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猫头鹰的文化象征:四重证据法研究

猫头鹰的文化象征:四重证据法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摘要本章以史前文物为载体,从比较图像学视角看猫头鹰形象与女神神话信仰的普遍联系,揭示出猫头鹰作为死亡与再生女神的动物化身的性质。本章凸显了第四重证据对考证神圣意象演变的证明功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视觉符号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意象、画面、造型和象征来传达意义,恰好成为弥补“道可道,非常道”的语言缺陷的替代性选择。

猫头鹰的文化象征:四重证据法研究

本章摘要

本章以史前文物载体,从比较图像学视角看猫头鹰形象与女神神话信仰的普遍联系,揭示出猫头鹰作为死亡与再生女神的动物化身的性质。从回看中国商代最精美的猫头鹰造型—妇好墓出土铜鸮尊,溯源至夏代之前的新石器社会的各种玉鸮与陶鸮的偶像造型传统。书写文明发展到周代,《诗经》中的《鸱鸮》篇见证着周人如何对商代玄鸟即猫头鹰图腾加以妖魔化—为的是突出自己的凤凰图腾,印证天命转移的“凤鸣岐山”政治神话。再到西汉,女神宗教时代随着父权制社会的发展而一去不返,猫头鹰的神圣价值也被淡忘,一部作品《鸟赋》的文化误读,成为重新开启厌恶和回避这种夜间猛禽的新观念传统的文学契机。本章凸显了第四重证据对考证神圣意象演变的证明功效。(www.xing528.com)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所不追,笔故知止。”这些话语是古人早已经意识到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和遮蔽性的明证。对语言工具的不信任感肇始于道家圣人们早期的修道体悟经验。这种清楚的意识也催生出古代文论中一些著名的高论,如“述而不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得意忘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等,直至今人依然津津乐道“一切尽在不言中”。好在人类的符号意指系统除了最常用的语言之外,还有更加古老的视觉符号系统。视觉符号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意象、画面、造型和象征来传达意义,恰好成为弥补“道可道,非常道”的语言缺陷的替代性选择。当我们说“图像的蕴含远远大于语言和文字”时,也就相当接近了对图像特有的视觉说服力的认识。而当我们在对图像的视觉说服力充分自觉的基础上,开始运用跨文化的图像资料作为人文学科研究中的第四重证据时,那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效果,从语言的贫乏和书写的局限所导致的盲视,转向生动而直观的洞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