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足衣,古代鞋袜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足衣,古代鞋袜的演变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足衣就是穿着于足上的装束。先秦时,足衣泛指鞋袜。汉代始有内外之分,足之内衣为袜,足之外衣指鞋。(一)鞋古代的鞋有屦、履、舄、屐、鞮等名目。可见它原是鞮的一种,后来成为鞋类的总称。(二)袜古代的袜子被称作“足衣”“足袋”,是用皮或丝帛缝制的,样式像布袋,一般有一尺多高,袜口缝有带子,可系于腿上。考古发现证实,袜子出现于夏代。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足衣,古代鞋袜的演变

足衣就是穿着于足上的装束。先秦时,足衣泛指鞋袜。汉代始有内外之分,足之内衣为袜,足之外衣指鞋。

(一)鞋

古代的鞋有屦、履、舄、屐、鞮等名目。屦、履是古今关系语,古曰屦,汉以后曰履。屦用草、麻、葛等制作,因有草屦、麻屦、葛屦等名称,是一种比较轻便的鞋,适合走远路。舄是一种重底鞋,在单底的屦下另加一块木板作为重底,适合在泥地上行走而不怕沾湿。据说古时舄在各种鞋当中最为尊贵,是帝王或大臣在举行朝会或祭祀时穿的,在最隆重的祭祀场合,天子要穿赤舄,王后则穿玄舄。到了唐代,百官的朝服已弃舄穿靴,但在祭祀时仍然穿舄,这种等级划分也和衣服一样受到礼的约束。屐是以厚木板为底的鞋,且前后有齿。《南史·谢灵运传》:“(灵运)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人将这种屐叫“谢公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这种木屐至今仍保留在江南民间以及现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鞮是皮鞋,由胡地传入。鞋字在古代写作“鞵”,《说文》:“鞵,革生鞮也。”可见它原是鞮的一种,后来成为鞋类的总称。(www.xing528.com)

(二)袜

古代的袜子被称作“足衣”“足袋”,是用皮或丝帛缝制的,样式像布袋,一般有一尺多高,袜口缝有带子,可系于腿上。考古发现证实,袜子出现于夏代。到西汉,袜子已经由整绢缝制而成,缝于脚面和后侧,脚底无缝,袜筒后开口,并有袜带。到了三国时期,袜子由夏代以来的三角形变成了与脚型相契的样式,与现在的袜型相似。古人对袜子是很看重的,袜子的穿着也与一定的礼仪相关。如古人以跣足(赤足)为敬,拜会别人、特别是赴宴时一定要脱袜,否则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卫侯宴请诸大夫,褚师声子着袜登席,卫侯大怒,褚师声子解释说自己有足疾,跣足不雅,但卫侯仍不肯原谅他,褚师声子只好退席而去,卫侯还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必断而足!”褚师声子在卫国待不下去只好出逃。脱袜之风至唐代渐渐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