步行往城南海会寺、平浪宫勘察,结果均不宜设校。

4 月9 日

是日中午,陈剑翛常委抵汉中。

医学院校舍开始修缮。

4 月10 日

再与联立一中白校长接洽,商议再借空房作为医学院校址。

是日16 时,校常务委员会在临大城固办事处举行第24 次会议。陈剑翛、李蒸、徐诵明、李书田出席。张贻惠列席。主席:陈剑翛。记录:陈叔庄。会议议决:

一、即日起遵用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名,在新关防未奉颁以前,仍暂为旧关防,新到后应即分别通知各机关并登报公布。

二、文理学院之国、英、史、数、理、化六系,教育学院之教育、家政二系,工学院之矿、机、电、化、纺五系及土木一年级、医学院之一年级均在城固城内上课;法商学院在城固小西门外上课;高中部在上元观上课,如农学院往沔县,高中部在古路坝亦可;商学系除一年级外余均在南郑上课;生物系因课程与理、教、农、医等院系均有关系,在城固或沔县或古路坝上课均可,如农学院与生物系不在一处时,农学院所需之生物学教员应请往农学院授课。

三、关于各院系教师居住分散相互兼课,应由学校预备住所,并斟酌路远近加送每次往返车资津贴。各院系科目因校舍不在一处,课程需停授时,应在下学年补授。

4 月11 日

学生将至。徐世度等再访联立一中白校长、军校刘副主任,落实校舍。医学院校舍即将布置就绪。

4 月12 日

陈剑翛常委、农学院代院长贾成章教授等往沔县布置农学院校舍,并与沔县傅县长接洽。

学校限定今日以前赴南郑办事处报到。学生由褒城分赴各搬迁地址,沿途膳食每人每日发放膳食津贴四角。学生行军南下的原有沿途膳食津贴,自到达新迁校址第二日起(赴古路坝者自第三日起),将原有之膳食津贴取消。如系战区学生,此后即依照战区学生贷金办法处理。

今日以前未随大队同来之学生及教育部分发到校之战区借读生,报到日期亦以今日为限。

4 月13 日

办事处督促各处修理布置校舍。

学校限定今日为所有学生到褒城归队第一日。

4 月14 日

办事处检查各处修理布置校舍。

学校限定今日为所有学生到褒城归队最后一日。

4 月15 日

办事处视察各处修理布置校舍。

4 月16 日

学校规定今日为赴古路坝和赴沔县上课学生由褒城出发的时间。高中部亦于今日赴古路坝上课之出发时间。

图2—19 南迁队伍向汉中迈进(赵同和学长珍藏)

新编之各中队开始离褒赴校(图2—19)。同行职教员学生除因公或疾病搭乘汽车或大车骡驮外,其余大多数均步行,到达汉中等处,幸无任何事故发生。

第三中队谷景耀记载道:“汉中:离开褒城后,经平畴绿野抵达汉中。据《汉书》云:汉中古为褒国附庸之地,东周初,郑桓公死于犬戎,其南奔居此,因号南郑。为秦南郑邑,项羽立沛公为汉王,都于此。明清皆为汉中府治,民国改县,城濒汉水北岸,北出褒斜道,可通长安,西出金牛道,可至巴褒,浮汉东流,而入鄂境,交通便利,形势险固,是为雍梁锁钥。于卢沟桥事起,后方古城,虽然笼罩战时气氛,但大小商业,仍在安享繁荣,民风朴厚,不欺不诈,亦不排外,唯性格强悍,突出意表,往往因为半圆小大之争,而致杀得有死有活。我们驻于北门外,一所古老民宅,夜间灯光暗淡,树木阴森,好似电影上的荒野古堡。”[74]

4 月17 日

学校规定今日为赴城固上课学生由褒城出发的时间。

第三中队谷景耀记载道:“城固,为全校行军队伍的终点,位于汉中东南,城濒湑汉二水会合处,舆地学社《地理志》云,汉置成固县,南朝及宋,改成为城,故城在今治西北,宋徙今治,明清均为汉中府,民国改县,地据巴山秦岭之间,为秦蜀交通要道。”

4 月18 日

学校规定今日为赴城固上课学生和赴南郑上课之医学院学生由褒城出发的时间。高中部学生如因校址改为上元观,亦改为今日出发。

4 月19 日

学生陆续抵达新搬迁校址。

4 月20 日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今日发布通告,第25 次常委会会议议决:本校职员均已到达新址,所有各院、处、组参加行军大队之职员,自应一律解除迁移时行军职务,应自本月22 日起各回原职服务,在行军中购用及积存之物品,应由经手人即日点交庶务组。其各部分经手款项,并应于本月内详细报销清结,以完手续。

至此,历时36 天的长途迁徙结束。

【小记】 4 月18 日,徐世度勘察及布置校舍任务结束。刘德润教授于4 月18 日率新编之四中队抵达南郑。19 日抵城固校舍。刘教授记载“至此完结”。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于5 月2 日在城固学校大礼堂补行开学典礼,正式开始上课。自1937 年3 月16 日,西安临大经西安、宝鸡、凤县、留坝、褒城、沔县、南郑、城固,翻越秦岭,历时36 天,到达汉中三县六地,全程千余华里,其中步行500 余华里,是为四院校历史上首次。李书田称为“徒步千里的破天荒大举动”;刘德润教授记为“百年不遇的大事”。

【注释】

[1]编者.西北大学大学将设于西安,图书展望》(1936—03—31 出版),1936(6):70.

[2]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1937 年8 月,当时抄件,现存清华大学档案馆.

[3]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抄件),1937 年8 月.

[4]教育部长王世杰.致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电,民国档案[A].1937—08—23,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5]教育部部长王世杰.致电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民国档案,五—2211[A].1937—08—25,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6]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致电行政院蒋院长,民国档案[A].1937—08—28,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7]教育部致童冠贤等笺函,民国档案,五—2211[A].1937—09—30,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8]教育部就指定常务委员及秘书主任致筹委,民国档案,五—2211[A].1937—09—08,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9]教育部.聘李书华等函,民国档案,五—2211[A].1937—09—02,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0]教育部就指定常务委员及秘书主任致筹委,民国档案,五—2211[A].1937—09—08,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1]童冠贤.致王世杰电报,民国档案,五—2211[A].1937—10—26,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2]教育部长王世杰.致电西安临时大学童委员冠贤,民国档案,五—2211[A].1937—10—26,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3]教育部长王世杰.电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民国档案,五—2211[A].1937—10—27,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4]教育部高教司收到童冠贤电报,民国档案,五—2211[A].1937—11—03,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5]国民政府行政院.关于西北联大预算的训令,民国档案,五—3195(1)[A].1939—10—26,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6]国立西北大学(综合类).1937 年有关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呈请家政系暂行附设西安临大校内并供给特殊设备费、教员薪金的报告,国立西北大学档案[A].1937—10,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17]林镕(1903—1981),字君范。江苏丹阳人,西安临大、西北联大生物学系教授,二年级导师。1930 年自法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39 年4 月随西北联大农学院并入西北农学院。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8]汪德耀(1903—2000),江苏灌云人。1931 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于1932 年任北平大学生物系教授,兼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38 年起任西安临大、西北联大生物系教授。后任厦门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汪德昭、汪德熙之弟。

[19]刘慎锷:致经利彬函(1937—10—30),见:胡宗刚.刘慎谔与北平研究院西安临时办事处.(http:∥blog.sina.com.cn/huzonggang/2012—02—25)

[20]陈印政,王大明:抗战爆发与西安临时大学的创建[M]∥方光华,姚远,姚聪莉: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179—188.

[21]李书华:致刘慎锷函(1937—11—22 自上海).见:胡宗刚.刘慎谔与北平研究院西安临时办事处.(http:∥blog.sina.com.cn/huzonggang/2012—02—25)

[22]西安临大教务处以一(城隍庙)、三(通济坊)两院上课时间与第二院(城西南隅)上课时间常有差池,而二院时间与东北大学共同规定,不能独自改易。故有在一、三院上课之师生,双方奔驰,颇感不便,临大常委遂与东北大学校长、临大筹委臧启芳商议,以后两校上课时间皆以鼓楼时间为标准,以免歧异。

[23]何虎生:蒋介石传[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 年版,第282 页.

[24]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委会.呈报两月来筹备经过各情形请鉴核由国立西北大学档案[A].1937—11—06,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25]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本校布告[J].西安临大校刊,1937(1):3.

[26]陈剑翛.发刊辞[J].西安临大校刊,1937(1):1.

[27]编者.本校教员认购救国公债;一日一分运动[J].西安临大校刊,,1937(1):3.

[28]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本校军事管理办法[J].西安临大校刊,1938(3):2—5.

[29]徐诵明.战时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492.

[30]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童冠贤、李蒸、徐诵明、陈剑翛、李书田.呈教育部函.国立西北大学档案,67—5—292[A].1937—11—06,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31]徐诵明.集训专号发刊词[J].西北联大校刊,1939(12).

[32]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全体教职员“拥护贯彻抗敌大计”的电报[J].西安临时大学校刊,1937(3):1.

[33]各系学生纷往外县参观实习(1938—02—27)[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445.

[34]尹雪曼.秦岭道上的泪和爱[M]∥国立西北大学卅周年纪念刊,台北: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31—32.

[35]李可风.从抗日救亡蓬勃发展的西安临大到百色恐怖笼罩的西北大学(1985—03 于南京)[M]∥李永森等.西北大学校史资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校史编写组,1987:31—46.

[36]课外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937—12—08)[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139—140.

[37]第一院女同学姊妹班排球赛(1938—01—15)[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439.

[38]农业化学系同学会举行欢迎会(1938—02—22)[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443—444.

[39]北洋大学西迁大事记——将教育在大后方继续[EB/OL].http:∥www.enorth.com.cn/2005—09—03 14:36.

[40]国立西北大学.1937 年学生申请公费补助及认购公债专卷[A].1937—11—10,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41]国立西北大学档案(综合类),陈向志呈请准予公费以维学业(1937—11—20),陕西省档案馆。陈向志(1912—1992),河北丰润人,1934 年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卢沟桥事变后转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医学院。1940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医学院,为西北地区心胸外科创始人,曾被评为全国英雄劳模,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

[42]国立西北大学档案(综合类),法律系二年级张金兰公费申请(1938—01—10),陕西省档案馆.张金兰(1915—1976),1940 年6 月毕业于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法律系,相继在陕西省立西乡师范学校任教、陕西凤翔地方法院后补推事、首都地方法院推事等。1948 年赴台,曾任我国台湾地区“大法官”,是为女性最早。

[43]国立西北大学.吉林永吉人、法商学院商学系四年级学生沈吉致函西安临时大学常务委员会[A].1937—11—15,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44]国立西北大学.法律系四年级借读生郝耀光呈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A].1937—12—02,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45]乔志铭.对战干四团的回忆[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户县文史资料.第6 辑,1990:106—108.

[46]陕西省西安学委.关于学生工作情况报告[A].1937—12—11,西安:陕西省档案馆。

[47]郭有义.我在陕西省的一段地下工作经历[J].燎原(河南),1982(5).

[48]组织宣传队分赴陕境各县宣传[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568—573.

[49]当时物价:雇一辆大车2.6 元;雇一头驴1.4 元;雇一头骡子或马1.6 元;1 元钱可购一袋160—170 市斤的农家产粗面粉;据说当地鸡蛋含有麻风病菌,师生多不敢食,豆腐却成为沿途美食之一。南迁时,负责警戒的学生曾两次误杀农家耕牛,赔偿后亦成为途中肉食。

[50]陈明璇.本校学生宣传队第三队第二次报告[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570—571.

[51]本大学下乡宣传队近讯(自汉中寄)[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571—573.

[52]从1937 年11 月20 日第一次被两架日本轻型轰炸机轰炸起,至1944 年10 月8 日最后一次止,西安城被日机轰达7 年计145 次,出动日机1 106 架次,投掷各种炸弹累计3 440枚,西安伤亡人数3 000 余人,毁坏房屋7 000 多间。日机还轰炸了宝鸡、汉中、安康等地,范围遍及全省55 个市、县、镇等区域。

[53]潘京整理.见证日机轰炸西安(78 岁陈相鸣讲述)[EB/OL].央视网.[2015—12—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 d32944ab0102w53i.html.

[54]陕西卫视日军飞机轰炸西安七年之久 陕西人民积极抗日[EB/OL].(2015—08—14)∥http:∥news.163.com/15/0814/19/B10LFG2500014AEE.html.

[55]编者.动员组织武装千百万民众起来,进行保卫陕西的斗争[J].西北周刊,1938,9(6).

[56]编者.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学生由西安至汉中行军办法[J].西北联大校刊,1938(1):58—60.

[57]张沛霖(1917—2005),1940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冶金组。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58]赵恒元(1915—1994),1938 年自西北联大理学院物理系毕业(发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文凭),历任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大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副校长、应用声学研究所所长等。

[59]刘士琇(1908—1979),又名新民。时为临大医学院专任讲师。1931 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后留日。1937 年归国后历任北平大学医学院眼科副教授、西安临大—西北联大—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医学院眼科教授。

[60]陈向志(1912—1992),又名向之。时为临大医学院学生。1934 年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1940 年从西北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参加滇缅前线抗日红十字会手术队,任第四手术队队长,在前线出生入死抢救伤员。西北地区心胸外科的创始人,历任西北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教授、心胸外科主任。

[61]赵慈庚.西安临大南迁琐记(1993—05 于北京师范大学)[M]∥李溪桥.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5—261.

[62]刘德润.第二中队迁移行军纪要;佟学海.本校迁移行军沿途经过记录;谷景耀.母校南迁记行[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593—599.

[63]徐世度.奉派至汉中区觅校舍工作日记[M]∥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99—104.

[64]谷景耀.母校南迁记行[M].国立西北大学建校卅周年纪念刊.台北: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29—30.

[65]锅饼者,相传为明丞戚继光发明,行军时所特制之麦粉烘制干粮。此物滋养耐饥,易存不腐,流传至今。为纪念戚继光,故又称光饼。

[66]尹雪曼.大学生活二三事[M]∥.国立西北大学建校卅周年纪念刊.台北: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51—55.

[67]历时一月,行李始全部运至汉中,寄存天主堂及县党部两处。由会派员驻守,随时点收清理。教职员行李,即在该处发还,学生行李分别运至各学院,再行发还,关山险阻,长途跋涉,行李不免少有损坏,幸无遗失,皆由运委会同仁,不辞劳苦,积极负责,有以致之。

[68]李俨(1892—1963),1937 年起,相继被聘为西安临大工学院、西北联大工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等,曾在西安临大第二院礼堂、西北联大城固校本部作铁道测量、中算故事等演讲,专为西北联大工学院编印《铁道定线法》(西北联大出版组,1938)的教材。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69]周名崇(1893—1938),字修士、明群,湖南湘潭人。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1922 年与俞同奎、李乔苹等发起成立中华化学工业会。1934 年任北平大学工学院化学实习讲师,相继任北平女子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学院生物系讲师、农商部试验所股长等。1936 年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和工学院合聘教授。著有《化学通论》(周名崇,赵沅合译,北平:北平文化学社,1934)。1937 任西安临大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在西安时住土地庙什字28 号朱斋。

[70]西安临大学生姜祖肱(1914 生,湖南永州人)作《挽西安临时大学周化学教授》:“善化仰先生,持化学以化愚,化雨正频施,茂叔高才伤物化;远东遭浩劫,攘东夷于东亚,东风偏不便,周郎赉志痛江东。”其中“善化”,即长沙;“茂叔”,即宋朝周敦颐号茂叔,借比周名崇;“东风”,指孔明在赤壁祭东风;“周郎”,指东吴周瑜,借喻周名崇;“赍”,指怀着大志向.(引自肖望卿,无官,张月中,许秀京.古今对联选注[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199.)其孙周鹏陈述,周名崇系在火车上传染斑疹伤寒,迁徒途中无药救治,三天内学校拍发四份电报至家,终未见家人一面而逝,享年45 岁。

[71]赵慈庚.西安临大南迁琐记(1993—05 于北京师范大学)[M]∥李溪桥.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5—261.

[72]刘存仁.抗日战争时期大学生活回忆片段[M]∥李永森等.西北大学校史资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校史编写组,1987:152—157.

[73]赵慈庚.西安临大南迁琐记(1993—05 于北京师范大学)[M]∥李溪桥.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5—261.

[74]谷景耀.母校南迁记行[M].国立西北大学卅周年纪念刊.台北: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29—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