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路宜居:浓墨金黄烤烟

康路宜居:浓墨金黄烤烟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当地人丁有忠说:那时的路居,栽种黄烟成了一条主要的致富之路,人们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起房盖屋,或者是买田买地,都依靠黄烟的收入。路居的经济因为“黄烟”而一度兴旺发达起来。这引起了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关注。从此路居的烟草进入了烤烟时代,用现代烤房的烘烤方式代替了原始的竹篱笆晒烟方式。更令人欣喜的是,“大金圆”在路居一带试种后,获得了梦幻般的成功,这

康路宜居:浓墨金黄烤烟

在21世纪的今天,烟草作为一种充满争议的消费品,走过了它富有传奇色彩的数百年历史,构成了一部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的历史“活剧”。事实上,云南是最回避不了这部“活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南“秘史”的重要篇章是由这部“活剧”演绎而成的。在路居采风时,我们就亲眼看见“书写”在海边村施渣、小街子村的光坟头、洪家营、张营一带的田间地头的一页“烟草秘史”。

其实,云南与现代意义的烟草种植、加工、销售的历史结缘的时间并不长。在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之后,英、美、法的香烟直接进入了云南,边疆人民才真正“体验”到了烟草的魅力。而在之前,人们认识的云南烟草几乎只有通海的“黄烟”、路居的“刀烟”等土著烟种。而通海“黄烟”的生产基地很大一部分来自路居。那时,路居人只会把他们栽种的土烟叶从地里打摘回来,一叶一叶地夹在篱笆之间,放在阳光和空气里自然晒干,然后分类打包,人挑马驮地运送到附近的通海古城,销售给那里的烟铺,再由那里的“推烟”师傅精心加工成烟丝,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澄江、盘溪、元阳、磨黑、普洱等地,供那里的烟民吸水烟或吹干烟之用。开始的时候,路居人觉得栽种土烟有利可图,一亩地出产干烟250至300市斤,销售给烟铺后,可以换回700至800市斤大米,比栽种其他农作物的收益更好。据当地人丁有忠说:那时的路居,栽种黄烟成了一条主要的致富之路,人们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起房盖屋,或者是买田买地,都依靠黄烟的收入。当然,栽种黄烟是相当辛苦的,路居流传着一首歌谣:“路居坝,半夜起来打烟杈,半节篮子腰中挎,天不怕来地不怕,只要年终收入大”,就是当时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

后来,有几个路居人从通海那里发现了加工烟丝的秘密,也慢慢学会了制作“大榨”“小榨”和推刨等加工烟丝的工具。他们严格按照悄悄学来的技术要领,把烟丝加工的每一个程序或步骤,几乎做到了完美无缺。据说,加工烟丝的第一步是“润烟”,也就是为干烟喷水,目的是让烟叶的软硬度达到最佳状态,以利于下一步推切烟丝。“润烟”的房间简直就是一个密室,墙体要用石灰涂上,地板是用“三合土”锤筑而成,同时还要在上面敷上一层泥状的牛屎,待牛屎风干后,就成为地板的天然保护膜,让沙土或灰尘不至于掺和到烟叶中。“润烟”的时候,先把干烟叶一层一层地铺在地上,然后根据烟叶的干湿程度,小心翼翼地喷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反复翻动两三次,让叶面上的水分更加均匀。接着,用草席盖上,犹如为烟叶之间接通热气和地脉一样。在那一天,推烟师傅常常在夜间起来看望那些烟叶,全神贯注地观察它们、抚摸它们,甚至与它们“说话”,似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第二步是“上油”,也就是在烟叶上涂上一层植物香油。上油时,推烟师傅的每一分钟都是引人入胜的,他用一把小刷子,轻轻沾一下盆里的香油,然后一一刷在烟叶上,动作极其缓慢,而且很有情调。错落有致,徐缓进行,慢慢享受,没有来自内心的压力,也没有来自外部的恐惧。可以想象,推烟师傅的感觉是极其美妙的,仿佛从时间之外,一步一步进入时间之中,在一种无比从容的状态中,他找到了烟叶所具有的质地和颜色。

第三步是“上榨”。“榨”是一种类似于老虎凳一样的压榨工具,有“小榨”和“大榨”之分。在推烟之前,先上“小榨”,即运用这种工具把烟叶压成块状,然后再把块状的烟叶紧紧压在“大榨”上。至此,万事已经俱备,自然进入最后一道工序—推切。那个时候,往往是师徒同时出动,师傅站在“大榨”前面,俯身掌控着一种专门用来切烟的工具—推刨,而徒弟则骑在“大榨”上,用力拉动推刨。师徒俩像着魔一样,在一种内在力量的控制下,压制着、抵抗着、收敛着、释放着、冲刺着……他们力求让每一刀都能为烟叶开掘出最接近艺术的节奏、气象和图画,让每一刀都是一种发现,让每一刀都能切割出同样精细的烟丝,他们把烟叶的形象、功能和作用,升华,再升华,以致使原来的形象完全消失了,又从消失的地方生长出另外一种带有决定性的东西—黄灿灿的烟丝。整个过程,师徒俩都是把别人视为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那些进入他们大脑的光亮,失去了它本来的真实,变成了一种意境、一种时态、一种诗性物质。或者说,那些不明不暗的光亮,使师徒俩看到了一种仅属于他自己内心的时间,这种时间如同一团金丝,在他们手中一一被抽出来。他们驾驭着这种时间,随心所欲地抓住它们,又漫不经心地放弃它们,他们的面部表情随着这种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他们的手臂和手指的动作而幻化出不同的光泽、影像和意义,更随着烟叶的“知觉”深入而产生出丰饶的时间感、生命感和幸福感。他们也一步一步向着那可能是天堂般的明净或者金黄的事物逼近,难怪他们一拿起推刨,就如同进入了梦游的一天,让诗意和金色同时漫过他们的眼帘。

在路居人掌握了推烟技术之后,先后在东海边村、西海边村、小街子村、双龙村、河上村、梅竹村、龙潭村、张营等地,出现了加工烟丝的铺子,“烟榨”也由30多架发展到300多架。其中,仅东西海边两个村,就有280多架“烟榨”。路居的经济因为“黄烟”而一度兴旺发达起来。

几十年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华战争的烟火迅速引向中国内地,云南从此成了抗战的大后方。为了让广大烟民不至于在忍受战乱的同时再忍受断烟之苦,同时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从1941年起,云南开始引进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烤烟品种—“金圆”烟。最先在第一种植区富民、武定、禄劝和第二种植区澄江、玉溪等地推广。结果,由于玉溪是云南晒烟的老烟区,土壤、气候最适宜烟草生长发育,再加上这里的农民善于耕作,终于种植出全省品质第一的烤烟。但是,“金圆”烟经过几年的栽培之后,品质退化非常严重。这引起了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关注。龙云请云南锡业公司董事长缪云台先生拿出30两黄金,亲自交给当时在澄江帮助中国抗战的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委托他直接从美国弗吉尼亚州买到了真正的好烟种—“大金圆”。

1944年,路居中坝的王学书、丁家贵到县城参加了烤烟栽培和烘烤培训班,回乡后就在当地建盖了三个烤房。从此路居的烟草进入了烤烟时代,用现代烤房的烘烤方式代替了原始的竹篱笆晒烟方式。更令人欣喜的是,“大金圆”在路居一带试种后,获得了梦幻般的成功,这一烟种似乎与这里土地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很快与路居建立起了最和谐最真挚的血肉联系。这种烟苗一下地,就长得枝叶茂盛,茎干健壮,产量特高,平均亩产达160公斤。这些烟叶经过烤房烘烤之后,不仅色泽味道俱佳,香气纯净浓厚,而且尼古丁含量适中,燃烧性能特好,一切都恰到好处,似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路居人把这种烤烟投放到澄江的卷烟市场之后,迅速成为澄江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当时的人们都感到很奇怪,“大金圆”怎么如此厚爱路居这片土地,这里仿佛就是它的“老家”和“天堂”,对它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它的种子一进入这块土地,就像着了魔一样的生长。

▲色泽金黄、油润丰满、清香醇厚的路居烤烟。

▲烟农正在翻检烟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外的烟草专家在玉溪大地上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云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烟草种植区,而玉溪一带又是云南最适宜烟草生长的地方。这里的自然条件与同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美国、巴西、津巴布韦几乎一样。而烟草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古老植物,偏爱气候温暖湿润、土质偏酸性而疏松的地方。路居的气候和水土正好具有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满足烟草的上述需要。特别是当烟草在它的生命成长中进入最旺盛的时候,水是它最迫切的养料,一株烟草在一昼夜里要消耗1公斤水分。这个阶段,每个烟叶的含水量高达80%至90%。而路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又适值雨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烟草吸收水分和积累物质养料。白天,艳阳高照;夜间,暖风轻拂。这一切使烟叶能够自然舒展,从而获得细密的质地和均匀的色泽。可以说,路居是“大金圆”这一古老植物一直苦苦寻觅的“乐土”,是它们梦中的“天堂”。

从此以后,这里的烟叶一直是云南的“明星”,风光了数十年。虽然在1950年试种过“多叶烟”和“人民6号”等品种,但无论产量、质量都不如“大金圆”,因此路居的烤烟种植至今仍以“大金圆”为主。(www.xing528.com)

现在,玉溪人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件往事还保留着最美好的记忆,常常用一种无比自豪的语气讲述它。那是1953年,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的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我国烟草行业的精英和应邀出席会议的苏联、西德、日本、法国的烟草专家,对全国各地送来的烟草进行品吸鉴定之后,河南省的烟叶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而且得到了100分的满分。无疑,当时的河南是烟草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全国“烟草大省”和“烟草王国”,获得这样的荣誉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正当人们把钦佩的目光投向河南人的时候,玉溪的烟叶从遥远的云南运到了。当全体参会者看到那些就像从神话中飘来的“大金圆”烟叶,呈现出罕见的纯正金色,散发着诱人陶醉的芳香时,大家都有一种惊呆了的感觉。经过冷静的评吸之后,大家一致认为云南玉溪的烟叶,色泽金黄,油润丰满,清香醇和,这才是全国最好的烟草。评委们兴奋地决定,破例在100分的基础上为云南烟叶加8分。大家都为云南烟草的108分喝彩,云南烟草真是一鸣惊人,后来居上。我们现在猜测,那些为云南赢得108分的梦幻烟叶,也许有许多是路居的“大金圆”。

▲进入麦秋季节,在草长莺飞之间,看见那些烟苗在养料充足的田间地头,已是株高叶大,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气宇轩昂。

▲我们放眼一片起伏跌宕的烟地,叶片迎风摆动,波澜起伏,与蓝天白云构成相映成趣的织锦般的动人的画面。

1969年,路居从路南(现在的石林县)引进“红花大金圆”品种。经过试种之后,发现这个新品种所产的烤烟,无论产量和品质,还是抗病能力,都优于“大金圆”烟,因此“红花大金圆”从此成为路居烤烟种植的主要品种。1972年,路居又从玉溪引进“斯佩特”品种,虽然产量上去了,但烟叶的内在品质与“红花大金圆”相比,就相距甚远了。1987年又引进“77089”和“NC82”等品种,但很快就被淘汰了。1988年,路居又推广种植了K326和云烟2号等几个新品种,经过玉溪卷烟厂对烟叶内在质量进行化验和论证之后,认为新品种仍不如“红花大金圆”。1989年,路居开展烤烟品种调整,在山区、半山区和气候寒凉等村寨,以种植G28品种为主;在土壤肥沃的坝区则以种植“红花大金圆”为主。即使到了1995年末,路居的烤烟种植为了适应大多数卷烟企业的需要,以种植K326为主,但依然没有完全取代“红花大金圆”。

▲烟农喜获丰收

据介绍,这一带的烟草种植一般在每年春节之后,就要与时间赛跑,抢抓节令,严格按照烤烟栽种的规范和工序,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精心育苗、移栽、除草、施肥、封顶、打杈……因此,当我们于8月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又进入麦秋季节,在草长莺飞之间,看见那些烟苗在养料充足的田间地头,已是株高叶大,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气宇轩昂,其上按照合适的顺序生长着美丽而修长的淡绿色的叶片。叶面舒展,叶顶尖尖,如伞一样地开放在茎杆周围。它们的根是庞大、发达而厚实的木本根,深入土中,可谓根深叶茂。那个时候,我们放眼一片起伏跌宕的烟地,叶片迎风摆动,波澜起伏,与蓝天白云构成相映成趣的织锦般的动人的画面。

在烟农眼中,这种景象其实就是一波接一波的“黄金波浪”,是自然为人类送来的一件珍贵礼物,是让烟农们着迷的“金叶”或“摇钱树”。这样的“金叶”,其时还只是一片片淡绿色的叶子,等待着烟农去采摘。当烟农们根据每一片烟叶不同的成熟度,在它们的最佳时节采摘回去,经过烘烤之后,就魔术般地变成了金黄色的叶子。

▲当烟农们根据每一片烟叶不同的成熟度,在它们的最佳时节采摘回去,经过烘烤之后,就魔术般地变成了金黄色的叶子。

▲烟叶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特殊的精神、特殊的财富和特殊的文化

这样的“金叶”,理所当然地为“国烟”做出了贡献。我们所知道的“大中华”,不仅使用云南的烟叶,而且使用比例竟高达55%以上。其他如“大前门”“红双喜”等全国名牌香烟也争相使用云南的烟叶,其比例也不低。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云南省烟草学会秘书长张德佐先生说:今天中国所有的名牌卷烟的配方中都有云南的烟叶。甚至可以说,中国生产的所有卷烟都要用到云南的烟草,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而已。我们掌握的比较确凿的证据是,河南中烟集团已把路居生产的烟叶作为核心配料。

现在,我们走在路居的大地上,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花园,阳光暖融融的,让这片烟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好像潜藏着深深的魅力。我对此充满了无尽的想象,这片最金黄的叶子!它们亲近边疆,亲近路居,它们将一直在路居这块最丰润的土地上生长着,它们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特殊的精神、特殊的财富和特殊的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