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猫头鹰文化建构:视觉符号效果分析

猫头鹰文化建构:视觉符号效果分析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器时代是和人类文化进化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几乎同步出现的。后者的陶器造型在考古学上又被称为“贴塑鸮面像”,是青海柳湾齐家文化墓葬中的代表性器形,一次出土有10件之多。好在从中国境内到世界各地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猫头鹰造型形象,其广泛和普遍的程度是惊人的。在红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以外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中,著名的猫头鹰造型还有很多。

猫头鹰文化建构:视觉符号效果分析

陶器时代是和人类文化进化史上的石器时代几乎同步出现的。由于那个时代还没有产生书写文字系统,所以新石器时代的出土的玉器、陶器艺术造型往往就成了无言的符号密码,对于数千年后发掘和欣赏它们的现代人,发出智力上和情感上的召唤,遗留下来具有充分的学术挑战性的疑难问题:这些造型形象究竟是装饰性和美学性的呢,还是具有文化意蕴并且有意传达某种特殊的信仰观念和价值的视觉符号呢?

回顾考古学和艺术史这两门学科的学科史,不难看到,面对同一个难题,大部分的主流学者倾向于前一种答案,不去深究这些石器时代的祖先们留下的造型遗物(不少人承认它们是原始艺术品)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于是,这些非常古老的人工造型虽然历经千百万年的尘封而重见天日,却依然像永不开口的哑谜一样,沉睡在博物馆橱窗里,以及考古学、史前学、艺术史教科书纸页里。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辽宁建平牛河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鸮(图4—1)及绿松石鸮,和更早些时候在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出土的鸮陶罐(图4—2),就是这样的例子。后者的陶器造型在考古学上又被称为“贴塑鸮面像”,是青海柳湾齐家文化墓葬中的代表性器形,一次出土有10件之多。这种器形一般是在灰陶单耳罐的罐口加一半圆形泥板,再在泥板上用泥条贴塑出猫头鹰面相标本M1103:26(图4—2右),在象征鸮眼的两个圆孔中央,贴塑一根表示喙的绳状泥条,在周围用锥刺纹装饰出类似于羽毛状的效果。诸如此类的文物如今已经积累相当丰富了,就在青海西宁和甘肃兰州等地的文物市场上也可以经常看到它的真品和复制品(图4—3),北京的潘家园古玩市场也不乏其例。

图4-1 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玉鸮

(摄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图4-2 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齐家文化鸮面罐

(摄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然而,鸮即猫头鹰为什么会成为5 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和4 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先民造型艺术所青睐的形象?这样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专业人士愿意费心去解答。我国精研史前艺术的专家吴诗池所给的评语也仅有八个字:“造型新颖,形象生动。”[6]远古文化真相连同珍贵文化观念遗产的现代失落,于此可略知一二。

图4-3 汉代陶鸮

(摄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物馆)

如果牛河梁出土的玉鸮和齐家文化的鸮面罐只是中国史前考古的孤立发现,也就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了。好在从中国境内到世界各地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猫头鹰造型形象,其广泛和普遍的程度是惊人的。这就足以启发我们,这样广博的分布现象表明的不只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造型艺术传统,其背后一定存在过一种同样源远流长而且相对统一的猫头鹰神话信仰和观念。请看如下实例。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一书于1997年问世,给红山文化玉器最有代表性的动物造型提供了新的证据:玉鸟和玉鸮的形象在其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位置,如绿松石鸮、玉鸟、玉鸮等造型。[7]关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功能认识,该书认为它们不是一般装饰用品,而是和神权相关的重要礼器。这是正确的判断,可惜未能根据个别的动物形象给予系统的、比较图像学的解说。近年来,这种造型在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多有所见,可以直观地呈现出5 000年前的先民心目中鸟和鸮崇拜偶像的艺术造型绝非孤例。又如民间收藏界出版的《红山文化古玉》图册之类书,收录的玉鸟、鸟形玉佩和鸟形器雕像多达几十件。这对于研究考证,不足为凭,但可供参考。因为这些非自然或超自然的奇特造型直接暗示着一种史前流行的神话信仰和观念背景。玉鸟造型中明确表现出“鸮”特征的不在少数,可以和牛河梁一地考古发掘品对照。(www.xing528.com)

在红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以外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中,著名的猫头鹰造型还有很多。比如: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仰韶文化的陶鸮鼎(图4—4)以及陶塑猫头鹰(图4—5);内蒙古和东北红山文化出土的各种玉鸮造型;河南安阳出土的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商代青铜鸮尊或鸮卣(图4—6);等等。[8]还有山东、河南、陕北的汉代画像石中的鸮形象。这些图像充分表明从6 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到3 0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再到汉代之间约40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猫头鹰的形象都是华夏文明发生期内一脉相承的重要偶像,非但与龙凤等神话动物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地域还超过它们,具有非常神圣和神秘的特质。

图4-4 陕西华县出土仰韶文化陶鸮鼎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4-5 陕西华县出土仰韶文化陶鸮面

(摄于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除了以上考古学所提供的非文字的第四重证据,还有来自人类学民俗学的第三重证据:猫头鹰被供奉为神灵。比如,在美洲的印第安文化中,在黑龙江流域的某些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北方原住民阿伊努人中,就有木雕猫头鹰神像崇拜现象。[9]

史前和早期文明的这些多不胜举的猫头鹰形象,对于当时一代又一代重复地塑造这些形象的初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图4-6 商代鸮卣,1999年出土于安阳苗圃北地229号墓

(摄于首都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