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修辞在西方国家作为一种说服艺术,依靠其巧妙精致,频繁的与权力沟通,成为协调国家利益、社会矛盾、民族关系的制胜法宝。但由于我们对修辞的理解仍然局限于文学的修辞格,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修辞也是半自觉的状态,修辞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打破传统的狭隘认知,去掉对修辞的误解,不要一提修辞就被理解为“巧言令色”、浮夸、华而不实、欺诈,而要将其作为我们求同存异,最大程度达成共识,获取理解的真理之翼来看。
(1)修辞无痕
修辞发展到今天,再也不是传统的将文本修饰得华美绝伦、辞藻艳美的文学修辞,而是要藏巧于拙,不漏痕迹,以避免受众对话语意图的警觉和排斥的策略。修辞无痕使话语更易于被受众所接受,使得受众相信话语的真实性。话语的天然去雕饰、朴实平常更能够获取受众的信任和认可,更能够亲近受众,消除芥蒂。然而这里的“去雕饰”并不是说完全的大白话,不讲求话语的技巧和策略。朴实的话语获取的是受众对话语真诚和真实性的认可,还不等于说服受众,获得最终的认同。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修辞策略,而又了无痕迹呢?
首先,口语化。书面语言往往给人一种精心筹备,过于工整的印象,会提高受话者的警惕,同时并不易于话语信息的理解和接纳。口语化,是更加平实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发话者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随口说出,不拘泥于文章句子的结构,纵使出现语法错误,也不会影响信息的传递,被受话者认为具有更高程度的真实性。比如,我们开始一堂连队关于“官兵一致”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课,选择书面化的语言作为开场白:
同志们,“官兵一致”是我军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需要我们在今天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继续坚持并发扬。其主要内容是“官兵政治平等,干部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干部,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实行有领导的民主,建立自觉的纪律”。
书面化的开场白,中规中矩,但难免过于晦涩,不能够亲近官兵实际,口语化的引入则是拉近授课理论和官兵实际的良策。如:同志们,(将授课题目及书面化的主要内容隐去)从你们参军入伍到现在,咱们每天的吃饭、睡觉、训练(不用生活、训练、学习这样规整的类别划分)都在一块,经历了那么多的考核、作战演练,同甘共苦,互相支持帮助,咱们之间的感情那是没话说!咱们连绝对是“官兵一致”的典范。但是存在问题还是有的,有的同志有问题不直说,指导员、连排长有错误没人指正(将理论具体化,贴近连队实际),这样表面上维护了良好的官兵关系,实际对连队的建设是有危害的。
口语化的表述优势是显著的,但是我们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绝不能完全的口语化,要在适当的语境下使用适当的表述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话语效果,关于语境,笔者将在后面的小节中详细阐述。
其次,隐去结论。我们在进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从结论出发,忽视结论推导的逻辑过程,让本来合理、合法的论点,出现方式略显“霸道”,易被受众反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因为是几十年所信奉的经典和真理,便在教育开始就将结论宣示,给人从结论到结论的逻辑印象。而受众有的是受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兵,有的则是初次接触的新兵,在考虑到我们未来不断增加的“90后”“00后”新生力量,这种表述逻辑是不利于说服教育的贯彻落实的。在实际的教育话语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尝试将结论放到推论过程的最后,或者直接隐去,让受众自己推导出结果,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逻辑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同步,进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军魂是军人心中最亮的灯》[2](参见附录2)的授课中,授课人的授课逻辑是这样的:
上图所示的教案逻辑是清晰地,论证是充分的。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是一节较为不错的授课,但这次授课的各级标题、内容,我们都能轻易地察觉出从结论到结论的逻辑模式,如果我们将逻辑结构改为:(www.xing528.com)
这样的逻辑更加清晰明了,能够调动受众的主动性,带动官兵一起思考,实现逻辑同步,并因这种结论成为官兵自己推导的结果而深入内心,坚信不疑。而不是用自己的逻辑一味地赶着受众往前走,生硬灌输,教育成效较慢。
再次,间接叙事。在很多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如在给思想出现问题的官兵做思想工作时,根据个体差异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来间接启发、开导官兵,而避开官兵所不愿直接面对的问题,能够起到更好的话语效果。原济南军区某旅炮兵团学习、践行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典型王保成,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用“观点+故事+分析+警句”的方法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成功的间接叙事案例:有一个陕西汉中籍大学生战士,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不大注意细节。我就给他讲《茶杯上的“专业”》。故事说的是陕西汉中伟志集团总裁向炳伟先前在深圳打工时给老板倒茶挨批的事。那位老板认为,给他倒茶,就要了解他的习惯,包括习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端茶杯、喜欢喝红茶还是绿茶、喝茶浓一些还是淡一些等等,以便确定放什么茶、放多少茶叶、茶杯放在他左侧还是右侧。细节不周,服务质量就不高,就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生意。向炳伟从中大受启发,此后办事一丝不苟,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这个故事因地缘关系令这个战士感到亲切,引起了他的兴趣,又因“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他启发挺大,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快改掉了好高骛远的毛病。
最后,适当增加感性成分。在我们军队中,教育训练的场合大都是严肃、紧张的,在长期神经紧绷的高压环境中,在教育中适当感性的话语能够舒缓官兵紧张、疲惫的情绪,还能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走进官兵内心,成为官兵心灵导师。例如我们在倾听官兵的思想问题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体谅对方的情感,讲述真实的内心感受,以心交心。官兵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学习中,内心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是十分正常的,教育者用细致、温暖的语言疏导官兵细腻的内心,平复官兵内心情绪,稳定他们的思想意识。
(2)寻找话语“支点”
修辞的支点是所有话语策略的核心,从它出发可以撑起所有相关的观点。比如我们对台湾同胞宣传的支点“同根同祖”,这就是支撑我们两岸同胞经济文化沟通交流的关键。我们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具体操作中,也要竭力去寻找每一个问题的话语支点。例如,当我们面对南海权益问题,我们的支点是“我国南海主权不可侵犯”;当我们面对敌对势力“军队国家化”的叫嚣,我们的支点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我们面对信仰问题,我们的支点是“忠诚”“坚定”;当我们面对“酒绿灯红”的诱惑,我们的支点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支点不是高不可及的标准,而是我们心中都保存着的正义和共识,是一个“应该”层面的支点。
(3)调动认同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对几种认同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笔者认为应在话语身份认同、话语真实性认同的基础上寻求情感认同和利益认同。话语的身份认同是指对于一个话语内容,什么样身份的人最适合去表述传递,所用话语能否贴合其专业、地位、年龄、经验,而不会辜负受众的预期。话语的真实性认同指受众对话语真实性的判断,认同度高则表示话语的真实性越高,认同度低则相反。在这二者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寻求情感认同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是强调通过情感交流来和受众建立亲密关系。利益认同指让话语的受众认识到说话者与其有着共同利益,或者话语的内容与其利益相关,说话者的话语是站在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的。这种认同能够从深层次调动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将国家的利益和受众的利益相连,军队的利益和受众的利益相连,单位的利益和受众的利益相连,集体的利益和受众的利益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