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废书院、社学、义学附: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中的书院分析

废书院、社学、义学附: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中的书院分析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郡守李秉彝、宪使姚燧交荐于朝,不起,因授以山长,赐额“沅阳书院”。丙申,兵燹,废为义阡,碑亦残缺,止存“沅阳书院”篆额。《府志》阳明书院在县北城外。明王守仁谪戌龙场,道经武陵,与蒋信、冀元亨讲学于此,因构棹楔、舍宇,额曰“阳明书院”。《府志》善德书院在德山孤峰下。《府志》义学在府学宫东。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废书院、社学、义学附: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中的书院分析

沅阳书院 在县东城外一里黄龙陂。宋丁易东隐居于此,建石坛精舍,舍东、西为四斋,捐己田一千二百亩,以赡生徒。元郡守李秉彝、宪使姚燧交荐于朝,不起,因授以山长,赐额“沅阳书院”。

至元(1264—1294)中,郡监哈仰其高风,植松万株,护荫书院。丙申(1356),兵燹,废为义阡,碑亦残缺,止存“沅阳书院”篆额。

嘉靖七年(1528),邑人陈洪谟以告郡守方仕,欲修复之。寻,擢迁,未果。《府志》

阳明书院 在县北城外。明王守仁谪戌龙场,道经武陵,与蒋信、冀元亨讲学于此,因构棹楔、舍宇,额曰“阳明书院”。今废。《府志》

善德书院 在德山孤峰下。国朝乾隆(1736—1795)初,知县翁运标建。今废。《府志》

社学 四所,在县城内,明景泰(1450—1456)间建。每学立教读一人,选耆儒为之。谕令民间凡有堪教子弟八岁至十五岁者,俱遣入学,课以《养蒙大训》《孝经》《小学》诸书。每月朔、望,教读则率其徒诣府、县作揖,监司至,亦如之。久废。《府志》

义学 在府学宫东。康熙六年(1667),知府胡向华捐资创建。乾隆五十一年,训导曹学因扩廨基,遂废。《府志》

闻山精舍 在西城内。明杨褫建。久废。《府志》

高吾精舍 在县西二十里。明陈洪谟建。学道[8]许宗鲁记。久废。《府志》

桃冈精舍 在东城外二里。明蒋信讲学处。久废。《府志》

论曰:忆余壬寅(1842)主讲朗江。其时,海宇宴然,邑士咸从容弦诵,而膏火又能自赡。以故斋舍恒满,秋闱及岁科试获隽者,踵相接也。

逮戊午(1858)归里,再主斯席,旧款所余仅十之一、二。枵腹而谈诗书,欲人文之振奋也,其可得哉?年来,藉良有司先后栽培之力,渐有起色。然较之旧规,终觉歉如,盖不能无今昔之感矣。后之君子尚其加意[9]也夫。(www.xing528.com)

【注释】

[1]枵腹:空腹,谓饥饿。

[2]廪饩: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3]竭蹙:穷乏,窘迫。

[4]姜晟:1730—1810年,字光宇,号杜芗,江苏元和人,清朝大臣。历官刑部主事、湖南巡抚、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5]船行屋: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因形状似船而得名。离地面1.5米,门开左右,结构两屋,居者旧竹梯而上,上屋子居人、下屋则养牲畜。

[6]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7]起馆:塾师授馆开学

[8]学道: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与按察使属同级别,正三品。

[9]加意:留心,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