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坛 县西城外一里。明洪武二年(1369),知府张子俊建。正德四年(1509),荣藩迁于城内。国朝康熙十七年(1678),知府胡向华仍迁今处,撰碑纪其事。见《艺文志》《府志》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 县东城外二里。知府胡向华建。《碑记》见《艺文志》《府志》
常雩[1]坛 无定所。
先农坛 县小西门外。《通志》
厉坛[2] 北城外。明知府张子俊建。正德二年,知府陈希文、知县应能以南城之养济院并入。《贺志》
八蜡庙 城东一里。今废。《龙志》
龙王庙 西城外石柜。
火神庙 西城内。一名“火星池”。嘉庆十一年(1807),知府应先烈改建。又民建二:一在府城隍庙右,一在北城外,内有丹阳楼。《府志》参
府城隍庙 东城内。明知府张子俊建。时以助国有功,建勅书楼于庙前。国朝康熙时,知府胡向华重修。乾隆(1736—1795)时,知府耿兴宗复修。有《碑记》。《府志》
县城隍庙 县治西北。康熙五十三年鼎建。嘉庆十六年,知县许绍宗修。《府志》(www.xing528.com)
关帝庙 县治东北。明天启(1621—1627)时燬,邑人杨鹤捐资倡修。国朝乾隆(1736—1795)时,知府叶馨重建。又五处:一在大高山巷、一在小西门内、一东城外、一西城内、一北城外。《府志》
文昌庙 在北城内仓房巷。嘉庆十二年(1807),知县陈佐拓敬惜堂址鼎建正殿。十五年,知府应先烈、知县许绍宗筹资落成。又四处:一提督署西北、一火星池左,道光二十五年(1845)补修;一小西门内,嘉庆十二年补修;一东城外百胜巷,道光四年重修。《府志》
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四祠 在学宫黉墙内。府县同。《府志》
旗纛庙 卫治后,祀牙纛之神,久废。今霜降日祭于提署大堂。
昭忠祠 在府治东大高山巷内,嘉庆八年建。
马王庙 二:一提署内、一北城外。咸丰四年(1854),兵燬。《府志》参
土地祠 县署大门内。
都土地祠 府治后。《通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