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佩饰中,中国人对玉佩情有独钟。《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一直以来,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自天子,下至士庶,都以佩玉为时尚。玉石细腻坚韧,晶莹透明,有超凡脱俗的美,古人便借以作为美好的象征。后来,玉被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以玉之美来比喻人的品格。《诗经·汾沮洳》有:“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在古代社会,佩戴玉饰既美观,又可以显示佩戴者高洁的品行。古代玉佩中,圆玉按形制可分为四种:璧、瑗、环、玦。按《尔雅》的说法是: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四种圆玉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荀子·大略》)最常见的玉饰是环和玦两种。环是指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礼记·经解》有云“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是指古人一般用彩绳将环形玉器成串地系于腰间,行走时佩玉碰撞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行则鸣佩玉”。所以《诗经·有女同车》中用“将翱将翔,佩玉将将”的诗句,形容贵族妇女身上的各种佩玉互相撞击发出悦耳的声音。玦是指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因为玦的名称来源于“决”,而且外形又有缺口,所以古人常以玦寓以“决”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一段就有示玦的情节,在宴会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玦提醒项羽赶快决断杀掉刘邦。同时佩玦还有另外的寓意,《白虎通》中有“君子能决断则佩玦”。所以古代男子佩玦,旨在显示自己是男子汉的意思,而送人以玦,则是在要求受玦者要意志坚强。
古人不仅佩玉,还在身体的头、颈、腰、手等部位加相应的佩饰。
古人非常注重头部的装饰,常在帽子、头发、耳朵、额头、脸上佩戴饰物,《周礼》:“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qí)。”璂是古代皮弁上结缝处的玉饰。帝王的冠冕更华贵一些,常佩有玉旒。《晋书·舆服志》:“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除了用玉装饰帽子之外,鸟兽的羽毛也是一种头饰,如武将在冠的左右插雉尾,表示勇武,所以曹植《孟冬篇》有这样的句子:“虎贲采骑,飞象珥鹘。”珥鹘指冠上插的野鸡的羽毛。男子头部的佩饰还有白鹿巾,是一种白色鹿皮做的头巾,为古代隐士所戴。古代的发饰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簪、钗。古代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弱冠,举行成人礼挽发束髻都要用簪。秦汉以前簪多为骨制,自唐代以后出现了玉做的簪,玉簪也称玉搔头,如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还有用宝石装饰的金银制花簪,非常华丽精美。钗是由簪演变而来,与簪的单股不同,钗分双股,一般玉做的钗称作玉股。此外,还有珠花(即用珠子穿成的花状头饰)、假髻和步摇。《隋书·礼仪志》:“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假髻是用马尾、金银丝做成的髻形假发,可戴在头上,一般为妇女装饰用。步摇是汉族女子传统首饰中的一种,是由簪装饰了垂珠演变而成,一般形式是用金银玉石打制出凤凰、蝴蝶等带有翅膀的饰品,因上有垂珠,所以行走时珠子摇动,摇曳多姿。步摇最早属于汉代礼制首饰,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以后才在百姓中流传。女性耳部的饰物主要是耳环,如玉环,也叫玉珥,指玉制的耳环。古代男子的耳饰也用玉,《晏子春秋》:“冕前有旒,恶多所见也;纩纮珫耳,恶多所闻也。”珫耳就是玉瑱,玉瑱一般指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器或耳饰,《诗经·君子偕老》中歌曰:“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古代面部的饰物种类不多,面衣是常见的用以遮蔽脸部的饰物。还有一种面花,也是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契丹鸭渌水牛鱼鳔,制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在额头,有时使用抹额,就是束在额上的头巾。(www.xing528.com)
颈饰也有很多种类。古代的颈饰主要有佩香、玉牌、珠璎、朝珠等。佩香,用金玉镶孔制成,可供佩用香块。玉牌是指挂在脖子下的玉饰。珠璎,也称珍珠璎珞,是用珠玉穿在项圈上的颈部装饰物,是一种比较大的项饰。此外,颈饰还有清代官员用的朝珠。《清稗类钞》中记载:“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挂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物为之,其数一百有八粒,悬于胸前。”
腰带是古人腰部的常见佩饰。古人服装宽博,要用腰带系结,用丝做的腰带古称“大带”或称“丝绦”,革做的古称“鞶革”或“鞶带”。在秦汉以前,革带主要用于男子,女子一般多系丝带。古时用玉装饰的腰带称玉带,玉带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有的称玉抱肚,有的也称玉兔鹘,有时写作“玉兔胡”“玉吐鹘”。古人腰间常佩有小袋,《礼记》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ǐ),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容臭,就是古代人佩带的香囊。
古代的手饰主要是手镯、指环和扳指。在古代手镯叫作“钏”,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第二折里有这样的句子:“他兀自未揎起金衫袖,我又早先听的玉钏鸣。”玉钏就是玉制的手镯。古人还佩戴指环,是以金属或宝石制成的小环,戴于指上,作为饰物或男女订婚时的信物,今称戒指。手部的佩饰还有扳指,扳指的前身叫作韘(shè),《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韘,射决也。”说明韘为骑射之具,是射箭时戴在右手指上用以勾弦的工具,大多用象骨或玉石制成。自清兵入关后,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清代还出现了一种手饰叫金指甲,“妇女施之于指以为饰,欲其指之纤如春葱也”(《清稗类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