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交)工结算,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中。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工程造价形成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2)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六项内容。
3)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效果,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1)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还是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担负的责任。
(2)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包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新材料和新开发机械设备等。在实践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
(3)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取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于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对于各种变更,应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它们将引起未完工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这些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4)合同措施。
采取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化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意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4)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生产成本形成过程中,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生产经营的消耗和支出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目标范围内,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以保证计划成本得以实现。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①效益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控制成本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只有二者同时兼顾,才能杜绝顾此失彼的现象,使施工项目费用能够降低的同时,企业的信誉也能不断提高。
②“三全”原则。
“三全”原则即为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使施工项目中所有经济方面的内容都纳入控制范围之内,并使所有的项目成员都来参与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从而增强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观念和参与意识。
③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责、权、利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达到预期目的。
④分级控制的原则。
分级控制原则也称目标管理原则,即将施工项目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分级落实到各部门,做到层层控制,分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
⑤动态控制的原则。
施工中的成本控制重点要放在施工项目各个主要施工段上,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①成本控制的组织工作。
在施工项目经理部,应以项目经理为主,下设专职的成本核算员,全面负责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并在其他各管理职能人员的协助配合下,负责日常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定有关的成本控制制度,把日常控制工作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使他们都明确自己在成本控制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与相应的经济责任。
②成本开支的控制工作。
为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首先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出各项开支的计划、标准和定额,然后严格控制一切开支,以达到节约开支、降低工程成本的目标。
③加强施工项目实际成本的日常核算工作。
施工项目成本的日常核算工作是通过记账和算账等手段,对施工耗费和施工成本进行价格核算,及时提供成本开支和成本信息资料,以随时掌握和控制成本支出,促使项目成本的降低。
④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偏差的分析工作。
项目成本控制偏差一般有两种,即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有利偏差和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的不利偏差。偏差分析是运用一定方法研究偏差产生的原因,用以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项目施工成本计划后,必须定期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①比较。
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②分析。
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造成的损失。
③预测。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估算整个项目完成时的施工成本,预测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提供支持。
④纠偏。
当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时,应当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⑤检查。
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5)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了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1)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作用。
①有助于恰当评价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
②揭示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③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应遵守的原则。
①实事求是的原则。成本分析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要尽可能做到措辞恰当,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②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成本分析要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有关台账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尽量避免抽象的定性分析。
③时效性原则。成本分析要做到及时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④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原则。成本分析不仅要揭露矛盾,而且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矛盾的合理化建议。
(3)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①比较法。
又称“指数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②因素分析法。
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③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④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施工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1)进度管理的定义。
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的进度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即在限定的工期内,确定进度目标,编制出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进度计划的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施工进度,并不断地用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确定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符,若出现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如此不断地循环,直至工程竣(交)工验收。
(2)进度管理过程。
施工进度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确定,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
(3)进度管理的措施。
施工进度管理的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
①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可采取的组织措施包括:为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健全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在项目组织结构中由专门的工作部门和符合进度管理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管理工作,进度管理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管理职能在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中标示并落实;编制施工进度的工作流程,如确定施工进度计划系统的组成,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审批程序和计划调整程序等;进行有关进度管理会议的组织设计,以明确会议的类型、各类会议的主持人和参加单位及人员、各类会议的召开时间、各类会议文件的整理、分发和确认等。
②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可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包括进度计划系统观念、动态管理的观念、进度计划多方案比较和选优的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有利于实现进度管理的科学化;选择合适的承发包模式;重视合同管理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③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包括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需求计划和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经济激励措施。
④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对实现施工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选用。
(4)施工进度目标。
①施工进度管理的总目标。
施工进度管理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交)工日期为最终目标。作为一个施工项目,总有一个时间限制,即施工项目的竣(交)工时间,而施工项目的竣(交)工时间就是施工阶段的进度目标。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以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进度管理。
在确定施工进度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项目总进度计划对项目施工工期的要求、项目建设的特殊要求、已建成的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建设单位提供资金的保证程度、施工单位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自然条件及运输条件等。
②进度目标体系。
在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确定后,还应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目标体系。施工项目进度的目标是从总的方面对项目建设提出工期要求,但在施工活动中,是通过对最基础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来保证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或阶段工程进度管理的目标完成,进而实现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总目标的完成。
2)工程项目组织施工的管理形式。
工程项目组织施工的管理形式有三种: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
依次施工又叫顺序施工,是将拟建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按施工工艺流程顺次进行施工,前一个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个施工过程才能开始施工。
平行施工是全部工程任务的各施工段同时开工、同时完成的一种施工组织方式,当拟建工程十分紧迫时,在工作面、资源供应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平行施工。
流水施工是将拟建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并将施工对象分解为若干个施工过程,按施工过程成立相应的工作队,各工作队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投入施工。各个施工过程陆续开工、陆续竣(交)工,使同一施工过程的施工班组保持连续、均衡施工,不同施工过程实现最大限度的搭接施工。
3)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1)横道图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并运用最广的传统计划方法,尽管有许多新的计划技术,但横道图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还是非常普遍的。
横道图用于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上,或用于计算资源需用量、概要预示进度,也可以用于其他计划技术的表示结果。
横道图计划表中的进度线与时间坐标对应,这种表达方式比较直观,容易看懂计划编制的意图。但是横道图计划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设法表达,但不易表达清楚;
②仅适用于手工编制计划;
③没有通过严谨的进度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与时差;
④计划调整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其工作量较大;
⑤难以适应大的进度计划系统。
(2)工程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
网络图是指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网络图的种类很多,较常用的是双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建筑施工进度既可以用横道图表示,也可以用网络图表示,从发展的角度讲,网络图更有优势,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可组成有机的整体,能全面明确地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关系;
②通过计算,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主要矛盾;
③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优化;
④网络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表达不直观,难掌握;不能清晰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情况等。
4)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按施工进度计划开展施工活动并完成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施工项目进度计划逐步实施的过程就是项目施工逐步完成的过程。为保证项目各项施工活动能够按施工进度计划所确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以及保证各阶段进度目标和总进度目标的实现,应做好以下工作。
(1)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并进一步编制月(旬)作业计划。
施工项目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都是为了实现项目总目标而编制的。其中高层次计划是低层次计划编制和控制的依据,低层次计划是高层次计划的深入和具体化。在贯彻执行时,要检查各层次计划间是否紧密配合、协调一致,计划目标是否层层分解、互相衔接;检查施工顺序、空间及时间安排、资源供应等方面有无矛盾,以组成一个可靠的计划体系。
(2)综合平衡,做好主要资源的优化配置。
施工项目不是孤立完成的,它必须由人、财、物(包括材料、机具、设备等)诸多资源在特定地点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同时,项目对资源的需要又是错落起伏的,因此施工企业应在各项目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编制企业的年度、季度、月旬计划,将各项资源在项目间进行动态组合,优化配置,以保证满足项目在不同时间对诸资源的需求,从而保证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3)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并签发施工任务书。
按前面已检查过的各层次计划,以承包合同和施工任务书的形式,分别向分包单位、承包队和施工班组下达施工进度任务,其中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各承包队和职能部门、承包队与各作业班组间应分别签订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以及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
(4)全面实行层层计划交底,保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计划实施。
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前,必须根据任务进度文件的要求进行层层交底落实,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预控措施、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有关保证条件、协作配合要求等,使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能协调一致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生产按计划、有步骤、连续均衡地进行。
(5)做好施工记录,掌握现场实际情况。
在计划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者都要做好施工记录跟踪。在施工中,如实记载每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工作进程和完成日期,记录每日完成数量、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和干扰因素的排除情况,可为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检查、分析、调整、总结提供真实准确的原始资料。
(6)做好施工中的调度工作。
施工中的调度即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进行调整,以不断组织新的平衡,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它是组织施工中各阶段、各环节、各专业和各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的指挥核心,也是保证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和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定期组织调度会,协调各方协作配合关系,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作业计划及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7)预测干扰因素,采取预控措施。
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应经常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对可能致使项目实施结果偏离进度计划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预测,并分析这些干扰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程度的大小,预先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偏离尽可能消灭于萌芽状态。
5)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1)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
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进行施工进度管理,进度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主要是收集施工项目进度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对比分析,确定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①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
②整理统计检查数据;
③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后,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比较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形曲线比较法、香蕉形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等。
横道图比较法:横道图比较法是把项目施工中检查实际进度收集的信息经整理后,直接用横道线标记在原计划的横道线处,进行直观比较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明直观,编制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S形曲线比较法:S形曲线比较法是在一个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的坐标体系上,首先按计划时间和任务量绘制一条累计完成任务量的曲线(即S形曲线),然后将施工进度中各检查时间的实际完成任务量也绘在此坐标上,并与S形曲线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对于大多数工程项目来说,从整个施工全过程来看,其单位时间消耗的资源量(即单位时间完成工作量)通常是中间多而两头少,即资源的投入开始阶段较少,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在施工中的某一时期达到高峰后又逐渐减少,直至项目完成,其变化过程可用图5-1(a)表示。而随着时间进展累计完成的任务量便形成一条中间陡而两头平缓的S形变化曲线,故称S形曲线,如图5-1(b)所示。
图5-1 时间与完成任务量关系曲线
香蕉形曲线比较法:香蕉形曲线实际上是两条S形曲线组合成的闭合曲线,如图5-2所示。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网络计划都可以绘制出两条具有同一开始时间和同一结束时间的S形曲线。其中一条是计划以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安排进度所绘制的S形曲线,简称ES曲线;另一条是计划以各项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安排进度所绘制的S形曲线,简称LS曲线。由于两条S形曲线都是相同的开始点和结束点,因此这两条曲线是封闭的。除此之外,ES曲线上各点均落在LS曲线相应时间对应点的左侧,由于这两条曲线形成一个形如香蕉的曲线,故称之为香蕉形曲线。只要实际完成量曲线在两条曲线之间,则不影响总的进度。
图5-2 香蕉形曲线比较图
前锋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是通过某检查时刻的施工项目实际进度前锋线,进行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时标网络计划。所谓前锋线是指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发,用点画线依次将各项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连接而成的折线。前锋线比较法就是按前锋线与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判定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凡前锋线与工作箭线的交点在检查日期的右方,表示提前完成计划进度;若其点在检查日期的左方,表示进度拖后;若其点与检查日期重合,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2)施工进度检查结果的处理。
对施工进度检查的结果要形成进度报告,把检查比较的结果及有关施工进度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给项目经理及各级业务职能负责人。进度报告的内容包括: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资料;进度计划的实施问题及原因分析;进度执行情况对质量、安全和成本等的影响;采取的措施和对未来计划进度的预测。进度报告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环保、质量、成本、安全和其他报告合并编制,提出综合进展报告。
(3)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判断出现偏差时,首先应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和对总工期的影响程度,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调整以及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①分析出现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
②分析进度偏差时间是否大于总时差;
③分析进度偏差时间是否大于自由时差;
④决定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
在对实施的进度计划分析的基础上,应确定调整原计划的方法,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②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③资源供应的调整;
④增减工程量;
⑤起止时间的改变。
3.施工质量控制
1)概述。
(1)质量的概念。
质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的自身质量;广义的质量除指产品自身质量外,还包括形成产品全过程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满足相应设计和使用的各项要求所具备的特性。
工序质量是人、机具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对产品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产品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所有工作对工程达到和超过质量标准、减少不合格品、满足用户需要所起到保证作用的程度。
(2)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1E因素。
①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它们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人员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筑业企业实行经营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②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而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实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工程的外表及观感、工程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③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等,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另一种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如大型垂直与水平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类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工程用的机具设备及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质量;施工机具设备的类型是否符合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④方法。
方法是指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施工方案是否合理,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途径。
⑤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自然环境等。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环境,把握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3)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①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是一种专门的工序,是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的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主要特征的工序。其目的是通过对最终产品的测试与质量对比,剔除次品,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
质量检验的特点:事后控制,不能预防和控制废品的产生,无法把质量问题消灭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管理的特点:事中控制,即对产品生产的过程进行控制,从单纯的事后控制发展到预防为主,是将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阶段;但统计质量管理过分强调统计工具,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管理工作对质量的影响。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的设计、生产、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事前控制,预防为主,能对影响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有效控制。
以上三个阶段的本质区别是:质量检验阶段靠的是事后把关,是一种防守型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主要靠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把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是一种预防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保留了前两者的长处,对整个系统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是一种进攻型或全攻全守型的质量管理。
(4)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①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用的统计表,利用这些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可粗略地进行原因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检查表有工序分布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不良项目检查表、不良因素检查表等。
②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③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法或巴列特图法,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图和一条曲线所组成的,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方法。
④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又称频数分布直方图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直方图可掌握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了解质量特征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⑤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又称特性要因图,是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⑥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又称管理图法,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图形的一种分析方法。可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⑦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又称相关图法,在质量管理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图形。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多属相关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三是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围绕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的策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工作核心是保证工程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工作的依据是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工作的效果取决于工程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程度,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使用户和企业都满意。
(6)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①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②以人为核心的原则。
③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质量标准,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⑤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的原则。
(7)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这种循环是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分别如图5-3、图5-4所示。
图5-3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图5-4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①计划阶段。
在开始进行持续改善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计划。计划包括制订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计划阶段需要检讨企业目前的工作效率、追踪流程和收集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提交公司高层批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工作步骤。
a.分析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尽可能以数字说明。
b.寻找原因。在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c.提炼主因。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d.制定计划。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组织措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②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
③检查阶段。
检查就是将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检查的结果验证生产的运作是否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或者原来的标准规范是否合理等。
生产按照标准规范运作后,分析所得到的检查结果,检验标准化本身是否存在偏移。如果发生偏移现象,应重新策划,重新执行。这样,可通过暂时性生产对策的实施,检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而保留有效的部分。检查阶段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和控制图。
④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即处理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总结经验教训,肯定成功的经验,将其制定成标准;把差错记录在案,作为借鉴,防止今后再度发生。
⑤转入下一个循环。
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
(1)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
施工项目质量计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目标所规定的必要的作业过程、专门的质量措施和资源等工作。
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编制依据;
②项目概述;
③质量目标;
④组织机构;
⑤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
⑥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及与其有关的支持性文件;
⑦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及作业指导书;
⑧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⑨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
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①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文件;
②施工企业的质量手册及相应的程序文件;
③施工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
④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条例》《安全施工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
(3)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要求。
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编制。质量计划作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文件,应体现施工项目从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工程控制,同时也要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3)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准备是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而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不仅在工程开工前要做好,而且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施工项目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1)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管理。
①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资料。(www.xing528.com)
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是为选择施工技术和组织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因此,要尽可能详细,并能为工程施工服务。
②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在制定施工进度时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满足符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取得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质量。做到现场的三通一平、临时设施的搭建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③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
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的处理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都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④工程测量控制资料。
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数据资料,是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这些数据是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2)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的管理。
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使施工单位熟悉有关图纸,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减少图纸差错,消除图纸中的质量隐患,要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的审核工作。
①设计交底。
设计交底是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设计依据、设计意图、施工注意事项等。交底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的问题和疑问,以及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经各方协商研究,拟订出解决方案。
②图纸审核。
通过图纸审核,可以广泛听取使用人员、施工人员的正确意见,弥补设计上的不足、提高设计质量,使得施工人员更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为工程质量的保证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a.设计是否满足抗震、防火、环境卫生等要求;
b.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
c.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并符合标准要求;
d.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替;
e.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施工,能否保证质量要求;
f.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施工图及说明书中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
(3)现场勘察与三通一平、临时设施搭建。
掌握现场地质、水文等勘察资料,检查三通一平、临时设施的搭建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物资和劳动力的准备。
检查原材料、构配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施工机具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施工力量的集结能否进入正常的作业状态;特殊工种及专业工种是否具备应有的操作技术和资格;劳动力的调配、工种间的搭接能否为后续工种创造合理的、足够的工作条件。
(5)质量教育与培训。
通过质量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服务意识,使员工达到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项目领导班子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质量意识;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意识。
4)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月度和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操作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工艺、生产环境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持建筑产品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1)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应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标准,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上述内容应预先向操作者进行交底,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对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材料和环境应进行验证,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2)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①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其目的是要保证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具体地说,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应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a.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的对象,其作用是保证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b.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质量的要求、施工工艺的难易程度、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后确定。在一般情况下,选择质量控制点的基本原则有:
Ⅰ.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Ⅱ.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Ⅲ.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Ⅳ.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Ⅴ.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究竟应该设置多少个质量控制点,应根据其施工的工艺、施工的难度、质量标准和施工单位的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施工工艺复杂时可多设,施工工艺简单时可少设;施工难度较大时可多设,施工难度不大时可少设;质量标准要求较高时应多设,质量标准不高时可少设;施工单位信誉不高时应多设,施工单位信誉较高时可少设。表5-1列举出某些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一般位置,可供参考。
③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应做好交底及记录工作,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施工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由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后,操作人员方可继续施工。
(3)人员素质的控制。
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意识教育。
表5-1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一般位置
(4)设计变更与技术复核的控制。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设计变更的控制。重大问题必须经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修改,并向施工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对建设规模、投资方案等有较大影响的变更,必须经原批准初步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修改,所有设计变更资料均需有文字记录,并按要求归档。
对重要的或影响全局的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
(5)成品保护。
加强成品保护,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成品保护意识;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①防护;
②包裹;
③覆盖;
④封闭;
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5)竣(交)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1)工序间交工验收工作的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中,上道工序的质量成果往往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分项或分部工程质量成果被后续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所掩盖,因此要对施工全过程的分项与分部施工的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要求班组实行保证本工序、监督前工序、服务后工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业性的“中间”质量检查,保证不合格工序不转入下道工序。出现不合格工序时,做到“四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此类现象再发生。
(2)竣(交)工交付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
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竣(交)工后,由施工项目的上级部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及竣(交)工验收标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以此作为竣(交)工交付的依据。
工程进入竣(交)工验收阶段时,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扫尾工程的清理工作,通过交工前的预验收,找出漏项项目和需要补修的工程,并及早安排施工。除此之外,还应做好竣(交)工程的成品保护,以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优及减少竣(交)工后的返工整修。工程项目经自检、互检后,与业主、设计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正式的竣(交)工验收工作。
4.施工安全控制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概述。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概念。
公路工程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施工周期长,工种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一项公路工程一般都要动用几百甚至上千台机械设备,调动几千乃至几万名工人进行施工。常年野外露天作业,因而不安全因素也较多,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公路工程的进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就是用现代管理的科学知识,概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目标要求,进行控制、处理,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只有用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去组织、协调生产,方能大幅度降低伤亡事故,才能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变不安全、不卫生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系统管理的关键,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处于职业健康安全状态的重要基础。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多单位、多工种集中在一个场地,人员、作业位置流动性较大,所以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种要素的管理和控制,对减少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①正确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的关系。
a.职业健康安全与危险并存。
职业健康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所以才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以防止或减少危险。职业健康安全与危险并非是等量并存的,而是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变化的。
b.职业健康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生产中的人、物、环境都处于危险状态,生产则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职业健康安全是生产的客观要求。当生产完全停止时,职业健康安全也就失去了意义。就生产目标来说,组织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就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最大的负责,有了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
c.职业健康安全与质量的相互作用。
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交互作用,互为因果。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两个第一并不矛盾。职业健康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经营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职业健康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职业健康安全的保证。
d.职业健康安全与速度互保。
速度应以职业健康安全做保障,职业健康安全就是速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追求职业健康安全加速度,避免职业健康安全减速度。当速度与职业健康安全发生矛盾时,应暂时减缓速度,以保证职业健康安全。
e.职业健康安全与效益兼顾。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会不断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带来经济效益。所以说,职业健康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措施中,既要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
②做到“六个坚持”。
a.坚持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同时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健康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中,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管生产同时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也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
b.坚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于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一种盲目行为。
c.坚持预防为主。
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处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
d.坚持全员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职业健康安全机构的责任,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责任。缺乏全员的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也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
e.坚持过程控制。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但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关系更直接,显得更突出。因此,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应该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重点。
f.坚持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就意味着是要不断改进发展、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危险因素。也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程序。
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遵循下列程序:
①识别并评价危险源及风险;
②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③编制并实施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④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结果验证;
⑤持续改进相关措施和绩效。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内容。
①职业健康安全组织管理。
为保证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的构成、职责及工作模式作出规定。施工企业还应重视职业健康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完善职业健康安全档案、职业健康安全资料,对预防、预测、预报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提供依据。
②职业健康安全制度管理。
项目部成立以后,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就要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建立一整套符合项目特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电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高处作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劳动卫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等。用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以达到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目的。
③施工人员操作规范化管理。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按各工种操作规程及工作条例的要求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坚决贯彻执行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杜绝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的工伤事故。
④职业健康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伤亡事故,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安全,企业应根据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使用机械以及施工中可能使用的有毒有害材料,提出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应在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编制。施工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对不同工种特点和可能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危险,保证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施工中对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要认真组织实施,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技术人员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⑤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管理。
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附属加工设施,给排水、动力及照明、通信等管线,临时性建筑(仓库、工棚、食堂、水泵房、变电所等),材料、构件、设备及工器具的堆放点,施工机械的行进路线,安全防火设施等一切施工所必需的临时工程设施进行合理设计、有序摆放和科学管理。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
(1)确定安全目标。
①确立目标的原则。
确立目标的原则是先进、合理。先进,是指确立的目标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如果目标定得太低,不付出努力即可达到,这个目标就失去了先进性,不具有激励作用,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合理,是指确立的目标应该经过努力可能达到,具有可行性。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太难,根本达不到,则失去了合理性,员工只能放弃努力,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②企业整体安全目标。
关于企业整体安全目标,推荐以下几种提法。
a.杜绝一切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b.杜绝一切人身伤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不超过若干万元。
c.杜绝一切人身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不超过若干起,财产损失事故不超过若干万元。
d.杜绝一般以及一般以上的事故。
③安全目标的分解和安全目标体系的确立。
一般来说,企业的整体安全目标还没有和企业内部各基层组织和基层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具体结合,还不便于内部的安全控制,需要进行分解。待其分解为各基层组织和各基层员工具体的、可控的指标,建立起企业可考可控的安全目标体系,才便于对各基层组织和基层人员安全行为及其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控制。
安全管理的目标体系,应结合企业各安全管理岗位、职能部门及各基层组织的岗位和职责、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它的主导思想是堵塞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限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前者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后者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安全管理的目标体系应起到限制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主要目的的一切技术组织措施,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以预防工伤事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各种防护设施等。
②工业卫生技术措施。工业卫生技术措施是指以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设施以及通风工程等。
③辅助房屋及设施。辅助房屋及设施是指有关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所必需的房屋及设施,如淋浴室、更衣室、消毒室、妇女卫生室等。
④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所需的设施。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所需的设施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教材、图书、仪器;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展览会;陈列室、教育室等。企业在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必须划清项目范围。凡属医疗福利、劳动用品、消防器材、环保设施、基建和技改项目中的安全卫生设施等,均不应列入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中,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真正用于改善劳动条件。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特殊和危险性大的工程必须单独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施工方案或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实施。
(1)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职业健康安全是生产赖以正常进行的前提,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全员职业健康安全素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公路工程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职业健康安全思想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通常从加强思想认识、方针政策和劳动纪律教育等方面进行。
②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教育。企业所有职工必须具备职业健康安全基本知识,职业健康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施工(生产)流程、方法;企业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机械设备、厂(场)内运输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有关电气设备(动力照明)的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知识;高处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生产(施工)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基本知识;消防制度及灭火器材应用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知识等。
③职业健康安全技能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技能教育就是结合本工种专业特点,使职工具备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所必须的基本技术知识。它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国家规定建筑登高架设、起重、焊接、电气、爆破、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培训。
④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法规和法制教育,从而提高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达到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目的。
(2)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明确项目各级人员、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及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①总包单位的职责。
a.总包的项目经理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严格按文明安全工地标准组织施工生产,确保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指标和文明安全工地达标计划。
b.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组织标准和工程规模设置职业。
c.健康安全生产机构应配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人员,并设置5~7人(含分包)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职业健康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每月不少于一次),负责对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策,组织督促检查实施,并将分包的职业健康安全人员纳入总包管理。
d.在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冬雨期施工措施时,必须同时编制、审批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如改变原方案,必须重新报批,并经常检查措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对于无措施、无交底或针对性不强的,不准组织施工。
e.项目经理部的有关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年审,取得资格证书、证件的才有资格上岗。凡在培训、考核范围内未取得职业健康安全资格的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不准直接组织施工管理和从事特种作业。
f.强化职业健康安全教育,除对全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教育外,要强化分包新入场人员的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教育面必须达到100%。经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要坚持转场和调换工种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登记建档工作。
g.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除进行不定期、季节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外,工程项目经理部每半月应由项目执行经理组织一次检查,每周由职业健康安全部门组织各分包进行专业(或全面)检查。对查到的隐患,责成分包和有关人员立即或限期进行消除整改。
h.项目部(总包方)与分包方应在工程实施之前或进场的同时及时签订含有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责条款划分的经营(管理)合同或协议书,当不能按期签订时,必须签订临时职业健康安全协议。
i.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分包进场时间,应分别签订年度或一次性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责任书或责任状,做到总分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责任划分明确,有奖有罚。
j.项目部实行“总包方统一管理,分包方各负其责”的施工现场管理体制,负责对发包方、分包方和上级各部门或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k.项目部有权限期责令分包将不能尽责的施工管理人员调离本工程,重新配备符合总包要求的施工管理人员。
②分包单位的职责。
a.分包的项目经理、主管副经理是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总包制定的有关规定、标准以及总包的有关决定和指示,按总包的要求组织施工。
b.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组织标准设置职业健康安全机构,配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人员,数量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并接受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部门的业务管理。
c.分包在编制分包项目或单项作业的施工方案或冬雨期方案措施时,必须同时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消防技术措施,并经总包审批后方可实施。如改变原方案,必须重新报批。
d.分包必须执行逐级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班、组长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并跟踪检查管理。
e.分包必须按规定执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验收制度,并履行书面验收手续,建档存库。
f.分包必须接受总包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并接受奖罚,在生产例会上应先检查、汇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切实把关好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检查、措施、交底、防护、文明、验收等七个方面,做到预防为主。
g.强化职业健康安全教育,除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外,对新入场人员必须进行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同时要坚持转场和调换工种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有效证件上岗。分包必须按总包的要求实行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定点厂家产品采购、使用制度,对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定期、定量供应制度,并严格按规定要求佩戴。
h.凡因分包单位管理不严而发生的因工伤亡事故,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及后果由分包单位自负。各分包方发生因工伤亡事故,要立即用最快捷的方式向总包方报告,并积极组织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要做好记录或拍照。
i.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纰漏多、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分包单位,除进行罚款处理外,对问题严重、屡犯不改,甚至不服管理的分包单位,予以解除经济合同。
③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职责。
a.必须具备与分包工程相应的企业资质,并具备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资格认可证。
b.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员;接受总包的监督、协调和指导,实现总包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目标。
c.独立完成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审批;对自行施工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设施进行验收。
d.对分包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负责,对所辖职工的身体健康负责,为职工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保证自带设备与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e.履行与总包和业主签订的总分包合同及安全管理责任书中的有关安全生产条款。
f.自行完成所辖职工的合法用工手续,自行开展总包规定的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活动。
(3)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导工人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方案的具体落实。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一般由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特点和危险因素编写,是操作者的指令性文件,因而要具体、明确、针对性强,不得用施工现场的安全纪律、安全检查等制度代替。在进行工程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与工程技术交底一样,实行分级交底制度。
大型或特大型工程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向项目经理部和分包商(含公司内部专业公司)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特征,施工难度,施工组织,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施工程序与方法,关键部位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方案或措施等。
一般工程由项目经理部总(主任)工程师会同现场经理向项目有关施工人员(项目工程管理部、工程协调部、物资部、合约部、安全总监及区域责任工程师、专业责任工程师等)、分包商(含公司内部专业公司)、行政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和大型工程一致。
分包商(含公司内部专业公司)和技术负责人要对其管辖的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交底。
项目专业责任工程师要对所管辖的分包商的工长进行分部工程施工安全措施交底,对分包工长向操作班组所进行的安全技术交底实行监督与检查。
专业责任工程师还应对劳务分包方的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并监督指导其安全操作。
各级安全技术交底都应按规定程序实施书面交底签字制度,并存档以备查用。
安全技术交底的图纸、文字说明等资料最少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保存一份,待交底内容及相关工程施工完毕后收回,归档保存。
安全技术交底的接受方必须按交底的内容与要求履行、实施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交底的内容与要求。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议修改,但在没有修改前仍要执行原交底的内容和要求。交底方应充分考虑接受方的意见决定是否修改原交底的内容。
(4)职业健康安全检查。
①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时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隐患,落实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正常地进行施工、生产,公路工程项目实行逐级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具体如下:
a.公司对项目实施定期检查和重点作业部位巡检制度;
b.项目经理部每月由现场经理组织、安全总监配合,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安全大检查;
c.区域责任工程师每半个月组织专业责任工程师(工长)、分包商(专业公司)、行政、技术负责人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大检查;
d.专业责任工程师(工长)实行日巡检制度;
e.项目安全总监对上述人员的活动情况实施监督与检查;
f.项目分包单位必须建立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除参加总包组织的检查外,必须坚持自检,及时发现、纠正、整改本责任区的违章情况和隐患。对危险和重点部位要跟踪检查,做到预防为主;
g.施工(生产)班组要做好班前、班中、班后和节假日前后的职业健康安全自检工作,尤其是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做到“身边无隐患,班组不违章”;
h.各级检查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做到“四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收人,并做好检查记录。
②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工作内容。
公路工程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编制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到施工过程中;
b.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组织,工地上是否有专、兼职安全员并组成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小组,其工作开展情况是否有完整的施工职业健康安全记录;
c.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章的学习贯彻情况;
d.职业健康安全设防情况;
e.个人防护情况;
f.职业健康安全用电情况;
g.施工现场防火设备;
h.职业健康安全标志牌等。
③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形式。
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上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经常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以及自行检查等。
④职业健康安全检查方法。
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
a.看。看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看实物和实际操作,看记录和资料等,通过看来发现隐患。
b.听。听汇报、听介绍、听反映、听意见或批评、听机械设备的运转响声或承重物发出的微弱声等,通过听来判断施工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规范的规定。
c.嗅。通过嗅来发现有无不安全或影响职工健康的因素。
d.问。询问影响安全的有关问题,详细询问,寻根究底。
e.查。查安全隐患问题,对发生的事故查清原因,追究责任。
f.测。对影响安全的有关因素、问题,进行必要的测量、测试、监测等。
g.验。对影响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必要的试验或化验。
h.析。分析资料、试验结果等,查清原因,清除安全隐患。
⑤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a.检查前应做好检查准备。
安全检查的负责人或检查人在检查前应做好检查准备,明确检查的目的、范围、事项、重点,对检查中需要使用的标准、仪器、工具、记录等提前做好准备。
b.检查过程中应细心认真。
检查工作应细心认真地进行,避免走马观花,敷衍塞责。例如,检查单位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可以从其安全资金拨付的多少、是否及时,建立的机构是否健全,布置和参加安全会议的多少,参加安全检查的次数,处理安全问题的决策的正确程度等细节去考察衡量。再如,检查一个单位或个人安全意识的强弱,可以从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否及时全面、质量是否良好,安全纪律是否严格,“三宝”“四口”“五边”(“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是指在建工程的预备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五边”是指在建工程的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可靠,现场安全标志是否齐全、醒目,标准、制度是否完整、切实可行等细节去检查衡量。
查隐患,应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细心检查,包括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穿戴应用,如安全帽、安全带、电工的绝缘手套及绝缘鞋、电焊工的手套及面罩等;是否有无证上岗、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酒后作业、攀坐不安全位置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保管、储存是否有可靠的防护设施;电源附近、起重机下是否有防护标志和防护设施;隐患的整改是否做到了“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等。
c.检查中应对发现的问题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人应在检查中做好检查记录或填写检查记录表格,或按检查标准对被检查事项做出评分。其中这些表格和记录应预先根据有关标准由企业印制。
d.检查后应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检查信息。
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后,应及时整理汇总检查资料,就需要向上级汇报的问题写出检查报告,就需要本级决策的问题拿出决策方案,就需要下级整改或实施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有关各方。
e.坚持查改结合。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安排整改,并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落实整改措施。
(5)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和事故处理。
①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缺陷和问题,包括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过程和行为等诸方面的缺陷问题。因此,对检查和检验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处理和化解,以确保不合格的设施不使用、不合格的过程不通过、不安全的行为不放过,并通过事故隐患的适当处理,防止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a.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分类。
按危害程度分类:一般隐患(危险性较低,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小的隐患)、重大隐患(危险性较大、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大的隐患)、特别重大隐患(危险性大,事故影响或损失大,如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安全隐患)。
按危害类型分类:火灾隐患;爆炸隐患;危房隐患;坍塌和倒塌隐患;滑坡隐患;交通隐患;泄漏隐患;中毒隐患。
按表现形式分类:人的隐患(认识隐患,行为隐患);机械设备的状态隐患;环境隐患;管理隐患。
b.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控制要求。
项目部对各类隐患应确定相应的处理部门和人员,规定其职责和权限,要求一般问题当天解决,重大问题限期解决。
②公路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处理。
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有以下几种:
a.物体打击,如附落物体、滚石、锤击、碰伤等;
b.机械设备事故引起的伤害,如绞伤、碰伤、割伤等;
c.车祸,如压伤、撞伤、挤伤等;
d.坍塌,如临时设施、脚手架垮塌,岩石边坡塌方等;
e.爆破及爆炸事故引起的伤害,如炸药、雷管、锅炉和其他高压容器爆炸引起的伤害等;
f.起重吊装事故引起的伤害等;
g.触电(包括雷击)事故;
h.中毒、窒息,如煤气、油烟、沥青及其他化学气体引起的中毒和窒息;
i.烫伤、灼伤;
j.火灾、冻伤、中暑。
当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生产场所发生伤亡事故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领导。项目安全技术人员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现场情况立即上报上级业务系统,并及时填写伤亡事故表上报企业。如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转告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其处理程序如下。
a.抢救伤员,保护现场。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有组织,统一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尽量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注意,为了事故调查分析的需要,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而必须移动现场构件时,还应准确做出标记,最好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为事故调查提供可靠的原始事故现场。
b.成立调查组。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企业主管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c.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调查组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客观。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现场作业笔录、现场拍照或摄像以及绘制现场图。
d.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搞清事故原因,以便从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e.提交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在查清事实、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应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填写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法律法规进行研究,统一意见。对个别问题仍持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意见。
f.事故的审查和结案。
事故调查处理结论应经有关机关审批后方可结案。伤亡事故处理工作一般应在90天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天。事故案件的审批权限应与企业的隶属关系及人事管理权限一致。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以及谁负主要责任、次要责任、领导责任等,按规定给予处分。企业接到政府机关的结案批复后,应进行事故建档,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