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大学:教法多元,灵活的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教法多元,灵活的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大学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学科专业数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教学活动往往以知识传递为主,主要是培养治国经世的安邦之才,以及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技术人才。[1]同时,他们也具有除讨论方法外的其他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能够灵活地开展。

中国近代大学:教法多元,灵活的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学科专业数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教学活动往往以知识传递为主,主要是培养治国经世的安邦之才,以及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技术人才。“京师大学堂创办伊始,其教学方法,虽偏重讲演法,但因仕学馆与师范馆学生的年纪多半较大,出身又高,国学根底亦极深厚。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讨论方式,而养成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坐而论道’的风气。”[1]

同时,他们也具有除讨论方法外的其他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能够灵活地开展。以北洋大学为例,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发展:“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授内容新颖、生动,引人入胜,教学效果好,颇受学生欢迎。由于教师严谨治学,深得学生的爱戴。”[2]而且在北洋大学的教授中“大多为留学归国的硕士、博士,或国内知名学者,讲课水平很高。如潘承孝、张国藩等教授“教学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易于领会、抓住重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凡讲到问题深奥处,既有开导又留有余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矿冶系系主任魏寿昆教授,“在课堂教学,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科学之论证,分析之透彻,深为师生所敬仰”。在这些教授中,黄敦慈不单课堂讲授缜密,主要的是“每课必留习题,而且必须按时做完,交他批改,不允许拖到第二次课”。做到了教学与练习相结合,及时巩固,温故而知新[3]

随着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方略实施后,以北大为首的一批著名高校在教师聘用上破除旧时出身、学历等限制,敢于启用博学之士到校任教。如沈尹默等人就是这样进入北大讲坛的。他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学生自己[4]。他传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而非灌输式地去传授知识。(www.xing528.com)

可以认为,在中国近代大学培养人才为主的职能阶段,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就已经具备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从而使得培养人才的活动能够如期地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