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用和效益计算范围的一致性原则。为了正确评价项目的获利能力,必须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的一致性原则。如果在投资估算中包括某项工程,那么因建设该工程而增加的效益就应该考虑,否则,就会低估了项目的效益;如果考虑了该工程对项目效益的贡献,但投资未计算进去,那么项目的效益就会被高估。只有将投入和产出的估算限定在同一范围内,计算的净效益才是投入的真实回报。
(2)费用和效益识别的有无对比原则。有无对比是国际上项目评价中通用的费用与效益识别的基本原则,项目评价的许多方面都需要遵循这条原则,财务评价也不例外。所谓“有”是指实施项目后的将来状况,“无”是指不实施项目时的将来状况。在识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时,需注意只有“有无对比”的差额部分才是由于项目的建设而增加的效益和费用,即增量效益和费用。有些项目即使不实施,现状效益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如农业灌溉项目,若没有该项目,将来的农产品产量也会由于气候、施肥、种子和耕作技术的变化而变化。采用有无对比的方法,就是为了识别那些真正应该算作项目效益的部分,即增量效益,排除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效益。同时,也要找出与增量效益相对应的增量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项目投资的净效益。
有无对比直接适用于依托老厂进行的改建、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停、缓建后又恢复建设的项目增量效益分析。对于从无到有进行建设的新项目,也同样适用该原则,只是通常认为无项目与现状相同,其效益与费用均为零。(www.xing528.com)
(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国际通行的财务评价都是以动态分析方法为主,即根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考虑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和费用,采用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评价指标。我国于1987年和1993年由原国家计委和原建设部发布施行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版和第二版,都采用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制定出一整套项目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2002年由原国家计委办公厅发文试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同样采用了这条原则。
(4)基础数据确定中的稳妥原则。财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财务评价中需要的大量基础数据都来自预测和估计,难免有不确定性。为了使财务评价结果能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避免人为的乐观估计带来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投资决策需要,在基础数据的确定和选取中遵循稳妥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