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雕塑艺术的丰富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雕塑艺术的丰富成就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俑类雕塑有泥俑、陶俑、木俑等,为殉葬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是规模宏大的石窟。南北朝时期另一类大型雕塑是陵墓地面的石刻群,如南京及其附近的宋、齐、梁、陈的帝王、王侯陵墓的石刻群,造型趋向于劲健、华丽。元代以后雕塑艺术突出成就表现在宫廷、皇家园林环境雕塑方面。琉璃九龙照壁、鎏金铜龙、凤、麒麟、狮、象等动物雕塑,均为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雕塑艺术的丰富成就

中国雕塑艺术形式以石窟雕刻、陵墓石刻、俑类为代表,另有泥雕、木雕砖雕等。石窟雕刻与佛教传播相结合,一般规模宏大。陵墓石刻遗存多为帝王将相陵墓的附属物,并不单独存在。俑类雕塑有泥俑、陶俑、木俑等,为殉葬品。大型泥雕多见于宗教庙宇,以宗教活动为目的;小型泥雕则多见于民间,以生活情趣为主。木雕、砖雕等一般是建筑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起装饰作用。

中国传统雕塑的特点是追求神韵,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国传统雕塑基本处于祭祀、宗教活动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从属地位,或者介于艺术品与工艺品之间,没有走向独立形态,“为艺术而艺术”、独立存在、独立表达情趣的作品不占主流。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已知最早的雕塑作品是发现于河南新密的一件小型人头陶像,产生于距今7 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塑居多,题材多为人和动物,作品形态粗简、夸张,随意性强。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保存在具有雕塑性质的青铜礼器上。商代作品形象多是神化的人与兽,富于神秘感和威慑力,如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西周则趋于写实,有刖刑奴隶守门鬲、鸭尊、驹尊等。春秋战国时期转向繁缛华美,追求装饰性,如山西浑源出土的牺尊。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空前兴盛。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兵马俑雕塑群,共有7 000余件,体量巨大,采用写实手法,人物形象气宇轩昂,发式、服装细节具体,反映出秦帝国的自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是规模宏大的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均开凿于这一时期。云冈石窟的大佛坐像,庄严浑朴,是北魏盛期艺术风貌的代表。南北朝时期另一类大型雕塑是陵墓地面的石刻群,如南京及其附近的宋、齐、梁、陈的帝王、王侯陵墓的石刻群,造型趋向于劲健、华丽。

唐代是雕塑艺术鼎盛期。唐代继续大规模开凿石窟,代表性作品有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中,卢舍那大佛(见彩图)面相庄严、睿智,气度非凡,是唐代强大国力与自信心的反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菩萨像丰颐长目、体态婀娜、璎珞遍体,超出宗教氛围。

唐代陵墓石刻雕塑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地区的皇帝陵墓和陪葬墓。多数帝陵依山而建,布局气势恢宏,神道旁的石刻雕塑有华表、飞马、朱雀、鞍马、驭者、石人、碑、石狮等。其雕刻手法注重单纯、完整和影像效果。其中,以献陵的石犀,昭陵的六骏,乾陵的石狮,庄、泰、建诸陵的石人等为代表。唐代晚期帝陵规模缩小,石刻造型矫饰、平庸,失去早期的恢宏气度。

俑类作品在隋唐时期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有泥雕、木雕、瓷雕、石雕等,其中以黄、褐、蓝、绿等釉色烧制而成的三彩釉陶器俑雕塑数量众多,也是唐代雕塑代表性的成就之一。三彩釉陶器是一种随葬品,是低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又称唐三彩。唐三彩题材丰富,有马、骆驼、仕女、乐伎、枕头等,尤以马为最,其次是骆驼。唐三彩形体造型圆润、饱满、健美、阔硕,典型地反映了唐代艺术的审美特征。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尤其是臀部、颈部比较宽,眼部呈三角形,眼睛圆睁。妇女塑造体态丰腴、面相圆润、神情慵懒、长衣曳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作品胡人牵骆驼俑(见彩图)是三彩釉陶器的珍品。作品比例和谐,神情准确。俑为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驼首上昂,张嘴作嘶鸣状。牵骆驼的胡人深目高鼻,双手握拳,姿势呈拉缰绳状。

宋代雕塑继承隋唐的传统,盛行佛教题材,但世俗化倾向明显。用于殿堂、寺观、陵墓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刻作品的雄健气概日益丧失,用以殉葬的俑类作品明显减少,供人玩赏的各种小型雕塑蓬勃发展。(www.xing528.com)

宋代陵墓石刻沿袭唐陵规范,规模与艺术水平均逊于唐代,但造型严谨。宋代寺庙金属造像比较重要的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菩萨铜像、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菩萨金铜像、河南登封中岳庙镇库铁人等。

辽金两代石窟、寺庙造像显示出向匀称、秀美发展的趋向,如辽代的蓟县独乐寺观音像、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等。辽代许多佛塔还有精美的浮雕

元代以后雕塑艺术突出成就表现在宫廷、皇家园林环境雕塑方面。元大都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凤麒麟石雕、走龙栏板等建筑饰件,表现出元代雕刻富丽繁缛的特点。元代居庸关云台浮雕护法天王、十方佛、千佛、券门上的“六具”等石刻,杭州飞来峰密宗石刻等,也表现了同样的时代风格。

明清两代建筑雕刻的精华集中于宫殿、园林、坛庙等建筑中,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等。故宫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宫廷内主体建筑“三大殿”白石须弥座上的浮雕云龙、云凤的望柱,圆雕的螭首等,烘托宫殿建筑的庄严、辉煌。保和殿后的下层石雕御路,浮雕着蟠龙、海水江崖与各种图案,布局宏伟,雕刻精谨。琉璃九龙照壁、鎏金铜龙、凤、麒麟、狮、象等动物雕塑,均为精品。

明清陵墓石刻保存较完整,主要有南京明孝陵石刻、北京明十三陵石刻群、河北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石刻群。明代雕刻风格较浑朴、有力,清代则追求精巧而流于琐细。

知识链接

泥人张

泥人张是彩塑、彩绘相结合的民间泥塑,清末天津人张明山首创。用含沙量低、无杂质的胶泥作为主要材料,经风化、打浆、脱水等工序,成型泥坯干燥后入窑烧制。泥人张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以人物肖像为主,取材于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风格写实,随类赋彩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创始人张明山代表作《渔樵问答》,取材于北宋儒家邵雍的著作《渔樵问对》。借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的问答,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表达对国之兴亡的悲痛,透露着对人生的空幻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