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元年(758)十月份,唐军各军到位,第一战先在卫州(河南卫辉)展开。卫州乃邺城门户,安庆绪亲率崔乾祐、田承嗣及大军七万来援,分为三军,崔乾祐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自领中军。
卫州一战,曾经的猛将崔乾祐、田承嗣此番却未能挽回败局,全军溃败,安庆绪之弟安庆和被俘处死。此后两军又在愁思岗大战一场,安庆绪再败,退入城中固守,唐军各路节度使大兵包围邺城。安庆绪接连战败,遣人向史思明求救,提出要将帝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调集大兵十三万,先派李归仁率领步、骑兵一万驻扎于滏阳,观望战局。十二月底,史思明攻陷魏州,杀三万人。
乾元二年(759)正月初一,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集合兵马,蓄势待发。
邺城之外大军云集,由于没有统帅,各自为战,一片混乱,这让李光弼大为不满。史思明与他是死敌,在战场上交锋多次,从来都是他李光弼占据上风。皇帝派遣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才是可以做主之人,此宦得势后,在前线胡乱干预军务,又让李光弼大为头痛。虽不愿与鱼承恩打交道,可李光弼还是捏着鼻子找上门去,希望鱼朝恩能联系朔方军,以精兵先攻打史思明,不想却被鱼朝恩否决。
正月里,唐军对邺城发起了多次攻势,只因各自为战,均被化解,且己方损失惨重。正月二十八日,唐军大营之中一片肃穆,今日没有发动攻势,所有将士在寒风之中云集。一处帷帐被两名甲士缓缓掀开,八人抬着一具棺椁慢慢走了出来,最前二人,满头白发的老者乃是郭子仪,身材高大的武将乃是李光弼。二人之后,是此战的其他六名节度使,今日八节度使齐集为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送行。
原来,在此前的一次攻城作战中,李嗣业亲临城下指挥,被流矢击中,在营内医治无效,于此日去世。唐军大营内,将士披甲,目送八节度使为李嗣业抬灵,棺椁将送回长安举行葬礼。此日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随李嗣业由安西一路返回的将士们无语凝噎,想起李嗣业,想起尚留守在万里之外的将士。
今日所有将士都来为李嗣业送行,唯独鱼朝恩没来。郭子仪、李光弼脸色铁青,二人强忍着怒气,将棺椁送上马车。在百余披甲勇士的护送之下,棺椁向着长安而去。手持陌刀,当者俱碎的勇者李嗣业死了,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世人犹在诵唱:“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到了二月,郭子仪与其他节度使会商之后,筑垒两道,挖壕三重,重重围困,再堵塞漳河引河水灌城。邺城之内,水深二三尺至四五尺不等。水势蔓延,大半粮食被水淹没后霉变,无法食用。城内开始挖出砌墙时所用的麦秸来喂养战马,老鼠成为了军中美味。邺城被水淹没,人人陷入绝望,想要出城投降也无法通行,唯一的指望就是史思明率军来援。
邺城内外早已成为一片水泊,水深过膝,很难行走。水面上漂浮着人和各种动物的尸体,还有木箱、衣服、木料等物,偶尔还有一些水鸟落下,水中的门板之上还有水老鼠在探头探脑。酷日熏蒸后,水面散发着浓浓的臭味,闻之令人作呕。守城者陷入死局,攻城者则陷入困局,邺城久攻不下,官军疲惫乏力,士气低迷,后勤补给越发困难。
此时史思明盘踞在魏州,如猛虎一般等待出击。面对唐军大兵,史思明很是谨慎,只是不断在唐军外围进行骚扰,并不进行主力会战。每日史思明遣精骑五百至邺城外骚扰,官兵来则走,官兵退则进。唐军每日至各处采集柴火的杂役多被史思明所遣精骑驱散,使唐军木柴匮乏,无法生火造饭。此时天下混乱,各地粮食匮乏,唐军军粮南来自江、淮,西来自并、汾,舟车相继,络绎运来。身着官军服饰的史思明麾下精骑在各处官道上不断出动,见到运粮车则大加杀戮。河道之上,运粮船不时被放火焚毁。史思明遣出的人马扮成官兵,神出鬼没,聚散无常,彼此之间能互相识别联络,官兵四处巡逻却无法侦知。时日一长,官兵之中粮食缺乏,士气低迷,人人思退。被局势所迫,唐军急切希望与史思明进行决战。三月初,史思明率领大军抵达邺城外与唐军对峙。
三月初六,唐军骑、步兵出动,二十万人在安阳河北岸布阵,与史思明决战。唐军声势浩大,但各节度使之间并无统属关系,更无统一指挥。史思明亲领所属骑兵主动向唐军发起攻击。史思明将骑兵依次排列为五个大阵,每个大阵各一万人,中间间隔一定距离。最前列大阵全为披甲具装的重骑兵,第二个大阵为披甲重骑兵,后三个大阵全部为轻骑兵。
史思明主动进攻,让唐军前阵倒是吃了一惊。在前阵的节度使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与鲁炅先领兵迎战,郭子仪等则在后方压阵。史思明所领兵马虽少,气势却是逼人,最前列重骑浩浩荡荡,密集压来。两军交战之后,官兵虽占据人数优势,可人马疲惫,军心不振,
史思明大军第一、第二两个大阵的重骑如泰山压顶般冲入唐军,一路突破,不断压制几路唐军,逐渐占据上风。第三个大阵的轻骑兵则分散随后,快速穿行,迂回包抄,不断用弓箭对唐军进行骚扰袭击。其余两个骑兵大阵则保持警惕,随时应对待命的唐军。
鏖战之中,淮西节度使鲁炅被敌军射生手一箭射中。虽然未被射中要害,可鲁炅心中慌乱,唯恐又如李嗣业那般身死,当即领了属下自行退出战场,向南逃去。鲁炅一逃,在前阵的其他几名节度使,除了李光弼,都是心中慌乱,有逃跑之意。在后方望楼上观战的郭子仪见了,知道不妙,立刻传令后军全部展开,上前支援前军。此时史思明也令最后两个大阵的轻骑兵发动冲阵,准备予唐军重击。
就在双方传令兵不断奔跑,军中旗帜飞舞,号角冲天时,突然一股大风猛地刮来。这股大风来得奇怪,天地顿时一片昏沉,狂风飞扬,尘沙蔽空,由东往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将南北交战的两军都裹入其中。狂风卷地吹飞尘,昏霾四塞白日沉,风力强劲,声如海沸,卷起飞沙,山地震动,满地奔沙如浪狂涌。将军铁骑吹倒,猛士弓弦难控,纷纷尘土扑打甲胄,噼啪作响。旗手已无法举起旗杆,大旗纷纷倒地,军中人我难辨。将官四处奔走,想要整军作战,张口时即被尘土袭入,无法发声。
沙土迷目,战马惊跑,四处冲撞,咫尺之间,人马不辨,更加深了两军军阵的混乱。不一会,两军开始各自逃跑。唐军纷纷向着南面逃去,史思明军则向着北面溃退。逃命之时,原先保命的盔甲都被卸掉,手中的武器也被抛弃,人马俱乱,喧嚣闹腾。逃命者多眯着双眼在横风劲吹中艰难奔逃,有将士走散了,跟着敌军一起逃命,此时敌我难辨,也无人在乎队伍中多出之人。
在狂风吹来之际,郭子仪领了后军先行后撤,一路逃到黄河边的河阳城方才停下整军。清点之后,郭子仪大吃一惊,一万战马只剩下了三千,十万兵丁的盔甲、兵器全部丢失。大批逃兵一路奔逃,窜入洛阳城内大肆抢掠,顿时让整个洛阳百姓惊吓不已,城内官吏、民众纷纷向南,一路逃往襄州、邓州。各军狼狈退到洛阳,军力损失大半,唯有李光弼所部有序退下,损失最小。在一阵纷乱之后,郭子仪决定,遣出人马驻守要隘河阳,阻止史思明来袭。(www.xing528.com)
狂风刮来,唐军与史思明全线混乱,各自逃散之后,原先甲兵密集的战场上,只剩下无主的战马与纷乱丢弃的盔甲、兵器。邺城城头之上,安庆绪等人目睹了这场狂风带来的混乱,无不瞠目结舌。鏖战的两军各自逃散之后,安庆绪看着唐军大营大喜过望,当即安排人马出城去搜罗粮食。当日他们在郭子仪营中搜出粮食六七万石,全数运入城内。
粮食充足,敌军退去,安庆绪心中欢喜,在唐军营中也搜出了不少美酒佳肴,当即安排宴席,犒劳将领。多日来,安庆绪被战事所困,已是极为疲惫,如今金杯在手,正好大口畅饮。酒酣时,安庆绪对着孙孝哲、崔乾祐、张通儒、高尚、田承嗣等文臣武将道:“今日我军不战而胜,真是天佑我也,日后还得辛苦诸位,继续守城。”此语一出,座中诸人都明白了,安庆绪闭门守城是为了严防史思明。可目下史思明兵力强大,军威赫赫。听了安庆绪的话,众人都沉默不语,埋头饮酒。
当日大风席卷而来后,史思明全军溃乱,一路退到沙河才整顿全军,捡拾兵器、盔甲,所幸损失不大。史思明领兵再归,驻于邺城之南。至邺城城外驻扎下来后,史思明没有南下追击唐军,也不与城内联系,每日在军中设宴犒劳将士,一片欢腾。
史思明的态度让邺城内的文臣武将很是狐疑,不知其态度如何,但对城内的人而言,终究是史思明领兵解了邺城之围,总要出门表示下谢意。几天之后,高尚、张通儒等再三劝告安庆绪:“史思明远道率兵来援,无论如何,我等应去表示谢意。”安庆绪喝得大醉,挥手道:“你等自去吧。”
当日高尚、张通儒等人出城去见史思明,史思明与邺城内的众人都是旧相识,再见时很是激动,设宴款待了众人。席上说起往事,史思明顿时涕泪纵横,至分别时,又厚赠礼物,请回城之后,约安庆绪来相见。不想高尚、张通儒等人回去城内即无音讯,让史思明很是恼怒。
过了三日,安庆绪还不肯出来。史思明想了一计,将与安庆绪相熟的安太清唤来,让他入城面见安庆绪,劝他出城相见。安太清入城之后,一番苦口婆心劝说,安庆绪无奈,请安太清出城向史思明上表称臣,表示待史思明入城之后,将奉上皇帝印玺。
史思明看了安庆绪所上的表后,对身边众将叹道:“何至如此。”史思明乃命书手写了封手疏,当场读给众将听,手疏安抚安庆绪,请他不必称臣,又云:“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众将一起恭维史思明宅心仁厚,乃是仁德之人。
手疏送入城内,安庆绪看后,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以为史思明无害己之心,当即再遣使出城,请歃血结盟。史思明、安庆绪都是胡人,对歃血结盟很是重视。得了史思明的承诺之后,安庆绪放下心来,带了文臣武将、几个弟弟与三百骑兵,亲赴史思明大营。
看着从城中奔出的众人,史思明阴沉的脸上挤出笑容,亲自在大营之前相迎。一见史思明,安庆绪下马就要跪拜,史思明笑道:“你我约为兄弟之国,各是一方之主,不必如此大礼。”当即引了众人就往营中大帐而去。安庆绪所领三百骑兵却被留在帐外。史思明大帐硕大无比,立在营地中央,由四周密密麻麻的帐篷簇拥着。大帐四周之柱乃是金色,帐顶之上缀以各色彩旗,金柱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大帐内可容纳数百人,帐篷缀以柳条之类,编为小窗,采光良好。
入帐之后,史思明也不客气,自行盘腿坐在中央的胡床上,两侧站满一群虎背熊腰的卫士。此时帐外突然传来喧哗之声,弓弦崩动之声不绝于耳,随后惨呼声不断响起。
安庆绪心头大惊,知道外间有变故,当即叩头下拜:“臣治军无方,丧失东西二京,陷重兵包围之中,不意大王以太上皇之故前来救援,使臣应死复生,摩顶至踵,无以报德。”
史思明没了早先的笑容,手中拿了根铁棒槌,满脸怒容:“丢失两京,何足挂齿?你身为人子,杀父夺位,天地所不容。我为你父讨伐你这逆子,怎会被你佞媚之语欺骗?”说罢史思明一声断喝,左右甲士一起冲了上来,要将安庆绪及随行之人全部拿下。
崔乾祐乃是武将,勇悍过人,当即抽刀与甲士搏杀,连杀两人之后,才被乱刀砍死。安庆绪与四个弟弟及高尚、孙孝哲、张通儒、李庭望等人均不敢反抗,只好束手就擒。史思明看着被擒拿之人,根据往日的交情与喜好分别加以处理。安庆绪与四个弟弟及高尚、孙孝哲等人被当场格杀,其他与史思明相熟的、所喜的,被当场释放,各自得了赏赐。
帐内格杀之时,帐外也是刀光剑影,安庆绪随身护卫三百骑被全部杀死。一切处理完毕之后,史思明才移军入邺城,将城内人马全部接收,又取了府库财物大肆分赏,安庆绪人马、地盘此时尽归史思明所有。之后,史思明以儿子史朝义镇守邺城,自己则率兵返回范阳休整,预备再次出征。
乾元二年(759)四月,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改范阳为燕京,气焰嚣张,又改诸州为郡,招亡纳叛,秣马厉兵,椎牛飨士,躬擐甲胄,准备南下长驱夺取洛阳,再图长安,争夺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