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大学早期情况:初始懒散与傲慢,大学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北京大学早期情况:初始懒散与傲慢,大学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大学早期的情形,可以代表当时的状况。京师大学堂原定招生500人,到1898年12月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大学堂学生以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举人、进士等头衔为目的。因此,京师大学堂虽设,不过略存体制而已,学生虽稍习科学,但都不以此为目的,每到科举考期,大学堂学生便纷纷请假赴考。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实际仍然是一座封建书院[22]。如此之现象,在清末及民初的大学中可谓普遍。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大学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散漫。

北京大学早期情况:初始懒散与傲慢,大学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随近代大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清末时期,由于受浓重的封建气息影响,学生不以治学为目的,旧官僚出身的教师态度比较傲慢,而部分地位低下的教师又无权力,对教学活动主导能力欠缺,教师多以在大学中寻求升官机会为目的,对大学教学活动往往敷衍塞责。

北京大学早期的情形,可以代表当时的状况。京师大学堂原定招生500人,到1898年12月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1899年也不过200人。大学堂学生以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举人、进士等头衔为目的。因此,京师大学堂虽设,不过略存体制而已,学生虽稍习科学,但都不以此为目的,每到科举考期,大学堂学生便纷纷请假赴考。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实际仍然是一座封建书院[22]。如后人评论,此时的大学堂,“一切因陋就简,外人往观者,至轻之等于蒙养学堂”[23]。学生们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有的学生一年要花五千银元;当然,这样的豪富子弟数量不多,大约不过两三人。至于一年花千把银元的人就多了,少说也有好几十。一些有钱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24]。那时学生们的官阶常比教官高,上体操时的口令都非常有趣,教官得恭恭敬敬地叫:“大人向左转”或“老爷开步走”,让人觉得可笑。因此,“可以想象得出,这座教育‘老爷学生’的学府,是多么老态龙钟的一种状态”[25]。陈腐的大学风气自然会导致师生的治学态度低迷,教师也很难做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www.xing528.com)

从清末到民初,北京大学衙门气十足,没有多少学术气氛,大部分教师不学无术,在大学教书只不过为做官做准备;有的教师干脆就是清末旧官僚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大,派头却不小。当时担任经史课程的教习大多都是翰林院的腐儒,教学水平极低,态度也比较散漫,不以教学为重,也不以知识传授为己任[26]。如沈尹默记述的,他初入北大任教时,有一预科地理的老先生,每上课时,均有一听差挟一地图、捧一壶茶和一只水烟袋跟随上讲堂,置之于讲台上,然后退出。这位老先生还经常在上课时对学生留一手,教科书、参考书和讲义对学生保密,丝毫不允被借阅[27]。可见此师并不以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责任。有的教师死守本分,不允许有新思想出现,教学态度僵化保守[28]。此外,有个姓叶的教习给预科学生讲“人伦道德”课,学生对他的空谈不满,但他仍赖着不走,混迹大学以寻求升迁做官的机会[29]。如此之现象,在清末及民初的大学中可谓普遍。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大学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散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