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类书与丛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类书与丛书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我国最早的类书出现在三国曹魏时期,有几个大臣将“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今已失传。南宋的《儒学警语》收录了六种图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丛书。所收录的3500多部图书按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排列,全书总计约8亿字。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类书与丛书的发展历程

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我国最早的类书出现在三国曹魏时期,有几个大臣将“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今已失传。此后,隋朝虞世南曾编修《北堂书钞》,唐代欧阳询曾编写《艺文类聚》,宋代则编撰了两大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年间命李昉等人编成《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太宗皇帝非常兴奋,他决定每天阅读三卷,用一年的时间将其读完,所以又改名为《太平御览》,成语“开卷有益”的典故即出于此。该书共1 000卷,按天、地、人、事、物的顺序分为55部,部下再分子目,共有子目4 558个。它摘引的古籍达1 690余种,而其所引古籍大多失传,因此在保存历史文献方面贡献巨大,历史价值极为珍贵。宋真宗在位期间,命王钦若等人编撰《册府元龟》1 000卷,“册府”即书库,“元龟”是大龟,古人认为它可以预测未来,供人借鉴。该书按照事类和人物编次,非常便于查找。

我国古代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类书是明代编修的《永乐大典》,它是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的,参加这一浩大工程的人员多达2 169人,前后耗时五年。全书总计22 937卷,约3.7亿字,仅目录就达60卷,装订成11 095册。书成之后,仅缮写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渊阁”,迁都后运至北京。因卷帙浩繁,始终没有刻印,嘉靖末年才抄写了一部副本,这个副本清代被移送翰林院收藏。遗憾的是,这部鸿篇巨制的正本在明亡时被毁,副本则由于散失、被盗和八国联军焚毁,到清末仅余6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陆续收集到100多册,国内现藏共215册,流到国外的有约160册。《永乐大典》比英、法两国的大百科全书早300多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可惜已无法看到其全貌。我国现完整保存的古代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清康熙、雍正年间由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6汇编,32典,6 109部,总字数达1.6亿。

丛书是将很多书汇集于一起,形成一套书,并确定一个总的书名。南宋的《儒学警语》收录了六种图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丛书。而古代最为卷帙浩繁的丛书则是清代的《四库全书》。它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和组织,参与编撰的有纪晓岚等多位高官和学者共计360多人,参加抄写工作的有3 800多人,耗时13年之久。所收录的3 500多部图书按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排列,全书总计约8亿字。书成之后共抄写了七部,分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别收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即所谓“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别收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即所谓“南三阁”。这七部《四库全书》有三部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北京文渊阁藏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思考题

1.推广普通话是否是对方言这一地域文化的破坏,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2.你怎么看待汉字的优点与缺点?

3.中国古代为什么非常重视史书的编修?(www.xing528.com)

4.查阅资料,了解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破坏。

推荐阅读材料

1.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推荐理由】了解一些古文字常识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和传统文化都有极大的帮助。李学勤先生这本小书内容通俗浅显,且有大量插图,可借以了解早期汉字的状况。书中还推荐了专业性的学术著作。

2.崔文印.古籍常识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推荐理由】该书内容涉及古籍的流传与版本、校勘与注释,古代书籍的刻印,古代藏书与相关机构,古代不同时期的禁书等,内容较为翔实,是了解古代图书常识的不错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