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俸饷数量差异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俸饷数量差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初,武职俸薪及兵丁银米,均仍明制。每年额给饷银二十四两,该扣小建银四钱,扣朋银一两二钱。而《府志》总计提协两项俸、饷,仅载银三万二千一百五十二两有奇、米五千六百七十七石二斗,数目至为悬殊。查军兴以来,俸、薪则有酌减之例;兵丁则有裁、改之例;马兵则有归并战兵,删减饷干之例,《营册》未能详载其始末,款目纠纷无从厘正。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俸饷数量差异

国初,武职俸薪及兵丁银米,均仍明制。

康熙四十二年,议准提督以下、把总以上各定亲丁名粮数目,以为养赡家口、仆从之需。提督八十名、副将三十名、参将二十名、游击十五名、都司十名、守备八名、千总五名、把总四名,均于步兵缺内顶补。

雍正八年,又定湖广提标亲丁计马粮一百六名、战粮一百九十六名,常德营亲丁计马粮九名、战粮四十五名、守粮三名。十二年,增置湖广提标公费名粮,计战粮四十四名、常德营战粮十六名、守粮六名。

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准挑补、删除名粮虚额提标挑补城守营及洞庭协删除,改给各员养廉,其一切营伍公费,另行赴司请领。提标五营约领银一千六百九十两、城守营约领银四百两。凡制造军火、器械及差遣行粮,俱于项内动支。营员既无赔累之虞,军士亦无空悬之缺,意美法良,诚足以昭垂万世矣。谨条其款目于左。

提督俸银八十一两六钱八分八厘。原支正一品俸,今裁左都督衔,改支从一品俸。薪银一百四十四两、蔬菜烛炭银一百八十两、心红纸张银二百两。每年该扣小建银十两零九分四厘。每年统以六小月计算。凡俸薪各项,遇闰不加,各员弁并同。坐马二十匹。春、冬每匹折干银一两二钱;夏、秋每匹月折干银五钱,逢闰则照月加领。官兵马匹俱照此例。共折干银二百零四两。每年扣小建银三两四钱,共领实银七百九十六两一钱九分四厘。咸丰十年(1860)《营册》载:连闰实支银六百五两六钱九分四厘。军兴以来,奉新例减成给发,以下各员并同。岁支养廉银二千两遇闰不加。武职养廉仍全给,以下各员并同。

副将俸银五十三两四钱五分八厘、薪银一百四十四两、蔬菜烛炭银七十二两、心红纸张银一百八两,每年扣小建银六两二钱九分,又扣朋银二两四钱。朋银为官兵买马之费。坐马十二匹,共折干银一百二十二两四钱,该扣小建银二两四分,共领实银四百八十九两一钱二分八厘。新例减成,实支银三百七十七两四钱六分。岁支养廉银八百两。

参将俸银三十九两三钱四分、薪银一百二十两、蔬菜烛炭银四十八两、心红纸张银三十六两,每年该扣小建银四两五分五厘,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八匹,共折干银八十一两六钱,该扣小建银一两三钱六分,共领实银三百一十七两一钱二分五厘。新例减成,实支银二百四十三两四分。岁支养廉银五百两。

游击俸银三十九两三钱四分、薪银一百二十两、蔬菜烛炭银三十六两、心红纸张银三十六两,每年该扣小建银三两八钱五分五厘,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六匹,折干银六十一两二钱,该扣小建银二两二分,共实银二百八十五两二钱六分五厘。新例减成,实支银二百三十一两三钱四分。岁支养廉银四百两。

都司俸银二十七两三钱九分六厘、薪银七十二两、蔬菜烛炭银一十八两、心红纸张银二十四两,每年该扣小建银二两三钱五分六厘,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四匹,折干银四十两八钱,该扣小建银六钱八分,共领实银一百七十六两七钱六分。新例减成,实支银一百四十一两三钱九分六厘。岁支养廉银二百六十两。

守备俸银一十八两七钱六厘、薪银四十八两、蔬菜炭烛银一十二两、心红纸张银一十二两,每年该扣小建银一两五钱一分一厘,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四匹,折干银四十两八钱,该扣小建银六钱八分,共实领银一百二十六两九钱一分五厘。新例减成,实支银九十两七钱七分。岁支养廉银二百两。

千总俸薪银四十八两,每年该扣小建银八钱,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二匹,折干银二十四两四钱,该扣小建银三钱四分,共领实银六十四两八钱六分。新例减成,实支银四十八两。岁支养廉银一百二十两。

把总俸薪银三十六两,每年该扣小建银六钱,又扣朋银二两四钱。坐马二匹,折干银二十两四钱,该扣小建银三钱四分,共领实银五十三两六分。新例减成,实支银三十六两。岁支养廉银九十两。

经制外委、额外外委同。马兵饷银二十四两,逢闰加领。该扣小建银四钱,又扣朋银一两二钱;米三石六斗闰月加领三斗,该扣小建米六升。操马一匹,折干银十两二钱,该扣小建银一钱七分,共领实银三十二两四钱三分,实领米三石五斗四升《府志》《营册》同。岁支养廉银一十八两。

有马战兵提标二百六十二名、城守营三十四名,总二百九十六名《府志》载“二百七十七名”。每年额给饷银二十四两,该扣小建银四钱,扣朋银一两二钱。每名操马一匹,折干银十两二钱,该扣小建银一钱七分,实领银三十二两四钱三分,共九千五百九十九两二钱八厘《府志》作“八千九百八十三两”。每名米三石六斗,该扣小建米六升,实领米三石五斗四升,共米一千零四十七石七斗六升《府志》作“九百八十石五斗八升”。

无马战兵提标一千二百七十七名、城守营一百七十九名,总一千四百五十六名《府志》总载“六百五十八名”。每名额给饷银一十八两遇闰加一两五钱,该扣小建银三钱,扣朋银九钱,实领银一十七两一钱,共银二万四千八百九十七两六钱《府志》作“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一两”。每名米三石六斗遇闰照加,该扣小建米六升,实领米三石五斗四升,共米五千零五十四石二斗四升《府志》作“二千三百二十九石三斗二升”。

守兵提标一千一十六名、城守营三百九十四名,总一千四百一十名。每名额给饷银一十二两遇闰加一两,该扣小建银二钱,扣朋银三钱六分,实领银一十一两四钱四分,共银一万六千一百三十两零四钱《府志》作“七千三百三十两零八分”。每名米三石六斗遇闰照加,该扣小建米六升,实领米三石五斗四升,共米四千九百九十一石四斗《府志》作“米二千二百三十七石二斗八升”。

操坐马提标三百八十八匹,岁需折干银三千九百六十七两六钱;城守营六十八匹岁,需折干银六百九十三两六钱。

按:俸、薪、饷、干等项,咸丰八年(1858)提标《清册》总计岁需银五万二千六百六十二两二钱四分六厘、米一万四十二石五斗;城守营十年《清册》总计岁需银一万二千九十四两四钱五分六厘、米二千二百六石八斗。而《府志》总计提协两项俸、饷,仅载银三万二千一百五十二两有奇、米五千六百七十七石二斗,数目至为悬殊。查军兴以来,俸、薪则有酌减之例;兵丁则有裁、改之例;马兵则有归并战兵,删减饷干之例,《营册》未能详载其始末,款目纠纷无从厘正。姑就册内所载,稍条[72]其次第,仍录《府志》旧文于左,以资互考焉。

又按:雍正七年(1729),湖广提标领本银一万两,开设思裕当于兴街口,收取息银,以备兵丁吉凶之需,红事二两、白事四两。乾隆三十三年(1768),停止所有红、白银两,于扣存朋银项内动支。乾隆三十八年,调征金川,阵亡千、把总三员,每员各给马饷一分,养赡其家。阵亡兵丁,有无依眷口,各给守饷一半养赡;有子者,俟成丁后补给名粮,开除半饷;残废兵,饷终身。

提标驻常德兵及城守营兵季米,原在常德府仓支给,今改赴武陵县仓给领。每名岁支本色米一石四斗六合二勺八杪三撮,支折色钱六百文。

论曰:常德兵素称恇怯[73],摧锋陷陈[74]、骁勇疾远出镇竿、九溪诸营下。然粤西之役,提军向忠勇公荣[75]率以剿贼,所至克捷,捣贼巢万山中,取蝥弧[76]先登,履险如平地。时天下劲旅云集桂管[77],惟楚兵论功为诸军冠。既而,援湘、援鄂、援皖,转战千里,直抵金陵遏贼,使不得逞,东南半壁,屹然倚为长城。一时,隶麾下执鞭弭[78]者,先后起偏裨,洊陟[79]专阃,皆伟然有方略,称将才。苏文忠[80]有言:士无强弱、气无勇怯,视乎将所以御之耳。顾不信哉!

【注释】

[1]安堵:安定,安居。

[2]张寇吴逆:张寇,张献忠。吴逆,吴三桂

[3]元戎:大军,主将。

[4]裴骃:东晋史学家,裴松之的儿子,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继承家学,博览宏识,亦以注史著称于世。

[5]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

[6]讲肄:讲论肄习,亦指操练。

[7]长吏: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指州县长官的辅佐。

[8]兵曹: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9]别将:秦、汉时代,军中别部之统领官,也就是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称别将。

[10]排䂎手:使用梭标的士兵。䂎,小矛。

[11]张说: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说,音yuè。

[12]彉骑:唐代宿卫兵名。玄宗时因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开元十一年用宰相张说的建议,以招募方式选京兆、蒲、同、岐、华等州府兵和白丁,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负担,称长从宿卫。开元十三年,改称“彉骑”。

[13]兵柄:兵权,军权。

[14]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最早设于汉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品级高下视所属机构而异,从三品至七品不等。

[15]禁旅:犹禁军。

[16]铺递:是宋代官方邮传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主要任务有承运官方文书、运输官物、押送犯人等。

[17]钤辖:官名。宋钤辖掌一州、一路或两路军旅屯戌、营防、守御政令。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任,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官卑资浅者称钤辖。

[18]都监:官名,即“监军”。唐中期后出兵作战,常以宦官为监军,因督察多路兵马,故称“都监”,或“都都监”。宋代设有路都监,掌管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有州府都监,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

[19]虞侯:本为春秋时期掌管山泽的职官。西魏隋朝以后用作军官称号,如虞侯都督、左右虞候率、都虞侯等。其职掌不尽相同,或为警备巡查官,或为内部监察宫。宋代的军事编制单位“都”一级,设置将虞侯一职,地位较低。

[20]军使:指掌军中的赏功罚罪的官。

[21]兵马使:官名。唐中后期方镇使府军将,总兵权,任甚重,有都知兵马使、左右厢兵马使、前中后军兵马使、宅内兵马使等名目。

[22]土丁弓弩手:一作“土丁刀弩手”。宋荆湖路募土丁充任的乡兵,主要用于防守少数民族所居溪洞地界。辰、澧、施、归等州土家、苗、汉杂居地区均先后募集。计口给田,蠲免其他徭役,番戍砦栅时给以口粮。以土酋为长,设都指挥使、都头等职,受宋将节制,亦有与宋将吏混合编制者。

[23]转运使:中国古代官职,始置于唐朝,可区分为中央与地方官职,主管运输事业。

[24]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濬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

[25]都头:军职名。唐中期诸军统帅之称,后为一部军队为一都的长官之称。唐僖宗时,当权宦官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各都长官称都将,亦称都头。宋各军指挥使下设此官,属低级军官。

[26]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陟,登高,引申为晋升、进用。

[27]使相:官名。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五代沿用,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宋代,在亲王、留守、节度使等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都称为使相,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只在朝廷除授大臣的诏令上副署。

[28]翼:元代军事编制名。

[29]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官署名称。唐永泰(765—766)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

[30]胜国:被灭亡的国家。(www.xing528.com)

[31]僭伪: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

[32]都司:明官署名。明代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掌一方军政,统率其所辖卫所,属五军都督府而听从兵部调令。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民政、刑狱。

[33]经历司:明代在卫所中设置的一个职能广泛但级别很低的文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典出纳文移,类似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此处指经历司经历。

[34]经历知事:即经历司知事。与经历同掌出纳文移。

[35]吏目: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元不少提举司与明、清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明太常寺、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京卫指挥使司等皆有吏目掌文书。

[36]仓大使:官名。掌主仓储。

[37]旗军:明朝四卫营的官军。

[38]旗纛:饰以鸟羽的大旗。纛,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39]军牙:军前大旗。

[40]六纛:六面军中大旗,唐节度使军中所用。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41]雉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42]传筹:护军的巡逻制度。巡逻过程中,上下站以筹棒交接,监察哨卡值班情况。紫禁城传筹有内外之分,宫内为五筹传递,外围为八筹传递。

[43]提标:兵制名。清制,各省提督直辖的绿营官兵,称为“提标”。凡提标均置中军参将一员,主掌全标营务。惟京师巡捕五营之中营,乃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专辖,遂作提标,设提督中军兼管中营,副将一员为中军。

[44]徐国相:1634—1699年,清汉军正白旗人,今辽宁省灯塔市灯塔乡药堡村人,号行清,官至湖广总督。任安徽巡抚时,请行沟田法,使皖民得水利之惠。

[45]苗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蔑称。

[46]外委:清代的额外低级武官,有外委千总、外委把总、额外外委,职位与千总、把总相同,但薪俸较低。

[47]刘君辅:云南会泽人,由行伍历官湖广提督,能作径尺大字,亦工诗。

[48]饷干: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

[49]拖沙喇哈番:清爵名。汉称旧为外所千总。顺治四年(1647),定名为“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定汉字为云骑尉,满文名称如旧。

[50]王无党:?—1763年,直隶万全(今河北省万全县)人,康熙五十一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累迁广西梧州协副将、湖广提督、浙江提督。

[51]教豫:应为“豫教”。《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唐孔颖达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52]九区:九州。

[53]旂常:旗常,旗与常。旗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借指王侯。

[54]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汉族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有的还由好几段石头组成,是帝王身份的象征。

[55]管钥:锁匙。

[56]官例马:马政名,又称“例马”。凡绿营提督以下、外委以上各官例给之马,谓之“官例马”。

[57]马干:饲马的干食料。

[58]轇轕:交错,杂乱。

[59]偏桥:简陋的小桥。

[60]鏆:镯子。

[61]讥诃:稽查盘问。

[62]按临:巡视。

[63]班直:宋代军队编制合称,即诸班、诸直,属殿前司。通常选武艺绝伦者充当,为皇帝亲近扈从,或为仪仗队、乐队。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钧容直等。诸直有: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等。

[64]赐赉:赏赐。或指赏赐的东西。

[65]傭值:受雇的工钱。

[66]守倅:郡守及其副职。泛指州郡的长官。

[67]刘珙:1122—1178年,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官资政殿大学士,工书。

[68]疏阔:粗略,不周密。

[69]江陵当国:指张居正为相。因其是江陵人,故称。

[70]天庾:国家的仓廪。

[71]乃:可是。

[72]条:分列条款、条目。

[73]恇怯:胆小怕事。

[74]摧锋陷陈:一作“椎锋陷陈”。犹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75]向忠勇公荣:向荣,1792—1856年,字欣然。四川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晚清名将,官至四川提督、固原提督、广西提督、湖北提督(从一品),卒授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袭,谥号“忠武”。本志称其“忠勇公”,误。

[76]蝥弧: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

[77]桂管:唐置桂州管内经略使,简称桂管经略使。治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领桂、梧、贺、连、柳、富、昭、蒙、严、环、融、古、思唐、龚等州。

[78]鞭弭:马鞭和弓。借指戎马生活

[79]洊陟:荐举提升。洊,古同“荐”。

[80]苏文忠:苏轼,御赐谥号“文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