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大宋战争三败后,西夏和大宋达成庆历和议

与大宋战争三败后,西夏和大宋达成庆历和议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1039年到1042年,宋夏两国共发生三次战争,西夏三战三捷,大宋则损兵折将,三战三败。西夏本来就不富裕,与大宋开战后,大宋又关闭了边境贸易,让西夏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国内已经乱套了。1044年,大宋和西夏达成了著名的“庆历和议”。狄青有勇有谋,与西夏军多次对战,屡立战功。狄青领命后快速赶赴前线,击退了来犯的西夏大军,为大宋赢得了胜利。

与大宋战争三败后,西夏和大宋达成庆历和议

1004年,李元昊出生。李元昊是党项族人,自幼聪慧,熟读兵书,精于骑射。他志向远大,深谋远虑。他的爷爷李继迁曾在宋太宗年间向大宋称臣,父亲李德明也在宋真宗时期被封官加爵。几十年间,虽然偶有战事,但总体上还是较为友好和平的。

然而,李元昊不喜欢这种和平。他觉得党项人就应该骑马、射箭、打天下。真正的英雄人物是为了王霸事业而生的。

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即位。随后几年,李元昊修建宫殿,规定官民服饰,制定兵制,创建自己民族的文字等。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脱离大宋,建国称帝。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039年末,李元昊率领西夏精兵向大宋的保安(今陕西志丹)发起进攻,拉开了大宋与西夏战争的大幕。

而此时的大宋,国防事业已是一落千丈,只能靠不断送钱、送物来安抚周边的势力,维护边疆的稳定。大宋朝廷面对战事都这么消极,又怎么能指望将领、士兵们有御敌的决心和勇气呢?可想而知,战争刚一开始,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第一次对大宋的战役,西夏大获全胜,士气高涨。1041年2月,李元昊又率领10万大军向渭州进军。这次,宋仁宗派夏竦出任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为副使。这是个强强联手的组合。但是,范仲淹与韩琦意见不一致。范仲淹主张坚守,韩琦却主张出击。夏竦也犯了难,最后决定请宋仁宗裁决。宋仁宗看过他俩的方案,认为韩琦的方案好,可以速战速决,于是决定让韩琦去打。

韩琦率兵前去迎战,发现西夏的兵力远远超出自己的估计。但箭已上弦,不打不行,只好硬着头皮派任福率五万大军前去迎战,结果任福一时疏忽,中了李元昊的计,五万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1042年9月,李元昊再次攻打大宋边境。宋仁宗派大将葛怀远率军迎击。葛怀远有军事才能和谋略,但不及李元昊。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又一次遭遇惨败。

从1039年到1042年,宋夏两国共发生三次战争,西夏三战三捷,大宋则损兵折将,三战三败。宋仁宗每天眉头紧锁,思考对策。

宋仁宗决定求和。宋仁宗秘密派知延州庞籍给李元昊传话,说只要李元昊不再来打大宋,向大宋称臣,那李元昊的帝号和西夏的国号都可以保留。(www.xing528.com)

李元昊也在等待一个与大宋议和的机会。几年的战争,虽然西夏多有胜利,但兵马粮食却损耗了不少。西夏本来就不富裕,与大宋开战后,大宋又关闭了边境贸易,让西夏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国内已经乱套了。在这种情势下,李元昊也想尽快结束战事。

1044年,大宋和西夏达成了著名的“庆历和议”。其内容是:西夏向大宋称臣,李元昊接受大宋的封号;大宋每年给西夏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从表面上看,这些物品是大宋“赐给”西夏的,但其实彼此都心知肚明,这就是西夏向大宋勒索的。为了换取西夏的“臣服”,大宋不得不给。

任福一时疏忽,中了李元昊的计,五万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对西夏的战事中,虽然大宋多次失败,但残酷的战争也成就了一些英雄人物,比如名将狄青

1038年,狄青被派到宋夏边境。在军中,狄青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狄青有勇有谋,与西夏军多次对战,屡立战功。

1042年,西夏军进攻定川,宋军吃了败仗。很快,西夏军就攻到了渭州城下。情势十分危急,于是宋仁宗命狄青迎战。狄青领命后快速赶赴前线,击退了来犯的西夏大军,为大宋赢得了胜利。凭借赫赫军功,狄青加官晋爵,深得宋仁宗赏识和倚重。

就在西夏战事刚消停下来不久,大宋的南方又出现一个割据政权。壮族侬氏所聚居的广源州(今越南高平)酋长侬智高出兵反宋,挑起叛乱。一时间,南方局势恶化,大宋帝国再一次面临严重的外患。

狄青主动请命前去平叛。宋仁宗十分高兴,于是马上任命狄青为宣抚使,让他领兵前去平叛。狄青仅用一年时间就平定了南方。

从太宗之后的两百多年里,大宋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最后多是通过送钱送物以换取暂时的安宁和稳定。而且宋朝重文轻武,不论武将多么忠心耿耿,只要有了战功,就定然会招来猜忌,狄青也不例外

最终,狄青在一片口诛笔伐中抑郁而死,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