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社会服务能力之展现

中国大学社会服务能力之展现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在社会服务领域的许多方面开展了活动,为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形成,并且得到发展。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社会服务,很好地体现了当时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该处将调查结果出版,为广州以及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研究依据。尤其以与广州市社会局合作调查之报告《广州之新兴工业·第一编·橡胶业》最能体现服务社会之合作精神[69]。

中国大学社会服务能力之展现

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在社会服务领域的许多方面开展了活动,为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形成,并且得到发展。

农业推广方面,他们积极进行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农村经济建设等服务活动,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体现。国立东南大学改称“中央大学”后,农学院教师开展的农业推广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良种推广、农业知识的传播等,还包括农村经济合作、农村教育、农村卫生、农村建设等多项内容。1926年,他们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昆山徐公桥合作农村实验区,开展了以农村教育为中心的农村改良;1929年与农矿部合办“中央模范农业推广区”。并且还通过在实验区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举办农民学校、设立医院、修筑道路桥梁等活动,促进了当地农村改良,对当地农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64]。还比如,浙江大学在江西泰和期间,胡刚复率领师生帮助民工完成十五里长堤的测量、挖土与筑堤工程。后赣江泛滥,浙大所在的上田村的田园和村舍因此工程未遭受水灾。至今那里的村民还提到浙大过去筑堤防洪的盛举,因此把这条堤叫作“浙大防洪堤”,也有人称之为“刚堤”。这是浙大留在百姓心中的无字碑[65]。后浙大南迁至广西宜山,农学院师生向当地的群众公开展览并推广科学养蚕及缫丝技术。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社会服务,很好地体现了当时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服务活动上。例如,在战争的破坏下,高校纷纷内迁,内迁的西南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内迁的广大师生在当地推广工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培训中小学教师,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活动。西迁陕甘地区的北京师范大学(时名西北师范学院)教师,在陕、甘、宁、青、绥、豫六省建立中等教育辅导区,培训教师[66]。当时一些大学教师不避艰辛,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开展教学实习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例如,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举办此类活动,在澄江中小学兼课,在风山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内容涉及认字、写字、唱歌、画画等;在极乐寺创办幼儿班,教学生学知识、学唱歌。其中所唱歌曲多为反映抗战救亡的《松花江上》《长城谣》《大刀进行曲》等。中山大学师范研究所还与云南省立实验小学合办了该小学的澄江分校,以作教育研究和供师范生实习之用[67]。在教育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也反映了近代大学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体现在对医疗卫生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上。比如抗战时期,林可胜领导医疗系统投身救国事业。日军进攻上海时,他领导红十字医疗队参与救援。1937年,林可胜在汉口组织了20多个医疗队,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主力。在贵阳,林可胜主持了被称为中国战时最大的医学中心,组织的训练班培训了15000多名医疗技术人员。他创建和领导了中国军队救护系统。这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使得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68]

体现在为工商业发展的服务活动上。比如,中山大学于1931年3月设立经济调查处,其宗旨是调查本国经济实况,研究本国经济变迁,洞察本国社会,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聘教授任主任委员,以助教兼研究员调查员。把调查范围由广州市扩展到华南各省,主要调查事项有广州工人生活费指数、石牌附近农村经济及广州批发物价指数等;有广东金融问题、广东粮食问题、广东丝业经济、广东族田制度、广东工业调查及广东对外贸易等。该处将调查结果出版,为广州以及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研究依据。计有《广东经济年鉴》《广东之银业》《广东纸币史》《广东典当业》《广东烟酒税发展变革概况》《广东工人家庭之研究》《民国十二年至二十二年广州劳资争议底分析》《广东批发物价指数季刊》《广东工商业固有簿记调查汇编》等。尤其以与广州市社会局合作调查之报告《广州之新兴工业·第一编·橡胶业》最能体现服务社会之合作精神[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