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
早在我国2019年年初、2018年年底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个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所谓“巩固”就是要持续巩固我国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就是要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效率,增强我国经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提升”是与增强相匹配的,有好的增强效果,必然会有好的提升效果;“畅通”是指与经济相关联的物流、信息、政策等能够有效沟通。新八字方针是指引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够切实履行,实现我国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力资源供给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是本轮供给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指针。在知识经济社会,创造知识的是人、学习知识的是人、应用知识的也是人。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把人的素质提升上来,将其转化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显得非常迫切。由于人的作用,教育质量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也和自身结构有很大关系。因此,从教育本身入手,实现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方面,也是教育质量能够持续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者,从我国国民经济循环出发,投资、生产、流通等都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都与教育有关。社会扩大再生产要以能够维持经济正常生产流通为基本条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周期循环公式来看,提升教育资本投入,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因此,增加教育投资,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才供给侧的重大改革,应该成为我国本轮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供给侧改革思维的现实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结果对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供给侧改革思维是一种立足于供给一端,努力实现供需关系平衡的理性思维,能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高频使用热词,其核心要义是以需求侧为导向,立足于供给一端,通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突出强化供需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来说的,二者关系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供给能够刺激需求,而需求也能反作用于供给,从这种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不但是一种解决经济矛盾的有效手段,更是一种强化供需对接效率的新思路新思维。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时代,经济、政治、教育紧密相连,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使得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呼声不断高涨,必然引领和呼唤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工程,其实效性直接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与否,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必须有强大的引领力和作用力,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但是现阶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供给侧形式单一、供给侧结构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应当利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侧之间的紧密联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提出是从经济层面推进,化解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一种改革方式。经济和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经济上的改革必然会给当前的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促进其教育模式以及方法的转变,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二者能够资源共享,协调推进,共同创新,实现统一。
1.内容方面互相补充
在供给侧改革理论中,包含供给与需求两种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在供给侧,从供给侧出发找到供需矛盾的根源,从而解决矛盾达到供需平衡的最好状态。同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着供需关系和供需矛盾,可以说,二者在研究内容上有着内在统一性,相辅相成。研究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不仅能推动经济改革的进行,而且能很好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当然这种理论指导并非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良性互动。供给侧理论可以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理论上通过其特有的导向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学生需求,发挥需求主体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具有实践探索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拓宽了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应用领域,对供给侧改革理论也是一种补充。
2.运作原理一致性(www.xing528.com)
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针对的研究领域不同,一个是经济领域方面,一个是社会教育方面,所以在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抽象来讲,二者都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深入研究,调整和解决供需矛盾,达到平衡发展的良好状态,也可以说,二者存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在运行原理上有着一致性,都是在一种问题机制指导下的改革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等通过具体的实施,让受教育者能接受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供给侧改革理论角度来讲,就是要遵循作为需求侧的受教育者的需求发展规律,遵循资源配置的客观规律,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决定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平衡状态,能否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3.逻辑属性的开放性
供给侧改革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这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效率优先,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改进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生产模式,例如更新、改进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开放性原则,这和供给侧改革在逻辑上是相通的,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开放性原则,同一所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单一落后的教育供给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现精准供给。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效率又不高,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要努力寻找新的供给模式,提高供给的效率。所以不管是对于供给侧改革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二者的相互融合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包含的共同逻辑属性要求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也要保持开放性,形成良好的互动流通,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的有效供给。
(四)从供给侧视角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足见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通过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1]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的先进理念和观点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用最先进、最独特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促进其健康且全面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多才多艺,还要综合素质好,尤其是政治素养,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水平非常看重,所以高校要注重对学生政治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
所以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去探索研究,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教育中,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新时期大学生特点要求
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5后,还有一部分00后,他们出生在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来讲比较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和祖辈们的关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思想更加独立,更加开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外各种思潮涌入,由于思想不成熟和缺乏社会经验,对他们的思想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敢想敢做,善于表现自己,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叛逆性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总的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表现是积极向上的,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偏差,这些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无论是从时代发展角度,还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因时因势进行调整,从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转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