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灾祥志第一、芝数本、城水暴涨、民保妻三男、地震蝗灾、豕生无毛

灾祥志第一、芝数本、城水暴涨、民保妻三男、地震蝗灾、豕生无毛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祥瑞志》梁梁时,武陵城东产芝数本,因建灵芝观。《唐书·五行志》德宗贞元十一年,朗州江溢。《五行志》大中祥符六年,鼎州城柱下生芝一本。《五行志》十六年五月,沅、靖山水暴涨,至常德府城没一丈五尺,漂民庐舍。《五行志》明成祖永乐九年三月,县民刘观保妻一产三男。《府志》御史刘璟墓旁产芝一本。《府志》十一年,地震。《府志》十一年六月,蝗,有鸜鹆食之。《通志》十一月,城东民家豕生子,白,无毛,

灾祥志第一、芝数本、城水暴涨、民保妻三男、地震蝗灾、豕生无毛

五行休咎[1],各以类应。咸若雨旸,变为氛祲[2]。高旱低潦,祷祠雩[3]荣。稼伤霜雹,木折冰凌。塘水沸立,五虹交晕。蝗蝥丛生,残蚀林箐。兽戾禽妖,偶萌灾衅[4]。疫疬流行,民受厥病。感以祥符,象呈和顺。骈穗[5]三男,康阜[6]同庆。志灾祥。

昭帝元平元年(前74),流星出翼轸,东北有光,声如雷,三鸣乃止。《汉书

成帝河平二年(前27)四月,楚国雨雹,大如斧,蜚鸟死。《五行志》

桓帝延熹五年(162),临沅县有牛生鸡两头。《搜神记》[7]

后主延熙十二年(249)吴赤乌十一年(248),黄龙见武陵。《符瑞志》[8]

武帝咸宁二年(276)闰七月,荆州郡国大水,流四千余家。《文献通考》

太康六年(285)六月,武陵旱。《晋书

成帝咸康元年(335)八月,武陵大水。《文献通考》

安帝隆安三年(399),临沅献石榴,一蒂六实。《宋书·符瑞志》

南北朝

文帝元嘉(424—453)中,武陵水,枉山崩,耸石阙高数丈,宛若雕刻。《宋起居注

孝武帝大明三年(459)五月,白燕产武陵临沅民家,郢州刺史孔灵符以闻。《宋书·符瑞志》

七年六月,临沅白獐见。《符瑞志》

高帝建元二年(480),武陵沅头都尉治有桑树,方冬生叶。《南齐书·祥瑞志》

武帝永明八年(490),武陵白沙戌榇木[9]连理,相去五尺,高三丈,东西二枝合而通柯。《祥瑞志》

梁时,武陵城东产芝数本,因建灵芝观。《贺志》

中宗六年(689)武后永昌元年,朗州雌鸡化为雄。《宏简录》[10]

大历二年(767),湖南水灾。《唐书·五行志》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朗州江溢。《本纪》

二十一年,朗州武溪水斗。《唐书》

顺帝永贞元年(805),朗州武溪水溢。秋,武陵江水溢,漂万余家。《唐书》

宪宗元和二年(807),自季春至于六月不雨。刘禹锡《观市文》

三年,湖南旱。《五行志》

文宗太和四年(830)夏,湖南大水害稼。《五行志》

开成三年(838),湖广诸州大水。《宏简录》

宣宗大中五年(851),湖南饥。《本纪》

五代

明宗长兴元年(930),湖南比年大旱。

太祖广顺元【年】(951),湖南饥。《通鉴》

世祖显德三年(956),湖南大饥。《通鉴》

太宗雍熙二年(985)七月,朗江溢,害稼。《宋史·五行志》

真宗淳化三年(992)十月,朗州异竹生。《五行志》

大中祥符六年(1013),鼎州城柱下生芝一本。《五行志》

嘉祐元年(1056)七月,荆湖北路水灾。《府志》

八年十月,鼎州芝草丛生,下得异龟。《文献通考》

神宗熙宁八年(1075)七月,鼎州产芝三本,其一类珊瑚,枝叶樛结[11]。《宋史》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湖南旱。《本纪》

高宗绍兴五年(1135),湖南大饥,殍死流亡甚众。六月,湖南旱。《宋史》

二十三年六月,水涨坏城,平地丈五尺,民尽保城西山趾。《续通鉴》

孝宗乾道七年(1171),湖南旱饥。《五行志》

淳熙三年(1176)夏,常德旱,大饥。五月晦,大水入郛[12]。《文献通考》

十五年五月,常德大水。《五行志》

十六年五月,沅、靖山水暴涨,至常德府城没一丈五尺,漂民庐舍。《五行志》

光宗绍熙三年(1192)五月,常德大水通昼夜九日,大水入郛。《本纪》

五年八月,武陵江水溢,田庐圮塌甚众。《五行志》

宁宗开禧元年(1205)夏,鼎州大旱。《文献通考》

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常德路饥。《本纪》

成宗元贞元年(1295)五月,常德水。《本纪》

二年七月,常德大水。《本纪》

大德元年(1297)八月,常德路大水。十一月,武陵大水。《本纪》

二年五月,常德旱。《本纪》

五年九月,常德旱。《本纪》

七年七月,常德路饥。《本纪》

九年七月,常德路饥。《本纪》

武宗延祐元年(1314)五月,霖雨,水溢为灾,漂溺五百余人。八月,常德水。《五行志》

二年五月,常德饥。《本纪》

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六月,常德饥。《本纪》

二年十一月,常德水。《本纪》

三年三月,常德饥。《本纪》

文宗天历元年(1328)四月,常德饥。《本纪》

二年十月,常德旱。

至顺元年(1330)二月,常德饥。七月,常德水。《本纪》

顺帝至正元年(1341)春,湖南饥。《五行志》

成祖永乐九年(1411)三月,县民刘观保妻一产三男。《贺志》

宣宗宣德八年(1433),县署火。《贺志》

英宗大顺二年(1458),常德饥。《明史

三年,常德大旱。《明史》

宪宗成化五年(1469),常德大水,漂民庐。《府志》

七年,县民冯贵家牛生犊,麕[13]马蹄,周身鳞甲,风雷交作,民怪而杀之。知府杨宣以闻。《通志》

二十三年,常德大旱,饥,道殣枕藉。《府志》

孝宗弘治元年(1488),常德大旱。《府志》

六年八月,熊入府城,伤六人。《府志》

十四年,虎入府城。《府志》

武宗正德五年(1510),常德大水。《府志》

八年四月,大风、雨、雹骤作,坏舟覆屋。《府志》

御史刘璟墓旁产芝一本。《府志》

十年八月朔,日食,昼晦,星见如夜。《府志》

十一年,地震。《府志》

世宗嘉靖元年(1522),常德大水,决堤防。《府志》

二年,常德大旱,饥。《府志》十二月,大风雪暴作,冻死枕藉。《府志》

五年,常德大旱,饥。

七年,常德大旱。《府志》

十一年六月,蝗,有鸜鹆食之。《府志》

十二年,霪雨自四月至六月,江涨,城几溃,山溪蛟出,损田禾。《府志》

十三年四月,大雨,河溢决堤。五月、六月,大旱,饥,民多死。《府志》

二十二年,大水,漂没房屋。《府志》

二十八年正月,府城地震有声。《府志》

穆宗隆庆五年(1571),大水决堤,民多死。《府志》

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大旱,民多疫死。《府志》

二十二年,大水决堤。《府志》

二十七年,霪雨自五月至八月,禾稼俱漂。《府志》(www.xing528.com)

三十五年,常德大水,漂没庐舍。《五行志》

三十六年,大水,饥疫相继。《府志》

三十九年,大水决堤。是后,岁有水患。《郡国利病志》

四十一年四月,城外便河泉沸,浮沙作碎金国利色,数日乃止。《府志》

四十六年九月,大雨雹,平地水涌三尺。《府志》

四十七年,虎入府城。《府志》

熹宗天启元年(1621)春,积雪五十余日。夏,水涨,堤决。《府志》

七年,民家牛生犊,自脊以前歧为二,两口俱食。《通志》

十一月,城东民家豕生子,白,无毛,象鼻牛足,有肉角寸许。《府志》

庄烈帝崇祯元年(1628)秋,四阅月无雨,湖池俱涸。十月,骤雪,鱼冻裂。杨太傅《戊辰日历》

四年七月夜,地震,声如雷,日数次,塌压民居无数,土裂,涌黑泉,高二、三丈,田池复陷,水涸,连三岁不止。《府志》

九年,县学泮池水涌至明伦堂,经夕,堂鼓自鸣。《府志》

十六年,自四月至九月不雨,瘟疫行。《府志》

十七年十月,天鸣竟夜。《府志》

国朝

顺治二年(1645),县北凤凰山雨血。《府志》

八年六月十二夜,雨,西南天裂约百丈,横可丈余,有声,陨星一,如斗。《府志》

九年,常德大旱。《府志》

十年,饥,斗米千钱,民多殍。《府志》

四月,大风折木,雨雹如砖,伤人。《府志》

十二年,大水,龙坑有巨鼍,射之,不入[14]。《府志》

十五年,大水,槐花堤决,巨鼍徙。《府志》

康熙二年(1663),大水,堤决《府志》。城内外火,延烧无数。

四年十月,常德地震有声。《东华录》[15]

五年四月,城东井沸三日,声震地。《府志》

六年,县南蛟出,水没山巅,大木折,民居多损。《府志》

十八年,常德旱。《通志》

二十八年,城内外火,焚千余人。《节妇纪略》

四十三年秋,武陵旱。《府志》

四十七年夏,武陵水。《通志》

五十五年夏,武陵水。《通志》

雍正四年(1726)夏,武陵水。《府志》

五年夏,武陵水。《府志》

七年秋,武陵旱。《府志》

十一年四月初六日,常德府城北门内民居火,延烧千四百余间。诏训饬地方官。《经世文编》

乾隆四年(1739),常德旱。

十一年,武陵旱。《府志》

十二年,武陵大水,冲塌民屯田地。《通志》

十四年,武陵水。《通志》

二十四年十月,城东井沸有声。《府志》

二十五年,武陵水。《通志》

二十六年,武陵水。《通志》

三十一年,常德大水,堤决。

三十四年,自正月至五月,霪雨,水涨,决堤殆尽。自六月晴至九月,大旱,陂塘尽涸。王敬禧[16]《灾异续笔》

三十五年八月,城东北三处火同时,烧五百余家。《灾异续笔》

四十三年,常德大旱,冬饥。《府志》

四十四年春,大饥大疫。《府志》

五十一年,武陵大水。《府志》

五十二年,三月至六月多火灾。《府志》

五十四年,武陵大水。《通志》

五十七年,武陵大水。《通志》

嘉庆七年(1802)秋,旱。《府志》

十年六月,雨黑水。《志稿》

十一年,大水。

十二年三月,武陵大水。

十三年,大旱,饥,斗米钱八百。民间钱荒,所行皆鹅眼、榆荚之数《府志》。县北村民析薪,木理成“天下太平”字。《府志》

十四年,县北文江渡民田麦穗两歧。《府志》

十六年,旱。《府志》

二十一年,大水,西堤决。

道光十一年(1831),大水,城东、西堤俱决,漂没居民不可胜计。七月十四日,光绿。

十二年,大饥大疫,道殣相望,殍亡以万计,民户多绝。

十三年,水。

十四年,大水。

十五年,大旱。

十七年至二十四,递有水患。

二十二年六月,有星昼见,由东北直指西南。

二十三年,府城地震。

二十六年,大雨,雹伤稼。

二十八年六月,大水,西堤决,漂没民庐无数。十一月,突有红云四合,大雷雨。

二十九年三月至五月,大雨,水暴涨,官、私堤垸尽溃,漂溺民居无数。大饥,斗米钱八百;大疫,殍亡相继,民户多绝。

三十年七月,地震。

咸丰元年(1851)至五年,岁有水患。

二年七月,彗见西方。

三年三月及六月,阴霾蔽天,日色无光。二月二十七夜,有星大如碗,色白,东南流,有声,光长二丈余,尾赤,久之,复作数小星。

四年,粤贼陷城详见《纪兵》。十一月,自辰州以下,水沸立,塘堰皆然。

六年,旱。

七年七月,蝗飞蔽天。

八年,蝗,不为灾。时知府葆亨率属吏躬履四乡,督民禽扑,悉坑之。又购献蝗蝻日数十百斛。以是,蝗无遗种,不足害稼。是秋,遂大熟云。八月,彗见太微垣。

十年九月,大水。六月,有牛五足,一出于背。十二月,大冻,冰凝,树木压折无数。

十一年二月,前乡沙溪坪民妇陈氏一产二女一男。五月,大水,彗见文昌、少辅间。七月六日,云骤起西南,如烟火状。大风、雷,暴雨如注,坏屋覆舟,溺毙百余人。府学大成门风扑其一,吹折提署旗竿。八月,有妖人翦发辫,邑人大恐,桃源旋获教匪,伏诛,民始定。

论曰:子产有言“天道远,人道迩。异常之事,君子多慎言之。”武陵上承五溪,下阻洞庭,春、夏恒苦水,入秋则沙滩淤涸,又易致旱。水、旱之在吾邑,谓之异常不得也。

国家轸恤民命,屡沛恩膏[17],而堤防之曲筑、河渠之雍遏,依然如故。天道邪?人道邪?君子宜知所辨矣。

【注释】

[1]休咎:吉凶、福祸,美恶。

[2]氛祲:妖气。

[3]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4]灾衅:指祸端。

[5]骈穗:指并生的双穗。古人以为祥瑞。

[6]康阜:安乐富庶。

[7]《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8]《符瑞志》:儒教文献,记载符命、祥瑞的志书,仅见于《宋书》和《南齐书》。

[9]榇木:梧桐树

[10]《宏简录》:明代邵经邦所著,本意欲续郑樵《通志》,而仅编成唐、宋、辽、金诸朝纪、传。

[11]樛结:互相缠绕。

[12]郛:古代城圈外围的大城。

[13]麕:獐子。

[14]《府志》载:军士射之,箭不入。

[15]《东华录》: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通称《蒋氏东华录》。后潘颐福辑咸丰朝《东华录》,王氏亦加以增补,凡100卷。加自辑同治朝《东华录》100卷,合称《十一朝东华录》,俗称《王氏东华录》。

[16]王敬禧:字孝承,一字南陔,号春墅,武陵人,诸生,有《诗教堂集》。

[17]恩膏:犹恩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