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联大简史:从临大初创到华夏之母的庇护

西北联大简史:从临大初创到华夏之母的庇护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设西安唐殿址,临时大学具雏形。1937 年7 月底,北平南宛机场失守,平津相继沦陷。哪知过了37 年,西安再次成为平津,以至华北、东北和整个中国的大后方。当强敌压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西安敞开华夏之母的怀抱再次承担起庇护诸如吴世昌先生、刘拓先生这些遭难儿女的责任。为保存文化教育的血脉,平津的四所国立、省立的大学奉令迁移西安,一个“战时大学”“临时大学”的特有形式在西安横空出世。

西北联大简史:从临大初创到华夏之母的庇护

谋国年年说帝秦,

芦沟战起尚和亲。

北门锁钥今何在?

南渡衣冠委路尘。

排队久,点行频,

都无片语话酸辛。

谁知送往迎来者,

几度生离死别人。

卢沟桥上月胧明,

犛鼓一声撼平津,

平大师大谋迁校,(www.xing528.com)

北洋女院步后尘。

中央下令同迁并,

四校师生结伴行。

校设西安唐殿址,

临时大学具雏形。

这两首诗的前者为西北联大文理学院国文系讲师吴世昌先生所作,后者则系西北联大理学院院长刘拓教授所作。

1937 年7 月底,北平南宛机场失守,平津相继沦陷。曾在九一八事变后与兄吴其昌绝食以促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并被列入日本宪兵队黑名单、时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编辑的吴世昌先生遂挈妇携幼,饭碗也来不及洗,便告别了北平,故有这首《鹧鸪天·平津沦陷后车站所见》。他感叹道:谋国者常赞秦帝国积极御敌的作为,然而今天却与日寇侈谈和亲。北大门山海关洞开,南去逃难者弃如路尘,在车站上排队进站,对检票的日寇频频点头,连辛酸的话语也不敢说,真是生离死别,不知何日再见。就这样,吴世昌一家随着逃难人群到了西安,受许寿裳、黎锦熙之邀,任西安临大—西北联大的讲师,曾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讲师吴世昌谨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黎锦熙书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李蒸、徐诵明、胡庶华谨立”的署名,于1938 年5 月撰写了极具民族情怀的《增修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碑记》,对张骞“持汉节,跬踬于风沙冰雪之乡,委顿于腥胳膻毳之群”和“跋涉万里的凿空之功”极尽褒扬,对“比年倭寇河朔,流毒海陬,国黉播迁,西暨汉中”,“御侮图强”尽书悲壮,成为这所战时流亡大学最重要的遗存文献之一。

后半部诗的作者、时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刘拓,见证和亲历了从撤离平津、随校西迁长安、由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校院合组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以至南迁城固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复分为国立西北五校的全过程。因此,由他来记载“四校师生”“谋迁校”“同迁并”“具雏形”——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这波澜壮阔的一幕,殊为适当。

想当初,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时,西安即成为避难的后方,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曾在此驻跸两年。哪知过了37 年,西安再次成为平津,以至华北、东北和整个中国的大后方。当强敌压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西安敞开华夏之母的怀抱再次承担起庇护诸如吴世昌先生、刘拓先生这些遭难儿女的责任。为保存文化教育的血脉,平津的四所国立、省立的大学奉令迁移西安,一个“战时大学”“临时大学”的特有形式在西安横空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