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极具反抗精神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气节和个人气节都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历来讲究保持高尚的节操,面对恶势力或残酷现实,他们态度坚决,甚至宁死不屈。
《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而《庄子·山木》中则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面对魏王对其衣衫褴褛的询问,庄子傲然的回答显示了他穷而不惫、穷且益坚的气节。陶渊明面对上官,不愿屈己迎合:“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诗人李白也喊出了类似的心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清代的郑板桥在其题画诗《竹石》中含蓄地将自我形象和精神表达了出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中的“风”代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恶势力,而“坚劲”的岩竹正是诗人顽强意志、高尚气节的象征。从上述文作中可见,凌然不可侵犯的气节展现已经成为先贤古人反抗外界压迫、摧残的一种方式。历代有识有为之士,都自觉地从先辈的高尚气节中汲取精神营养,用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情操和品格。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如此。
古代文人不仅勇于坚守个人气节,面对国家大义,也前赴后继地进行决然的抗争。当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尖锐时,他们心中的崇高气节会再次张扬,用自己的笔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着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担忧等情感。例如,岳飞在战场上拼搏厮杀,戎马倥偬中横槊赋诗,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下阕云:(www.xing528.com)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字字掷地有声,岳飞等众将士为国而奋起反抗的英勇豪放之情以及誓雪国耻的不屈气节力透纸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满江红》就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着中华儿女。
总之,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小至个人生死,大至国家兴亡,时时处处都凸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观。而当气节需要以生命来换取时,历代先贤无不表现出一种慷慨赴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气节,正如文天祥临死前在其衣带中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他们的气节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跨越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新的辉煌。
知识链接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