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规》关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除了与《装规》一样的规定外,还有如下规定:
(1)叠合梁预制部分的梁宽和梁高均不应小于200mm。
(2)计算叠合梁受扭承载力时不应计入组合封闭箍筋的作用;不承受扭矩的预制梁的腰筋可不伸入梁柱节点。
(3)在预制梁的预制面以下100mm范围内,宜设置2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附加纵筋),如图8.5-13所示,其他位置的腰筋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预制面以下的腰筋设计应考虑构件在制作、吊装、运输、安装等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受力情况。
(4)当预制梁上板的搁置长度大于梁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可采用下列构造。
1)采用设置挑耳(图8.5-14a)方式时,挑耳高度应计算确定且不小于预制板厚度;挑耳挑出长度应满足预制板搁置长度要求;挑耳内应设置纵向钢筋和伸入梁内的箍筋,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直径分别不应小于12mm和8mm。
图8.5-13 叠合梁腰筋构造示意图(《辽宁装规》图7.3.2-4)
1—预制反沿 2—预制面以下100mm范围内设置的腰筋
2)采用设置U形插筋(图8.5-14b)方式时,插筋直径、间距宜同预制梁箍筋;预制板端后浇混凝土接缝宽度不宜小于50mm,且不应考虑其叠合效应。
图8.5-14 板搁置长度较大时梁构造示意图(《辽宁装规》图7.3.3)
1—预制梁 2—预制板 3—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4—梁挑耳 5—U形插筋
(5)当预制柱采用多螺箍筋时,相关构造要求及计算可按《辽宁装规》中附录B的规定执行。
(6)由于预制梁吊装为从上往下,顶层柱钢筋弯锚会影响预制梁的放置,为方便施工顶层柱纵筋可采用机械直锚。由于取消了柱纵筋的弯锚段,对柱顶部箍筋进行了适当加强,顶层中节点参考日本做法设置开口U形箍(U形箍位于最顶层梁筋之上)。
框架顶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当采用锚固板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5laE和0.8倍梁高的较大值,如图8.5-15所示;在柱范围内应沿梁设置伸至梁底的开口箍筋,开口箍筋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和肢数可与梁加密区相同,如图8.5-16所示。
图8.5-15 顶层中节点柱纵向钢筋锚固构造示意图(《辽宁装配》图7.4.4-3.2)
1—预制柱 2—预制梁 3—后浇叠合层 4—加强水平箍筋
图8.5-16 顶层中节点开口箍筋示意图(《辽宁装配》图7.4.4-3.3)
1—预制柱 2—预制梁 3—后浇叠合层 4—梁最上排纵向钢筋 5—U形开口箍筋 6—支模或梁扩大端(www.xing528.com)
(7)顶层柱顶宜设置不少于1排的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肢距不应大于300mm。
(8)主、次梁连接采用主梁上设置挑耳,次梁设置缺口连接或牛担板连接时,相关的构造要求及承载力计算可按辽宁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设计规程》(DB21/T 2572—2016)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
(9)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抗侧力体系中,框架梁的端部连接可设计为延性连接或强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延性连接时,梁下部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与梁柱节点区的距离不应小于1.5h(h为梁高)。
2)当采用强连接时,梁下部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与节点区无距离限制。
(10)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当预制柱为现浇剪力墙边框柱时,剪力墙顶宜设置框架梁或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节点在梁高范围内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与现浇剪力墙相连的预制柱侧面,应设置粗糙面并宜设置键槽;剪力墙水平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如图8.5-17所示。
(11)叠合梁采用对接连接时(图8.5-18),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处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长度应满足梁下纵向钢筋连接作业的空间要求。
图8.5-17 预制柱与现浇剪力墙的竖向连接示意图(《辽宁装规》图7.4.9)
1—预制柱 2—现浇剪力墙 3—键槽 4—预制柱预留钢筋 5—钢筋焊接连接接头 6—粗糙面 7—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仅用于机械连接时)
图8.5-18 叠合梁节点示意图(《辽宁装规》图7.4.10)
1—预制梁 2—钢筋连接接头 3—后浇段
2)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或焊接连接。
3)后浇段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
(12)主梁与次梁采用后浇段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端部节点处,次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主梁后浇段内锚固。当采用弯折锚固(图8.5-19a)或锚固板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6lab;当钢筋应力不大于钢筋强度设计值的50%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35lab;弯折锚固的弯折后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d。
2)在中间节点处,两侧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后浇层内贯通,如图8.5-19b所示。
图8.5-19 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示意图(《辽宁装规》图7.4.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