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叶是中国文学新时代的开端。嘉靖之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市民阶层更加壮大,印刷术也得以普及,随之而来的是文人的市民化、文学创作的商品化这样一股新潮流。伴随这一新趋势,文学发生了变化:一是诗文等传统文体衰落,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其中尤以小说为代表。《金瓶梅》的问世便是上述现象的重要反映。二是这一时期的作家作为创作主体,个性非常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七情六欲有着更多肯定性的描述,从而为长期以来颇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禁欲主义禁锢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呼吸自由空气的窗户。汤显祖的《牡丹亭》可为代表。
(一)明嘉靖至鸦片战争
明清易代对汉族士人造成了极为强烈的震动,但清代初期及中期的文学创作仍基本沿袭明中叶以来的趋势。这一时期引人注意的是文学集团和派别大量涌现并不断争论。诗文方面,有公安派、竟陵派、格调派、性灵派、桐城派;词方面,有阳羡词派、常州词派;戏曲方面,有临川派、吴江派。在论争中,文学创作阵营里涌现出大批名家名作,尤其是在戏曲、小说领域。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传奇的巅峰之作。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将明清小说创作推向高潮。
(二)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www.xing528.com)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发生了千古未有的变局。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许多有识之士成为新一代的作家,如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等。在新一代作家身上,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在他们手中,文学成了社会改良的工具。在这一阶段,外国翻译作品逐渐增多,如林纾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其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另外,报刊这种新的媒体出现了。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在古文领域出现了通俗的报刊文体,在诗歌领域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在文学史上开启了新的时期。至此,中国古代文学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