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侧重于内涵表现,尤以图案装饰见长,栩栩如生的华美纹饰构成传统服饰审美的核心要素。作为重要的装饰手段,服装上的纹饰同样也是区分尊卑的标志。
古代官服上绣有“十二章纹”(图2.4),即十二种纹饰,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图案分别是乌鸦、白兔(或蟾蜍)、相连的几个小圆圈、群山、龙形、雉、宗庙礼器、水藻、火焰、白米、黑白相间如斧的花纹、黑青相间如“亞”字形的花纹。十二章纹由来已久,大约在周代已经形成。十二章服制的最早记载是《尚书·益稷》,而真正实行在东汉初。十二章服是天子和三公九卿举行祭礼时的礼服,衣裳上玄下,天子十二章,王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以下七章。从东汉起一直延续了近2 000年。
明清时期皇帝朝服仍为十二章纹,而文武官员却改章服为补服。从明朝开始官服以“补子”为饰,也就是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加上绣有纹饰的补子,文官绣鸟,武官绣兽。补子纹饰定为九品。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明代胸背前后一般是整块,但也有对襟的服装,前片对剖为二。
图2.4 十二章纹
总体而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的补子,官服上标志品级的徽饰以金线及彩丝绣成,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缀于前胸及后背。但与明代的补子又有不同,清代的补子相对较小,前后成对,且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是一整片。而且补子是绣在袍衫外面的大褂子上,称为“补褂”或“补服”。大褂的前胸是对襟的,所以补子也分为两块,禽兽的花样与明代也略有差异。由于补子是在成衣后缝上的,对于边角的加工更为精细,常常配以精致的花边,突出了装饰效果。明代的乌纱帽到清代换成花翎,用孔雀毛上的“眼”的多少,分出单眼、双眼和三眼的级别。官员的朝服和常服,里三层外三层,行袍、行裳、马褂、坎肩、补服,重重叠叠,还要佩戴各种朝珠、朝带、玉佩、彩绦、花金圆版、荷包香囊等。朝珠又有翡翠、玛瑙、珊瑚、玉石、檀木的等级限定,连丝绦都有明黄、宝蓝、石青之分。用什么款式、质料和颜色都有礼制的规定,违反规定的以犯罪论处。可见,清朝的官服制度非常繁缛,而且非常严格,所以雍正皇帝赐死年羹尧时,就有擅用鹅黄小刀荷包、穿四衩衣服、纵容家人穿补服等罪状。
总之,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统治者都通过制定一套烦琐、复杂而又苛刻的衣冠制度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突显了服饰的伦理社会学意义。
知识链接
荀子论“衣服有制”
荀况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他生活在战国末期,试图把各家思想在新形势下做一总结发展,但仍归于孔子儒家体系之中。《荀子·修身》中提出:“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在这里,他反复阐述了“礼”的重要性,而且讲衣服是需要服从“礼”的规范的。《荀子·王制》中进一步强调:“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荀子·富国》中更具体:“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zhū)裷(gǔn)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荀子这些观点对后世着装的等级思想影响很大,董仲舒即在此基础上提出“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春秋繁露·服制》),贾谊也讲“贵贱有级,服位有等……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新书·服疑》)。从此,“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规制被记载在《舆服志》中。
思考题
1.服饰在人类生活中主要发挥着哪几种作用?
2.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有哪两种?(www.xing528.com)
3.中国传统服饰的尊卑等级观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请简述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历史。
推荐阅读材料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系统考证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为该领域经典之作。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系统、完整地勾勒自上古至近代中国服饰的形成、演变及其传承关系的学术著作。该书引证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古遗存,著述严谨,科学精当。
【推荐理由】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1987版),以严谨的态度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服饰之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中看到的服饰,是以明清服饰为基础,并吸收了越剧舞台服饰的元素,经抽象化、艺术化、典型化之后的结果,既非忠实于小说原著的服饰,亦非中国古代服饰的简单搬用。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