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研究图像学转向取得成果

人文研究图像学转向取得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图像研究”和“图像学”这两个术语开始在艺术史学界使用。另一方面,纯粹的历史学家不仅仅研究文献,他们还借鉴艺术品和图像,进行表象史研究。

人文研究图像学转向取得成果

海德格尔曾从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来思考“世界图像的时代”,他认为,世界作为图像被理解和掌握是现代与中世纪的区别。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这里,“图像”(bild)一词意味着:表象着的制造之构图。一旦世界成为图像,人的地位就被把捉为一种世界观[38]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处于图像之中,当人们发现图像时代已经降临的时候,米歇尔(W.J.T.Mitchell)拟仿哲学史的转向说,提出了“图像转向”之说。他指出,在英美哲学中,这种转向的各种变体可以追溯到查尔斯·皮尔斯的符号学以及后来的纳尔森·古德曼的“艺术语言”。这种转向可以看作现象学对想象和视觉经验的探讨或者法兰克福派对大众文化和视觉媒体的研究;还可以从米歇尔·福柯历史和权力/知识的坚持,揭示话语与“可视”之间、可见与可说之间的分裂中窥见一二。[39]

“图像研究”从19世纪初开始使用,iconography又译为“图像志”。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图像研究”和“图像学”这两个术语开始在艺术史学界使用。潘诺夫斯基(E.Panofsky)、温德(E.Wind)、维特科夫尔(R.Wittkower)等人把图像学定义为一门基于历史—解释学进行论证的科学,并把它的任务建立在对艺术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科学的解释上。[40]在西方,20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史家和纯粹的历史学家都进行了相互跨越边界的研究。一方面,艺术史家不仅仅研究艺术品,他们在物质文化的研究视野里发现大众化图像背后有着文化、生活、政治诸多意蕴,克鲁纳斯(Craig Clunas)因此用“图像的历史”(A history of image)这一新概念取代了传统概念“艺术的历史”(A history of art)[41]。另一方面,纯粹的历史学家不仅仅研究文献,他们还借鉴艺术品和图像,进行表象史研究。1983年《表象》杂志在美国创刊,掀起了表象研究的潮流。表象史“既注重视觉的和文学的形象,亦关注头脑中的意象。是对自我、民族及他人等的形象、想象及感知的历史。法国人所称的‘表象社会史’,它正逐渐取代‘集体心态史’”。[42](www.xing528.com)

事实上,西方史学家用图像来证史早有渊源。19世纪中后期,在实证主义史学的大本营德国,集史学家和艺术史家身份于一身的布克哈特(Jacob Christoph Burckhardt)写出了著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该书在描述意大利艺术的基础上来论述整个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布克哈特是兰克的学生,深得兰克器重。但是,他不赞同兰克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史学,而通过图像和历史遗迹来见证“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他认为通过这些对象“才有可能解读特定时代思想的结构及其表象。[43]布克哈特清醒地认识到文献考史与图像证史的复杂关系以及各自的局限性,并从更深刻的层次揭示了它的意义,即:以图像证文献不能证之史,以图像激发舍弃图像而不能发之史观,由此而扩大人类理解自身历史的视野与范畴[44]布克哈特之后,史学年鉴学派也在图像证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年鉴学派第一代史学家布洛赫(Marc Bloch)在《封建社会》中开始运用绘画、雕塑等材料来分析封建社会。[4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鉴学派第三代史学家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使用图像旁证历史,在《钱袋与永生》[46]一书中,勒高夫用宗教艺术品、宣传画等图形材料与宗教和历史文献结合来研究中世纪的历史;并指出,在中世纪,教会控制《圣经》文本,图像为平民想象圣父、圣子、天国形象的直接手段:教士们负责打造天国的形象,信徒则通过图像想象天国。[47]马吕斯·阿居隆(Maurice Agulhon)的《玛丽安娜在战斗》是用图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大革命史的一次尝试,阿居隆从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玛丽安娜图像材料入手,研究这些图像在大革命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阿居隆研究了雕塑、邮票、讽刺画、金属勋章、大众印刷品和纪念雕像等大量图像材料之后,认为图像在革命中扮演着塑造法兰西共和国意识的作用。[48]法国学者沃维尔(Michelle Vovelle,又译伏维尔)对图像的研究则经历了系列史和表象史研究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研究中,《15—18世纪普罗旺斯地区可视化的死亡在用于炼狱的来世祭坛上的反映》是沃维尔系列史研究的代表。在书中,他围绕炼狱受难的主题,将所有与此相关的宗教图像材料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收集整理,最后进行量化的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映灵魂救赎主题的画像越来越多,这是地方宗教势力反对天主教宗教改革的一种表现。[49]在后一阶段的研究中,《死亡文化史[50]是其代表作,从该书的副标题“用插图诠释1300年以来死亡文化的历史”就可以窥见其以图证史的特色。在此书中,沃维尔把图像、雕像、墓葬装饰、文学作品、宗教作品、诗歌等作为史料,同时,他从表象研究入手,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与死亡主题相关的图像进行解读,以此分析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