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调整型收缩,是指城市为了应对城市当前与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主动调整发展模式与路径,改变传统外延扩张性的发展模式,收缩或局部收缩城市的发展空间,或者收缩城市原先的规划框架和规模,从而实现更加聚焦、紧凑的增长,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调整型收缩的城市未必陷入了明显的衰退,有些甚至是尚处于高速的增长过程之中,主要是城市政府主动采取积极的策略来进行控制和应对,避免城市的简单粗放发展,以实现更可持续、更高品质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
在中国采取调整型收缩策略的城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因为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产业等的变化,从而主动转型、升级原有的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园区与旧城空间等存量用地的升级改造,收缩城市过大的发展框架,修正原先不切实际的规划蓝图。例如近些年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制造业强市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诸如加快传统产业用地更新与业态升级,将闲置用地调整为公共设施或绿地,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顺应外来人口减少的趋势以提升就业人口质量等,就是很好地反映了城市政府务实的态度、主动的收缩策略;另一类是城市过度集聚导致空间不经济,住房、交通、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严峻,必须主动采取措施来控制城市规模的无限增长,甚至是采取“反城市化”的强制手段向外疏散人口与产业,最典型的就是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的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控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模的扩张。此外,例如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的要求,缩减低效工业用地比重,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新一轮的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也提出要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的路子,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这些城市的规划都主动提出了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减量规划)的理念,这些都属于典型的调整型收缩。(www.xing528.com)
应该说调整型收缩是城市发展中及时采取的明智之举,未必需要等到衰退真正、全面发生时才被动应对,而是提前预判、主动出击,让城市发展顺利地实现模式转型、路径转轨和质量升级。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根据国际、国内大的发展形势变化,中国未来必将有众多的城市面临着收缩甚至是衰退的压力;另一方面,相比于西方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级强势政府握有制定城市发展策略、调控发展资源的巨大能力。统筹考虑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面对中国发展内外部环境巨大转变的背景,如果更多的城市政府能够清醒、理智而前瞻地采取主动的收缩策略,将能使得这些城市很好地规避未来可能的衰退风险,有效地降低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