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大往事:激情岁月水月庵,回忆野草联欢晚会

云大往事:激情岁月水月庵,回忆野草联欢晚会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月庵中月当空,滇池春色郁葱茏;挑灯夜读当年事,莫付红尘一梦中。”时隔半个世纪,原来的水月庵已不复存在。油水很少,荤菜几乎两三个月才能吃一次。在水月庵前面有一个空地是打谷场,这里就成了简易篮球场。云南籍学生沈国藩先生回忆,在1945年3月的一天,夜幕降临时分,在水月庵的一间阁楼里,师生们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的野草联欢晚会。

云大往事:激情岁月水月庵,回忆野草联欢晚会

东方语专的启办创建是在国贫民弱的战争年代,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当外敌入侵国家的危难之际,中华儿女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担起抗日救国的重责。就在水月庵里,创建东方语专的前辈元老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学子们,用自己美丽的青春和生命,演绎着一段段美丽动人的爱国抗日故事,奏响了一曲曲勤奋求学的动人乐章

“水月庵中月当空,滇池春色郁葱茏;挑灯夜读当年事,莫付红尘一梦中。”1993年10月,昆明举办“郑和研究国际会议”。趁会议之便,东方语专校友会中的东方学专家聚首斗南村。时隔半个世纪,原来的水月庵已不复存在。已达古稀之年的老校友们感慨万千,指点遗迹话当年,这首诗作就是东方语专首届毕业生、东方语专校友会台湾分会会长赵凌先生即兴而作的,老校友们听罢无不怅然动情,眼角盈溢着激动的泪花。

当年,水月庵坐落斗南村北,有前后两院,前院用作学校办公室、仓库和医务室;后院的大殿和两边耳房、二层楼的东西两厢配殿就用作教室和宿舍,只是次年又招来新生扩充班级后,学生才到村里租住民房。庙里的泥塑神像用白纸糊在木板条上遮挡起来,而大雄宝殿则是兼作教室的大礼堂。教室里的课桌用块一尺宽两米长的木板,搭在两头用泥砖支撑起来,还配上一条窄窄的长木凳,每张课桌可以坐四个人,但起落要十分小心,倘若用力过重就会碰撞得一地乱倒。因为教室都没有门窗,上课天晴还好,如果遇上厉害的风雨天,师生们就得忍受风吹雨打。有一天,风雨交加,上课铃响了,还不见老师来,这堂课是国文老师肖涤非教授的课。大家认为雨太大,老师不会来了。然而,过了没一会儿,肖老师一手拿伞一手拿讲义进了教室,长袍和鞋袜都沾满了泥污,但一脸只见慈祥温和的笑容,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对不起诸君,我来迟了。”肖老师这是踩着泥泞的乡间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来上课,再难再辛苦也不会落下一堂课。

当时昆明虽地处边远,但抗战期间却集中了西南联大、云南大学和东方语专三所国立高校。东方语专有幸请来一拨联大和云大的著名教授和学者,如潘光旦、费孝通冯友兰、吴泽霖、戴世光、肖涤非、陈达等,他们学识渊博、执教认真,如国文老师孙福熙教授、社会学老师吴泽霖教授、历史学老师江应樑教授和朱杰勤教授,语音学老师葛毅卿教授,英语老师张尧年教授、南洋地理老师任美锷教授等等,都是当时国内知名学者。此外,如翁同文、张英骏、魏荒弩、常任侠等几位年轻老师,在当时就已是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或作家了。他们除了上课,还常来作学术演讲。另外,学校还请来外籍教师讲授外语课,如来自印度的辛哈先生、许鲁嘉先生、罗易先生等。据说潘光旦教授身带残疾,行动不便,每次来学校都要拄杖而来。当时学校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接送,也没有电话。从昆明城区来到斗南村,必须先乘火车然后步行4公里到学校,但潘光旦教授都会准时到达。他自比老牛,说老牛走路虽慢,但老牛早早动身即可保证准时到达,此段话一时在学校传为趣谈。肖涤非教授讲授一年级国文课,上课极其认真,还对同学们的作文精批细改,一丝不苟。新中国成立后,肖老师一直在山东大学任教,是研究唐宋诗词和杜诗的著名专家。许烺光教授教民族学和英文课。对没有选课而来听课的同学,许教授也一视同仁,要求这些同学必须完成他布置的作业才能继续听课。以后的许教授长期在美国大学任教并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肖涤非教授

常任侠教授(www.xing528.com)

看到当时的老师们为国家的抗日、为战时的学子,一腔热血,用老牛般的坚韧,忍辱负重,砥砺踽行,无论条件有多艰苦,都身心投入,甘之如饴,一丝不苟,令人难忘动容,感佩之至!

东方语专的教学课程很繁重,公共课程有国文、中国通史、外国通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语音学等,各语文科还分别学习各有关国家的历史。此外,还经常有各种专题讲座,如讲华侨史。因为时不我待,两年就要毕业见分晓,而课程都是由国内一流的教授学者讲授,学生们求知似渴地享受着老师们学富五车的学养和满腹经纶的深厚之识,感受着精彩的讲授和面对面的聆听。就读东方语专的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公费,伙食费由国家负担。但每天的伙食只是两餐“八宝饭”,和两碗青菜,即一碗白菜和一碗苦菜。“八宝饭”是大家戏称米饭里掺杂着沙子石子的红糙米,有时还有耗子屎。油水很少,荤菜几乎两三个月才能吃一次。有的同学斗胆尝试着吃了用桐油煮的菜,不到半夜就上吐下泻不得消停,折腾一宿。桐油是当时唯一能见到的不能吃的油,因为当时没有电灯,每个人可以领到一盏桐油灯放在床前,温馨的灯光就陪伴着学生们夜读入梦,为学子们的艰苦生活增加了一份温馨。

东方语专聘书

东方语专中有部分学生是东南亚华侨,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沦陷区,大多家境贫寒,“穷”是本色。经济断供,囊中羞涩,但学生们不因穷而志短,反而乐观应对。不能到昆明城玩耍消费,同学们便常到滇池边散步、聊天,吹风赏景;假日到呈贡集市上去逛逛;或到呈贡的小茶馆里喝杯土糖泡红茶;或到斗南村小街关帝庙前的小摊上买碗豌豆粉或生腌田螺解馋,以增加点营养。学校还在课余组织唱歌、文娱活动。东方语专师生开展得最红火的活动就是篮球比赛。在水月庵前面有一个空地是打谷场,这里就成了简易篮球场。各科学生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教师和部分同学也组成了一支篮球队。每天课后的篮球比赛十分紧张激烈,吸引了全校师生和村民的注意力。教师队球技好的,还被拉到校外附近的单位打比赛,有时赢了球还会有一点物质奖励。除了篮球赛,学校还分班组织各种文娱表演。有一次会演中,男生第二宿舍的全体同学把大家熟悉的歌曲《除军阀》改写后进行表演:“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饭,要吃饭,随便弄点小菜,随便弄点小菜,鸡蛋汤,鸡蛋汤。”这些自编自演,充满乐观主义和生活气息的节目内容,让大家享受了难得的闲暇时光。

云南籍学生沈国藩先生回忆,在1945年3月的一天,夜幕降临时分,在水月庵的一间阁楼里,师生们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的野草联欢晚会。在烛影灯光的映照下,师生们引吭高歌,一曲曲用英、法、印、缅、泰、越语唱出的歌曲,响彻四方。一首翻译成缅文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缅籍教师林光灿先生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缅语的同学齐唱,唱出了全体爱国师生的心声,激动人心的旋律鼓舞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接着,是讲故事,吹小号、口琴,弹吉他手风琴,独唱等节目,还有两位印度籍老师许布洛卡和辛哈先生表演令人叫绝的印度“柔术”,看得大家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幽默的辛哈先生还即兴表演,操着昆明腔调,学着农村妇女到昆明街头收购旧衣烂裳的调子,高声地喊“有——旧衣——烂裳——我来买”,独特的拖腔韵味博得了大家的开心大笑和掌声。师生们制造的热闹气氛笼罩了整个水月庵,动听的歌声和着乐器的美妙旋律飞出水月庵,穿过夜空,传遍整个斗南村,让寂寞的小渔村顿时沉浸在欢乐之中。水月庵的学子们似乎忘记了穷苦的生活带来的饥寒和学习的辛劳,用充满激情的青春书写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学子们勤奋求学,以期早日学成一两门外语,充当战地译员,参加对日作战,以遂报国之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