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十讲》成果

中国近代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十讲》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漫长的古代史上,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在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锋中也几乎毫无例外地成为最终的文化征服者。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淫威和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和缺陷暴露无遗。[10]总体来看,近代以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虽有诸多观点,但基本可分为三类:全面否定、全面肯定和折中。

中国近代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十讲》成果

在漫长的古代史上,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在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锋中也几乎毫无例外地成为最终的文化征服者。这种历史状况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与天下之中、天朝大国的观念一起延续了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淫威和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和缺陷暴露无遗。西方的强大,中华民族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中西文化的明显差异,引发人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在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前途方面产生了种种认识。

洋务运动的领袖们最早提出了“中体西用”说,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治国之本,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为辅助物,具体来说,就是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建立造船铁路通信、矿山等现代企业,兴办西式教育,以此来救亡图存。但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这个办法不可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这个公式也不能为中国文化找到真正的出路。后来,作为这一观点的修正或补充,又有“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等观点出炉,其谬误大致类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的思想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彻底否定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此相联系,胡适、陈序经等人又提出了“全盘西化”论。胡适曾撰文称他的“全盘西化”是文化的充分世界化,即遵循民主与科学的原则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改造它。但这个观点显然忽视了文化的民族属性,没有民族化就没有世界化。这种“全盘西化”论在20世纪80年代又曾喧嚣一时,有些人不仅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要全方位引进西方文化,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要全盘西化,甚至提出“中国要当三百年殖民地方能走上现代化”的观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彻底否定了这一观点。“全盘西化”论是民族虚无主义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实践上也行不通。五四时期,一些守旧文人与“打倒孔家店”相对抗,提出了“保存国粹”和“儒学复兴”的口号,主张“全盘继承”,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与“全盘西化”相对应,这一派的观点被称为“国粹主义”。鲁迅先生对此种倾向给予尖锐的讽刺,“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10](www.xing528.com)

总体来看,近代以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虽有诸多观点,但基本可分为三类:全面否定、全面肯定和折中。应该说,每一种观点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一种学术观点的提出,也都反映了学者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1]这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持有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