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造一支强强联合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建立思政“金课”的基础上,开放统一在线思政“金课”以及构建的网络资源库,有利于缩减军地高校教学投入,解决现场授课教师短缺的困境,解放教师于繁重的知识讲授中,增加教师科研投入比重,实现研讨式、小班授课,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拓展教师备课素材,提高授课质量,在科研和教学上起到相互促进,实现交叉融合发展的目标。在现代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以及传媒技术的支撑下,思政在线课程与网络资源库如何推广使用,又如何获得受教育者和使用者的认同,是需要我们现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思政教育要借媒体融合与智能算法之东风,实现受教育者的高效覆盖与有效传播。首先,融媒时代促进教育内容快速推广。媒体融合,既是传统媒体求生存向新媒体的拓展,也是新媒体为争夺受众向传统媒体内容的渗透。报纸、广播、电视、公众号、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通用信息平台,新旧媒体的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媒体矩阵,虽然真正的融合力尚未形成,却也足以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快速传播与推广。其次,智媒推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可与接受。信息的传播重点不仅在于覆盖受教育者的数量,更在于信息最终被多少受教育者认同和接受,是否形成传播链上的涟漪效应。智能媒体时代,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推送教育内容,了解受教育者的喜好,进行受众定位,同步受教育者信息需求,即在计算判断受教育者兴趣基础上优选出可被受教育者自我获取的内容,将极大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实现因材施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融媒”还是“智媒”,都需要人工监测辅助。机器算法具有高效、精确、整体性等诸多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其中也隐藏着风险与缺陷。如果完全依靠机械的数据和机器的计算进行内容编写和推送,极易形成“信息茧房”、个性化偏见及碎片化观点,无法实现全面学习、系统学习、形成统一共识,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实现。因此,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出发,在教育内容的过滤、推荐与推广过程中,必须将教师监测与智能算法相结合,实现过程中的动态把关,发挥人的主体性,最终实现受教育者偏好与教育目的的统一。
[1]杜爱.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教案解析[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3:342.(www.xing528.com)
[2]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59.
[3]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