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八股文的影响与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八股文的影响与制约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也称制义、时文、八比文。它要求一篇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个部分,所以称八股文。近代以来,也有学者认为八股文有益于培养人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还有人认为,八股文将考试的题目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有利于平民子弟应试。明清时代八股取士的形成,进一步造成古代士人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缺失,从而极大限制了中国文化的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八股文的影响与制约

八股文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也称制义、时文、八比文。它要求一篇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个部分,所以称八股文。“股”就是对偶的意思。王安石变法时倡导以经义取代诗赋,后来就有人将其视为八股文体的创始人。其实王安石时代的经义文文体与后世的八股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北宋末期出现了崇尚对偶的风气,到了南宋,经义才开始有了一定的格律。至明中期,八股文的体式才基本完备。明清时期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八股文的题目一律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并分为大题和小题。大题是截取相对完整的一段文字,一般用于乡试和会试;小题则是从一句话中截取几个字构成,一般用于童试。而选取文字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到清中叶以后,这种命题方式已经沿用了几百年,可用于命题的段落和句子差不多都已用尽,命题者只好挖空心思进行截搭组合,所命题目有时会让人不知所云。

其次,以程朱注释为准,代圣贤立言。儒家经典自问世以来,不同时代的人对其理解和解释会有所不同。明清时期以程朱思想为正统,也以二程朱熹注释的经典为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及由程朱或其嫡传弟子注释的《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成为科考的指定教材。考生应试,就是按照命题,根据指定教材的注释来写文章,不许有自己的观点。还要求用题目所截文字的说话人的口气行文,叫作“代圣贤立言”,不得联系社会实际,不能发挥自己的思想。八股文属于散文体,它虽有排偶,却不是骈文,不求押韵,不事修辞,不用夸张华丽的词语,甚至不许引证古史,因而文字枯燥乏味。

其三,有固定格式和各种严格的清规戒律。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至束股是正文,之前四个环节是开篇,最后的大结是结束语。就是说文章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论述、如何结尾都有非常严格的规范,每一部分用多少个句子,用不用偶句,用不用圣人的语气都有一定之规。八股文在书写格式上有严格的规范,行文也有诸多忌讳要注意,如要避讳已故皇帝与当朝皇帝的名字、圣人的名字等。字数也有一定之规,明初的乡试、会试经义限500字,清康熙时改为550字,乾隆以后又改为700字。

八股文作为一种应试文体,比之于唐人的诗赋,它更能为考卷的评审提供一个客观衡量的标准,更有利于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因此,它也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也有学者认为八股文有益于培养人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还有人认为,八股文将考试的题目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有利于平民子弟应试。古代图书远不如今日普及,平民之家读书的范围极其有限,因此也很难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八股文是最适宜的。尽管有着这样一些积极意义,却远不能抵消其腐朽性和危害性。八股取士的产生从根本上是出于强化思想统治的需要,八股文也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工具。早在明末清初之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试文格式》中就尖锐地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止科举,这项在中国沿用上千年的选官制度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但它曾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在古代社会,科举制所提供的平等原则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维护了帝国的长期稳定。在以等级为特点的封建时代创造出平等原则,这是中国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西方的文官制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是参照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今天已广泛施行于世界各国,从这个意义上讲,科举制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它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阶层,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从而保证了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它强化了我们民族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古代社会造就了大批人才。同时,科举制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弊端也不容忽视。科举制在古代社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是维护专制集权的工具,官僚阶层的流动性进一步维护了至尊皇权的稳定性。明清时代八股取士的形成,进一步造成古代士人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缺失,从而极大限制了中国文化的生机。科举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则使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你对唐代进士科考诗赋怎么看?

3.对比唐代与宋代的科举有哪些变化。(www.xing528.com)

4.谈谈你对八股文的看法。

推荐阅读材料

1.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推荐理由】该书对古代科举的发展历程做了全面的梳理,对清代科举的叙述尤为详细。书中叙述的科考相关逸闻趣事妙趣横生,是全面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较好选择。

2.杨波.长安的春天——唐代科举与进士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推荐理由】唐代科举在规范化程度上远不能与宋明时期相比,但却多了一分自由与浪漫的色彩。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科举的经历,也留下诸多或失意、或得意的故事及作品令人回味。阅读此书不仅能了解唐代的科举状况,也可了解唐代的时代风尚。

3.任爽,石庆环.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推荐理由】作为一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异同及科举制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