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现状空间综合评价

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现状空间综合评价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企业发展现状评价黄河路地区现状制造业在企业数量、用地面积上均以设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门类为主。占地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黄河路地区东南部,占地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黄河路地区中部和南部。2)空间品质现状评价黄河路地区的整体建设密度、强度偏低。图6-11黄河路地区内企业发展分片区的情况差异图6-12确定黄河路地区内的板块格局与发展时序

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现状空间综合评价

现状空间评价的总体思路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充分结合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统筹考虑周边各类要素的影响程度;寻找现有功能与发展方向之间的共同点和差距;兼顾转型功能的重要性和空间更新的可能性(图6-8)。

1)企业发展现状评价

黄河路地区现状制造业在企业数量、用地面积上均以设备制造(占数量的30%和面积的33%)和纺织服装(占数量的11%和面积的8%)等门类为主。各类产业整体上混杂布局,其中纺织印染类企业集中于东北部,装备制造产业则在南部分布较多。相关类别产业集聚度较低,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占地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黄河路地区东南部,占地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黄河路地区中部和南部。总体而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交错分布,企业进一步扩容难度较大(图6-9)。

黄河路地区发展较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门类。这些企业均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的考虑,但是普遍表示因搬迁成本较高,暂无明确扩容计划。同时这些企业内部均正逐步向研发、孵化等综合职能转变。黄河路地区已经转型的企业功能上主要集中在物流、孵化器以及电商、标准厂房等类别,这些企业通过租用厂房、重新出让等方式获得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普遍收益不高或需长期补贴。部分企业有进一步转型的考虑,但缺少规划引导和明确的思路。

2)空间品质现状评价

黄河路地区的整体建设密度、强度偏低(表6-6)。其中东北部印染园区空间品质和建设质量相对最差;中小企业空间建设强度高,但环境品质、建筑质量较差;而大企业建设强度普遍较低,但建设品质相对较好,搬迁成本较高。从绿色开敞空间来看,澡港河等重要特色空间利用较差,景观品质不高,仅有汉江路、黄河路、河海路、太湖路、长江路等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沿线景观相对较好,其他道路和片区内部相对封闭,品质较差。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目前非常欠缺,现状仅有两所学校、两家门诊和两处小商店,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引进人才和员工日常生活需要。在黄河路地区内,公交线路少且班次时间间隔较长,且大部分公交线路都是只经过区内的交通性干道,无法为内部的企业员工服务(图6-10)。

图6-8 黄河路地区现状空间评价的总体思路

图6-9 常高新黄河路地区企业发展现状评价(www.xing528.com)

表6-6 江苏省对于产业园区空间要素的规定及黄河路地区的现状

图6-10 黄河路地区空间品质现状评价

总体上看,黄河路地区内不同发展情况的企业在空间分布上较为混杂,但表现出一定的分区特征。东北部印染园区综合质量最差,亟待借助更新实现空间品质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东部黄河路至汉江路片区与城市关联最紧密,企业自身对于城市开发有较高认可度,企业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黄河路以北片区有部分大企业分布,发展品质较好,但也有部分较差企业穿插,可以进一步植入更新功能。西南部片区除个别大企业外,总体空间品质不高,部分企业需要实现空间的整合。两片中小企业集中区相对经营状态较差,但厂房数量较多且租购成本均较低,具备市场自发更新的可能,是未来存量土地更新的重点地块之一(图6-11)。

3)未来发展潜力评价

综合考虑主要道路、交通节点、地铁站点(根据规划)、周边要素(初步认定高铁站和高新商务区为周边重要因素)、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等重要的空间影响因素,对黄河路地区内部进行发展潜力判别,将黄河路地区分为西北、高铁南、黄河路与汉江路间、东南和西南五个板块:西北板块沿高铁站周边整体处于开发潜力较高的区域,可以与高铁周边开发进行整合,布局服务业;高铁南板块沿长江路两侧,相对开发条件更好;黄河路与汉江路间板块通过黄河路、汉江路与高新商务区及中央艺术公园建设对接,适宜布局城市相关商贸业;东南板块与城区发展临近,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西南板块现状周边项目带动能力有限,主体切分较细碎,在更新时序上应考虑适当延后(图6-12)。

图6-11 黄河路地区内企业发展分片区的情况差异

图6-12 确定黄河路地区内的板块格局与发展时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