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路径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搭建“平台”:搭建更为广阔的思政教育平台通过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和完善非常重要。平台的大小直接会影响科研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统筹各方资源,创新各种方式,搭建各类平台,为师生科研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三是要打破学科专业、学院,甚至学校间的界限,真正实现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共享。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路径

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丰富了大学的教学内容,而且使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真谛,道德的伟力,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就应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课题研究、科学实验、技术推广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科研实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方位、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学,教学、科研、育人是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但长期以来,人们将三者隔离开来,对“科研育人”,即通过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进行“育人”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部分教师认为,老师负责的是学生的学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事。这在事实上造成科研与育人的“两张皮”脱节现象,使教师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而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老师在科研上的指导,几乎处于放养状态,科研意识也不强,部分大学生甚至为了拿文凭,除了与“学分”挂钩课程和考试外,几乎不愿意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由于科研与育人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试图通过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来推进思政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充分认识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非常必要。特别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我们知道,任课教师在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影响最大。作为育人主体的任课教师,特别是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要改变重“教书育人”轻“科研育人”的倾向,将科研和育人两者结合起来,既做“学师”,又要“人师”,应该创造条件,吸引和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并在科研活动中言传身教,用自身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既“重科研”又“重思想”。

(二)优化环境:为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创造优良氛围

当前,不管是教师还是大学生本身,通过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且在科研和育人的工作中容易自我满足,产生懈怠心理,也没有团队意识,大学生难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科研锻炼,通过科研活动进行思政教育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创造思政教育的科研氛围至关重要。

一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发挥任课教师思政教育引领作用。在科研训练和研究中,任课教师的治学态度、处事风格和思维方式均会影响大学生,“情通则理达”,在研究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悉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营造开放坦诚的氛围循循善诱,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灌输式”转化为师生“情感交流式”。(www.xing528.com)

二是打造优良的科研团队文化。开展科研活动需要营造开放共享、合作交流文化氛围。应鼓励大学生开展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种科研协作文化、协作文明,在协作中让大学生养成尊重科学、敬畏科学、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进而构建着自身的科学精神。

三是完善育人评价机制。在现实实践中,对教师的考核往往倾注于科研成果的考核,对教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缺乏严格详细的具体要求。老师们习惯于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写论文、写专著和申请课题上,重视了科研结果,却忽视了育人过程,导致不少高校教师“为科研而科研”,忽略了通过科研进行育人的目标。要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必须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教学、科学和社会服务的整个过程,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状况作为教师考核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教师管理的全过程。

(三)搭建“平台”:搭建更为广阔的思政教育平台

通过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进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和完善非常重要。平台的大小直接会影响科研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统筹各方资源,创新各种方式,搭建各类平台,为师生科研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一是充分利用挖掘社会资源,激发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可以以科技服务为核心,实践育人为抓手,充分利用国家或社会项目工程和企事业单位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长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如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讨论、科技文化节、开展学术科技竞赛等相关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品质和科研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开放实验室,通过老师的“传、帮、带”,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求真理精神,等等。三是要打破学科专业、学院,甚至学校间的界限,真正实现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