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协同供给

高校思政教育协同供给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是指互相配合、密切协助,如“遇有战事,召集各部落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协同作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供给”,就是高校将“协同”思想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供给的全过程。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供给”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主体协同整合。三是部门的协同管理。

高校思政教育协同供给

要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供给,首先就要理解何谓“协同”。

在中国语境,“协同”一般有四层含义:一是协调一致、共同发力、和合共同,如“咸得其实,靡不协同。”[1]“内外协同,漏刻之闲,桀逆枭夷。”[2]“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3]在此,主要指相互协调、和谐共处之意。二是团结统一,“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4] “我应天历,四海为家。协同内外,混一戎华。”[5]这里主要强调,要团结友好。三是协助、帮助、会同等意。“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6]“勾头文书元着我协同着你拿这胡道人。”[7]“若果然是他,只消协同地方,拿来就是了。”[8]这里主要是指协助、助力之意。四是指互相配合、密切协助,如“遇有战事,召集各部落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协同作战。”[9]此处系指协作、相互配合。

在西方,“协同”最初源自古希腊,本身就与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是同一序列的范畴

何谓“协同”。在当代英语中,作为名词,是“collaboration”;作为动词,则是“collaborate”,有时与“cooperation”通用,意为“合作;协作;合作成果(或作品)”。它主要指不同主体之间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共同行为。如马蒂西奇和蒙西把协同定义成“由两个或更多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互利且良善的关系模式。”[10](www.xing528.com)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还有专门的“协同学” (Synergetics),这也说明“协同”二字应用的广泛性。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意为“合作的科学”(Science of Cooperation),也称“协同论”。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它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学认为,系统与系统之间尽管千差万别,尽管不同系统间存有差异,但从整体而言,不同系统间还是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协同强调通过彼此相互协作,通过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构建一个“共同体”,以实现既定目标,实现效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供给”,就是高校将“协同”思想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供给的全过程。是普通高校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突破各个教育主体间的壁垒,有效汇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要素,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彼此协调运作,共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供给”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主体协同整合。从整体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供给本身是一个如何协同教育的问题,其教育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学校党政机关领导、青年团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之间要相互配合,协同发力。二是过程和要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在管理、服务、组织培养等各要素各环节,均要围绕“立德树人”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组织和要素功能优势,以增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部门的协同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教务、学工、党团组织等部门,要打破部门供给相对独立的状态,破除行政壁垒,促进学校各部门多边合作和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形成协同效应。四是信息内容共享。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尽快聚集、交融、共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和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和内容的整体效益。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供给就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基本规律出发,破除壁垒限制,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协调、优化,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取得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