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医学院时,条件很差,设备简陋,政府拨款极少,只有空房一间作教室,熊校长与医学院老师从此就一点一点地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政府、地方人士、机关团体和当地医院的支持,加强办学办院条件。较有成效的几次为:
1940年,得到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董澄农先生捐国币6万元,建成“澄农馆”一座,使医学院的师生有了教学科研之地。
1940年12月以校长熊庆来、医学院院长范秉哲的名誉向社会公开募捐得20万元,满足了云大医院的建设。1941年初又募捐在该院开办免费病房。
1941年7月董澄农先生再次捐赠其在西郊渔街子(今昆明电缆厂)的地基及70万元支助医学院建立西郊疗养院。
1940年5月,熊校长致中国红十字会,拨得治疗云南发病死亡率较高的疟疾病特效药“奎宁丸四千粒”等药品。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捐赠“显微镜二架、复合维他命二千五百粒、消炎剂九千片等”。
1942—1946年,接受美国红十字会赠送安息香酸、勃朗氏片、阿斯匹林锭、药棉等数百种。(www.xing528.com)
1945年抗战胜利,熊校长致函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蒋署长,争取到医学器材和农产物资“共有八卡车之多”。
1946年,分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美国红十字会救济物资中的一批病床、医疗器械药品、被服等,“共有141箱2281件之多”,包括一台在当时很先进的X光机。
1948年4月,获法国政府赠送一部最新版的《医学大辞书》,该书是医学名著,价值约2000美元。
逐步建立了解剖、细菌、生理、组织、药物及生化实验室各一所、教室三间。
经过多方筹集,医学院的仪器设备,日渐丰富。据1945年的统计,有德制显微镜二十架、美制细菌计数器一套、法制蛋白测绘器一架、越制外科解剖刀一套、连合双胎一对、无脑新生儿一个、头颅骨五副、人体全副骨骼一具等等数百种具,“已勉敷教学之用。”
正是在熊校长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医学院的教室实验室、设备仪器、图书、实习医院得以逐步建立和充实,教师力量雄厚,使云大医学院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基地。早在1940年10月,比利时驻华大使馆曾函中国外交部:“兹为布鲁塞尔《国际大杂志》拟增辟《国际医学要览》一栏,特请将贵国各重要医学院,及其著名教授医师之住址、通讯处、列单并附洋文,函至呈部,以凭汇转为要。”医学院当即“迅造十三名教授名录,呈校以转呈部备办”,说明当时云大医学院已经是中国的“重要医学院”了。到抗战后期,被云大医学院法国报纸誉为“中国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中心”。云大医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熊校长的辛勤耕耘,他的英名永载于云大医学院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