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观念中,古人将龙蛇并称,龙基本可视作蛇的虚拟化,二者兼具神性,今人将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即是龙蛇相互认同观念的延续证明。女神文明论的倡导者金芭塔丝在《女神的语言》《活着的女神》等著作中将蛇解释为史前女神的主要化身,[2]更是提供了龙蛇具备同类神圣象征符号功能的有力佐证,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龙蛇完全可以混称。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袁珂案:即虹字之别写。”[3]此处已经明确交代虹的形象为一身二首动物。在甲骨文未被成功释读之前,人们无法完整勾勒出虹的具体意象,更不要说双首龙蛇形象了。
《毛诗正义》引《郭氏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蜺。”虹霓之见,古人以为“阴阳交”(《古微书》辑《春秋元命苞》)。《淮南·说山篇》云“天二气则成虹”是也。“两首”者,亦“交”之象也。[4]这里给出了另外一种解读,“虹”有雄虹、雌蜺之分,而且呈现交尾状态,实为两条交尾龙蛇。而《说文》曰:“虹,也,状似虫,从虫,工声。”段玉裁注:“虫者,它也。虹似它,故字从虫。”“它”即蛇,段氏的注解直接印证了虹为龙蛇之说,只是未明确两首而已。(www.xing528.com)
因虹被视作双首龙蛇,所以帝王感虹而生传说,也就弥漫了龙子应时而生的天命色彩。《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李雄字仲俊,特第三子也。母罗氏,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既而生荡。”又《宋书》卷二十七载:“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诸如此类圣君明王的感虹而生故事,实则承继感龙而生故事而来,仍旧无法脱离龙图腾的信仰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