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第6卷:庆历新政成果

中国通史第6卷:庆历新政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22年,宋真宗去世,12岁的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朝臣不满刘太后的行为,纷纷反对她后宫干政的行为。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亲政,年号景佑。恰在此时,范仲淹等一批大臣多次上书,建议仁宗针对大宋多年来积累的弊政进行改革。改革需要人才,所以仁宗开始重用提出改革的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让他们在朝中担任要职,由此开始了著名的“庆历新政”。

中国通史第6卷:庆历新政成果

1022年,宋真宗去世,12岁的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由于皇帝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的权力欲很强,想效仿唐朝武则天,权倾天下。朝臣不满刘太后的行为,纷纷反对她后宫干政的行为。刘太后很生气,一怒之下撤掉了不听自己的话的宰相和枢密使,任命吕夷简为宰相。

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吕夷简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的侄子,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被提拔为相后,吕夷简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始终将国家社稷放在第一位。现在幼主稚嫩,不能亲政,由刘太后把持朝政。吕夷简是被刘太后提拔上来的,所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很照顾太后的颜面。但在国家大事上,他却一点也不含糊,绝不让步。也正因为有吕夷简等人对刘太后权力的干预与限制,才使宋朝避免了太后专权的发生,并保证了之后的宋仁宗得以顺利亲政。

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亲政,年号景佑。

即位后,宋仁宗为消除刘太后掌权时的影响,快速组建自己的权力核心,把刘太后提拔的宰相吕夷简以及太后信任的执政晏殊、夏竦等人,统统赶出了朝廷。不久,宋仁宗又想念起吕夷简,觉得吕夷简还是很有能力的,于是又将他召回来继续当宰相。

宋仁宗亲政后想快点摆脱刘太后摄政时的一些影响。恰在此时,范仲淹等一批大臣多次上书,建议仁宗针对大宋多年来积累的弊政进行改革。

当时,大宋官员人数太多,而且俸禄非常高,国家的财政负担沉重。同时,为了能对抗辽国和西夏,军队人数也不断增加。朝廷为了降低灾民人数,又把各地的灾民招入军队之中。这样一来,军队人数增加了,军费也增加了,但战斗力却不高反低。因此,朝中一些深谋远虑的大臣开始为国家的前途担忧起来。他们纷纷上书,要求改革。(www.xing528.com)

当时,宋仁宗也正值热血时期,接到大臣们的上书后,龙颜大悦,立刻表示支持改革。巩固国家政权,让国家变得繁荣富强,几乎是每个皇帝的梦想。

改革需要人才,所以仁宗开始重用提出改革的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让他们在朝中担任要职,由此开始了著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富弼等人也不负仁宗的期望,献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改革正式开始。

改革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也就是削减官职,罢免一些不重要或没什么作为的官员。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改革从实施的第一天开始就遭到了吕夷简、夏竦等朝中保守派的反对。宋仁宗为表决心,罢免了吕夷简的宰相职务。改革冲击了庞大的官僚集团,受到他们的激烈反击。官僚集团采取各种手段,反对、攻击甚至诽谤、污蔑改革派,大骂范仲淹、韩琦等人是“朋党”。

宋仁宗开始对范仲淹、韩琦等带过兵、打过仗的改革派产生了怀疑。这类人一旦结党营私,意图造反,那是很可怕的!为打击改革派,夏竦不惜伪造所谓废掉仁宗的信件,想将改革人物置于死地。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宋仁宗的豪情壮志也渐渐被这些呼声浇灭了。

为了避开所谓的谋反之嫌,1044年6月,范仲淹、富弼不得不主动请求离开京师,到陕西、河北等地守卫边境。这次改革还没全面展开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