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涵
公路工程中的管涵有混凝土管涵和钢筋混凝土管涵,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涵。公路管涵的施工为一般先预制成管节(每节长度多为1 m),然后运往现场安装。
1)管节的预制和运输。
预制混凝土圆管可采用振动制管法、离心法、悬辊法和立式挤压法。鉴于公路工程中管节一般为外购,故对管节预制不做详细说明,但管节进场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管节成品的质量检验分为管节尺寸检验和管节强度检验,混凝土管节成品质量要求及尺寸允许偏差见表4-26。
表4-26 混凝土管节成品质量要求及尺寸允许偏差
管节强度检验应按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其抽样数量及合格要求如下。
(1)管节检验数量应为管节总数的1%~2%,但每种孔径的管节至少要试验1个。
(2)如首次抽样检验未能达到检验标准时,允许对其余同孔径管节再抽选2个重新检验。只有当2个重复检验的管节达到强度要求时,管节才可验收。
(3)在进行大量管节检验性试验时,以试验荷载大于或等于裂缝荷载(0.2 mm)时还没有出现裂缝的为达到标准。
在北方冬季寒冷冰冻地区,混凝土管节还应进行吸水率试验,要求钢筋混凝土和无筋混凝土管节的吸水率不得超过干管质量的6%。
管节运输与装卸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待运管节的各项质量应符合表4-26中的质量标准,特别注意检查待运管节设计的涵顶填土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防止错装、错运。
(2)管节的装卸可根据工地条件使用各种起重设备,如龙门吊机、汽车吊和小型起重工具滑车、链滑车等。
(3)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运输途中每个管节底面宜铺以稻草,用木块和圆木楔紧,并用绳索捆绑固定,防止管节滚动、相互碰撞破坏,固定方法如图4-65所示。
图4-65 管涵固定在车身内的方法(单位: cm)
(4)从车上卸下管节时,应采用起重设备,严禁从汽车上将管节滚下,易造成管节破裂。
2)管涵施工程序及工艺。
管涵可分为单孔、双孔的有圬工基础管涵和无圬工基础管涵,其施工程序简介如下。
(1)单孔有圬工基础管涵,其施工程序如图4-66所示。
①挖基坑并准备修筑管涵基础的材料。
②砌筑圬工基础或浇筑混凝土基础。
③安装涵洞管节,修筑涵管出入口的端墙、翼墙及涵底(端墙外涵底铺装)。
④铺设及修整管涵防水层。
⑤铺设管涵顶部防水黏土(设计需要时),填筑涵洞缺口填土及修建加固工程。
图4-66 单孔有圬工基础管涵施工程序
(2)单孔无圬工基础管涵。
①挖基与备料。
②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矿砂垫层上,修筑截面为圆弧状的管座,其深度等于管壁的厚度。
③在圆弧管座上铺设垫层的防水层,然后安装管节,管节间接缝宜宽1 cm,缝中填防水材料。
④在管节的下侧用天然土或砂砾垫层材料作培填料,并捣实至设计高程,切实保证培填料与管节密贴;再将防水层向上包裹管节,防水层外铺设黏质土,水平径线以下的部分应立即填筑,以免管节下面的砂垫层松散,保证其与管节密贴,在严寒地区这部分必须填筑不冻胀土料。
⑤修筑管涵出入口端墙、翼墙及两端涵底和进行整修工作。
(3)双孔无圬工基础管涵,洞身施工程序如图4-67所示。
①挖基、备料。
②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砂垫层上修筑圆弧状管座,其深度等于管壁的厚度。
③按图4-67所示的程序,先安装右边管并铺设防水层,在左边一孔管节未安装前,先在砂垫层上铺设垫底的防水层,然后按同样的方法安装管节。管节间接缝尽量抵紧,管节内外接缝均以强度为M10水泥砂浆填塞。
④在管节下侧用天然土或砂垫层材料做填料,夯实至设计高程处,并切实保证其与管节密贴。左侧防水层铺设完后,用贫混凝土填充管节间的上部空腔,再铺设软塑状黏土。
图4-67 双孔无圬工基础管涵洞身施工裎序
防水层及黏土铺设后,涵管两侧水平直径线以下的一部分填土应立即填筑,以免管节下面的砂垫层松散,在严寒地区此部分填土必须填筑不冻胀土料。
⑤修筑管涵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及涵底和进行整修工作。
(4)涵底陡坡台阶式基础管涵。
沟底纵坡很陡时,为防止涵洞基础和管节向下滑移,可采用管节为台阶的管涵,每段长度一般为3~5 m,台阶高差一般不超过相邻涵节最小壁厚的3/4。如坡度较大,可按2~3 m分段或加大台阶高度,但不应大于0.7 m,且台阶处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 m。此时在低处的涵顶上应设挡墙,以掩盖可能产生的缝隙。
无圬工基础的陡坡管涵,只可采用管节斜置的办法,斜置的坡度不得大于5%。
3)管涵基础修筑。
(1)地基土为岩石。
管节下采用无圬工基础,管节下挖去风化层或软层后,填筑0.4 m厚砂垫层;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下以及岩石层上用C15混凝土做基础,埋置深度至风化层以下0.15~0.25 m,最小也应为管壁厚度加5 cm,风化层过深时,可改用片石圬工,最深不大于1 m。管节下为硬岩时,可用混凝土抹成与管节密贴的垫层。
(2)地基土为砾石土、卵石土或砂砾、粗砂、中砂、细砂或匀质黏性土。
管节下一般采用无圬工基础,对砾、卵石土先用砂填充地基土空隙并夯实,然后填筑0.4 m厚的砂垫层;对粗、中、细砂地基土表层应夯实;对匀质黏性地基土应做砂垫层。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的圬工基础埋置深度在设计无规定时为1 m,而对于匀质黏性土,当负温时的地下水位在冻结深度以上时,埋置深度为1~1.5 m;当冻结土深度不深时,基础埋深宜为冻结深度的0.7倍,当此值大于1.5 m时,可在圬工基础下采用砂夹卵石换填至冻结深度的0.7倍。
(3)地基土为黏性土。
管节下应采用0.5 m厚的圬工基础,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基础埋置深度为0.5~1 m;当地下水冻结深度不深时,埋深应与冻结深度相同;当冻结深度大于1.5 m时,可在圬工基础下用砂夹卵石换填至冻结深度。
(4)下列情况必须采用有圬工基础的管涵。
①管顶填土高度超过5 m。
③河沟经常流水。
④沼泽地区深度在2 m以内。
⑤沼泽地区的淤积物、泥炭等厚度超过2 m时,应按特别设计的基础施工。
(5)严寒地区的管涵基础施工。
常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 ℃的地区称为严寒地区,严寒地区的管涵基础施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匀质黏性土和一般黏性土的基础均需采用圬工基础。
②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基础应埋置在冻结线以下0.25 m处。
③一般黏性土地区的地下水位在冻结深度以上时,管节下的埋置深度应为H/8(H为涵底至路面填土高度),且不小于0.5 m,也不得超过1.5 m。
(6)基础砂垫层材料。
基础砂垫层材料可采用砂、砾石或碎石,但必须注意清除基底耕作层土。为避免管节承受冒尖石料的集中应力,当使用碎石、卵石作垫层时,材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或应掺入一定数量的砂,并将其夯捣密实。
(7)软土地区管涵地基处理。
管涵地基土如遇到软土,应按软土层厚度分别进行处理。当软土层厚度小于2 m时,可采取换填土法处理,即将软土层全部挖除,换填当地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砾砂、粗砂、中砂等材料并将其碾压密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4%~97%;如采用灰土(石灰土、粉煤灰土)换填,压实度要求达到93%~95%,换填土的干密度宜用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碎石或卵石的干密度可取2.3×103~2.4×103 kg/m3,换填层上面再砌筑0.5 m厚的圬工基础。
当软土层厚度超过2 m时,应按软土层厚度、路堤高度、软土性质作特殊设计处理。
4)管节安装。
管节安装应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的坡度铺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在铺设过程中,要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管节的安装方法通常有滚动安装法、滚木安装法、压绳下管法、龙门架安装法、吊车安装法等,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用。
5)管涵施工注意事项。
(1)有圬工基础的管座混凝土浇筑时应与管座紧密相贴,浆砌块石基础应加做一层混凝土管座,使圆管受力均匀;无圬工基础的圆管基底应夯填密实,并做好弧形管座。
(2)无企口的管节接头采用顶头接缝的方法,应尽量顶紧,缝宽不得大于1 cm,严禁因涵身长度不够,而使用将所有接缝宽度加大的方法来满足涵身长度的要求。管身周围无防水层设计的接缝,需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侧仔细填塞。设计规定管身外围做防水层的,应按前述施工工序进行施工。
(3)长度较大的管涵设计有沉降缝的,管身沉降缝应与圬工基础的沉降缝位置一致,缝宽为2~3 cm,应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侧仔细填塞。
(4)长度较大、填土较高的管涵应设预拱度,预拱度大小应按设计规定设置。
(5)各管节设预拱度后,管内底面应成平顺圆滑曲线,不得有逆坡。相邻管节如因管壁厚度不一致(在允许偏差内)而产生台阶时,应凿平后用水泥环氧砂浆抹补。
2.拱涵、盖板涵和箱涵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拱涵、盖板涵、箱涵的施工分为现场浇筑和在工地预制安装两大类。
1)就地浇筑的拱涵和盖板涵。
(1)拱涵基础。
①整体式基础。
两座涵台的下面和孔径中间使用整块混凝土浇筑的基础称为整体式基础。其地基土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规定,若设计无规定,且填方高在1~12 m时,承载力必须大于0.2 MPa;填方高大于12 m时,承载力必须大于0.3 MPa。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不论其表面承载力多大,均不得使用整体式基础。
②非整体式基础。
两座涵台的下面为独立的现浇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两者之间不相连的称为非整体式基础。其地基土要求的容许承载力较整体式基础的更高,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其承载力一般应大于0.5 MPa。
③板凳式基础。
两座涵台下面的混凝土基础之间用较薄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在顶部连接,一起浇筑成类似板凳形状的基础称为板凳式基础。其地基土要求的容许承载力处于前两者之间,若设计文件无规定,应使用承载力大于0.4 MPa的砂类土或“中密”以上的碎石土。
上述地基土的承载力大小可用轻型动力触探仪进行测试。
根据当地材料情况,基础可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或M5水泥砂浆砌片石,石料强度不得低于25 MPa。
(2)支架和拱架。
①钢拱架和木拱架。
钢拱架是用角钢、钢板和钢轨等材料在工厂(场)制成的装配式构件,然后在工地拼装使用。如图4-68所示为钢轨制成的跨径1.5~3 m拱涵的钢拱架。
图4-68 跨径1.5~3 m拱涵的钢拱架
木拱架主要是由木材组合而成,拆装比较方便,但这种拱架浪费木材,应尽量不使用。如图4-69所示为跨径2~3 m的木拱架。
(www.xing528.com)
图4-69 跨径2~3 m的木拱架(单位: cm)
②土牛拱胎(土模)。
在水流不大的情况下,小桥涵施工可以用土牛拱胎代替拱架,这种方法既能节省木料,又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
根据河流水流情况,土牛拱胎有全填土拱胎、木排架土拱胎,分别如图4-70和图4-71所示。其中木排架土拱胎设有透水盲沟的土拱胎、三角形木拱架土拱胎,分别如图4-72的(a)和(b)所示。
图4-70 全填土拱胎
图4-71 木排架土拱胎(单位: cm)
全填土拱胎的施工步骤为:拱胎填土应在边墙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分层浇水夯填,每层厚度为0.2~0.5 m,跨度小的可以厚一点,但应视土质情况决定。
填土在端墙外伸出0.5~1 m,并保持1∶1.5的边坡,填土将达拱顶时,分段用样板校正,每隔30 cm挂线检查。
土胎表面应设保护层,可以铺设一层油毡或抹一层15 mm厚的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较好的保护层常用砖或片石砌筑,厚约20 cm,然后抹厚2 cm的黏土,再铺油毡。最好的方法是抹20 cm厚的石灰泥筋(质量比为石灰∶黏土∶麻筋=1∶0.35∶0.03),抹后3 d即可浇筑混凝土。可渗水的土拱胎如图4-72所示。
对于砌石拱圈,土牛拱胎上若不设保护层时,可用下述方法砌筑拱圈:在涵台砌筑好后,利用暂不使用的石料,把涵孔两端堵住,干砌一道宽40~50 cm的拱形墙(上抹青草泥)作为拱模,以便砌拱时挂线用,然后在桥孔中间用土分层填筑密实,如图4-73所示。
图4-72 可渗水的土拱胎
图4-73 石块干砌配合土牛拱模
如洞身超过20 m或拱形复杂时,可用木料做3个合乎要求的标准模,两端及中间各置一个,两端的拱模可以支靠在石模上,中间的可按标准高度支于两旁涵台上并埋置于土中。填筑土牛时不必将土牛的规定高度一次填足,可预留2~3 cm空隙,待砌拱石时,边砌边填筑。
(3)涵洞基础、拱圈、盖板的施工。
①涵洞基础。无论是圬工基础还是砂垫层基础,施工前必须先对下卧层地基土进行检查验收,地基土承载力或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基础施工。对于软土地基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加固处理,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对孔径较宽的拱涵、盖板涵兼作行人和车辆通道时,其底面应按照设计用圬工加固,以承受行人和车辆荷载及磨耗。
②涵洞拱圈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拱圈和盖板的浇筑或砌筑施工应注意:拱圈和端墙的施工,应由两侧拱脚向拱顶同时对称进行;拱圈和盖板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施工,应连续进行,尽量避免产生施工缝;当涵身较长时,可沿涵长方向分段进行,每段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施工缝应设在涵身沉降缝处。
(4)拱架和支架的安装和拆卸。
①安装的一般要求。拱架和支架支立牢固,拆卸方便(可用木楔作支垫),纵向连接应稳定,拱架外弧应平顺;拱架不得超越拱模位置,拱模不得侵入圬工断面。
拱架和支架安装完毕后,应对其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联系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进行纠正。
②拆卸的一般要求。拱架和支架的拆除及拱顶填土,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方可进行:
Ⅰ.拱圈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时,即可拆除拱架,但必须达到设计值后方可填土;
Ⅱ.当拱架未拆除,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时,可进行拱顶填土,在拱圈达到强度设计值时,方可拆除拱架;
Ⅲ.拱涵拆除拱架可用木楔,木楔用比较坚硬的木料斜角对剖制成,并将剖面刨光,两块木楔接触面的斜度为1∶6~1∶10。在垫木楔时应使上面一块楔尖均伸出下面一块楔尾,这样在拆架时敲击木楔比较方便,木楔垫好后将两端钉牢;
Ⅳ.拆卸拱架时应沿桥涵的整个宽度将拱架同时均匀降落,并从跨径中点开始,逐步向两边拆除。
2)就地浇筑的箱涵。
箱涵又称矩形涵,它与盖板涵的区别是:盖板涵的台身与盖板是分开浇筑的,台身还可以采用砌石圬工,成为简支结构;而箱涵的上下顶板、底板与左、右墙身是连续浇筑的,成为刚性结构。
(1)箱涵基础。
箱涵基础分为有圬工基础和无圬工基础两种。
(2)箱涵身和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箱涵身的支架、模板可参照现浇混凝土拱涵和盖板涵的支架、模板的制造安装,浇筑混凝土的注意事项与浇筑拱涵、盖板涵的相同。
3)装配式拱涵、盖板涵和箱涵。
(1)预制构件结构的要求。
①拱圈、盖板、箱涵节等预制构件的长度应根据起重设备和运输能力决定,但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其长度一般不小于1 m,但也不宜太长。
②拱圈构件上应设吊装孔,以便起吊。吊孔应考虑平吊及立吊两种形式,安装后可用砂浆将吊孔填塞。箱涵节、盖板和半环节等构件可设吊孔,也可于顶面设立吊环,吊环位置、孔径大小和制环所用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吊钩伸入吊环内和吊装时应保证吊环筋不断裂。安装完毕后,吊环筋应锯掉或气割掉。
③若采用钢丝绳捆绑起吊可不设吊孔或吊环。
(2)预制构件的模板。
预制构件的模板有木模、土模、钢丝网水泥模板、拼装式模板等。无论采用何种模板都应保证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尤其是有预埋件时,应采取相关措施,确保预埋件的位置正确。
(3)构件运输。
构件必须在达到设计强度,经检查质量和大小均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吊点或支承点的设置,务必使构件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平衡且受力合理,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4)施工和安装。
①基础。与就地浇筑的涵洞基础施工方法相同。
②拱涵和盖板涵的涵台身。涵台身一般采用砌筑结构,可按照就地浇筑的涵台身施工方法施工,如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可按照装配式墩台的相关要求施工。
③上部构件的安装。拱圈、盖板、箱涵节的安装技术要求如下:
Ⅰ.安装之前应再检查构件尺寸、涵台尺寸和涵台间距离,并核对其高程,调整构件大小位置使其与沉降缝重合;
Ⅱ.拱座接触面及拱圈两边均应凿毛(沉降缝处除外),并浇水湿润,用灰浆砌筑,灰浆坍落度不宜过大,以免流失;
Ⅲ.构件砌缝宽度一般为1 cm,每段的拼装砌缝应与设计沉降缝重合;
Ⅳ.构件可用扒杆、链滑车或汽车吊进行吊装。
3.涵洞附属工程施工
1)防水层。
涵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防水层的作用是防止水分侵入混凝土内,使钢筋锈蚀,缩短结构寿命。北方严寒地区的无筋混凝土结构也需要设置防水层,防止侵入混凝土内的水分因冻胀造成结构破坏。
防水层的材料多种多样。公路涵洞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是沥青,有些部位可使用黏土,以节省工料费用。
(1)沥青的铺设。
沥青可用锅、铁桶等容器以火熬制,或使用电热设备制作。铁桶装的沥青,应打开桶口小盖,将桶横倒搁置在火炉上,以文火使沥青熔化后,从开口流入熬制用的铁锅或大口铁桶中。熬制用的铁锅或铁桶必须有盖,以便在沥青飞溅或着火时,用以覆盖。熬制处应设在工地下风方向,一般与工作人员、料堆、房屋等保持一定距离,锅内沥青不得超过锅容积的2/3。熬制中应不断搅拌至沥青全部变为液态为止,熔化后的沥青应继续加温至175 ℃(不得超过190 ℃)。熬好的沥青盛在小铁桶中送至工点使用,使用时的热沥青温度宜低于150 ℃。涂敷热沥青的圬工表面应先用刷子扫净,消除粉屑污泥,涂敷工作宜在干燥温暖(温度不低于5 ℃)的天气进行。
(2)沥青麻絮、油毡、防水纸的浸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沥青麻絮(沥青麻布)可采用工厂浸制的成品或在工地用麻絮以热沥青浸制。浸制后的麻絮,表面应呈淡黑色,无孔眼、无破裂和叠皱,撕裂断面上应呈黑色,不应有未浸透的布层。
油毡是将一种特制的纸胎(或其他纤维胎)用软化点低的沥青浸透制成,浸渍石油沥青的称为石油毡,浸渍焦油沥青的称为焦油沥青油毡。为了防止在储存过程中相互黏着,油毡表面应撒一层云母粉、滑石粉或石棉粉。防水纸(油纸)是用低软化点的沥青材料浸透原纸做成的,除沥青层较薄、没有撒防黏层外,其他性质与油毡相同。
2)沉降缝。
(1)沉降缝设置目的。
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设置沉降缝后,可使结构物的裂缝整齐、位置固定,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并使其具有一定防渗能力,即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2)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但无圬工基础的圆管涵仅于交接处设置沉降缝,洞身范围不设。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①洞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4~6 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入口涵节间设置,缝宽一般为3 c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②其他沉降缝。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③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均不设沉降缝。
④斜交涵洞。
正做的斜交涵洞洞口,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做的斜交涵洞洞口,其沉降缝应与路基中心线平行;拱涵与管涵的沉降缝,一律与涵洞轴线垂直。
(3)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既能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黏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 cm。
②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 cm,内侧以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 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黏土。
③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④保护层。
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应顺沉降缝周围设置黏土保护层,厚约20 cm,顶宽约20 cm。无圬工基础涵洞的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为10~20 cm。
3)涵洞进出口。
涵洞进出口工程是指除涵洞端墙、翼墙(包括八字墙、锥坡、平行廊墙)以外的部分,如沟底铺砌和其他进出口处理工程。
(1)平原区的处理工程。
涵洞出入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排水系统(天沟、路基边沟、排水沟、取土坑等)的连接应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排水损害路堤、村舍、农田、道路等。
(2)山丘地区的处理工程。
当山丘地区的涵洞底纵坡超过5%时,除进行上述整理外,还应对沟床进行干砌或浆砌片石防护,当翼墙以外的沟床坡度较大时,也应铺砌防护。防护长度、砌石宽度、厚度、形状等应按设计图纸施工,如设计图纸漏列,应按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出,由业主指定单位作出补充设计。
4)涵洞缺口填土。
(1)建成的涵管、圬工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要切实注意质量,严格按照有关的施工规定和设计要求办理。
(2)填土路堤在涵洞每侧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及高出洞顶1 m范围内,应采用非膨胀土从两侧分层仔细夯实。对于其他各类涵洞的特别填土要求,应分别按照有关的设计要求办理。
(3)用机械填筑涵洞缺口时,需待涵洞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涵身两侧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至少高出涵顶1 m,然后再用机械填筑。不得单侧偏推、偏填,使涵洞承受偏压。
(4)冬季施工时,涵洞缺口路堤、涵身两侧及涵顶1m内,应用未冻结土填筑。
(5)回填缺口时,应将已成路堤土方挖出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