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事迹报告会是典型的话语对主题构建的文本模式。军队中通过树立英模的主体形象,以向广大官兵树立榜样,进而设立工作和学习的目标。以何祥美同志的事迹报告会为例,我们从一开始完全不了解何祥美这样一个人,要通过不同身份的讲述者的话语构建得出一个英模人物的形象。
案例一[10]:
韩昌生:我叫韩昌生,何祥美是我朝夕相处的战友。a我们俩同年入伍,同在一个连队,他是四班长,我是二班长。b 11年来,我们相互学习,并肩战斗,他既是我一直想超越的“对手”,更是我由衷敬佩的榜样。c(1)
何祥美是我们部队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a入伍11年来,他先后掌握了狙击、潜水、飞行、伞机降、车辆驾驶、野外生存等30多种作战技能,是出枪神速、一枪毙敌的“枪王”,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曾40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出色完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等国际性重要会议的安保任务。b(2)
何祥美不仅射击速度快,而且打得非常准。a狙击射击,200米目标,指哪打哪;400米距离,精确杀伤;800米靶子,发发命中。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在即,上级决定从我部挑选一批狙击手执行安保任务,我和何祥美同为选拔对象。选拔考核的条件是,300米外的人像靶,目标距离由射手自行判断,射击部位由考官随机指定,每名射手只打一枪。何祥美上场时,考官要求他打人像靶的左膝盖,那是个直径5厘米的小圆点,肉眼基本看不清楚。b只见何祥美卧倒、据枪、瞄准、击发,一气呵成,枪响靶穿,弹着点距中心点仅3毫米。c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指定为1号狙击手,我被指定为2号狙击手。d(3)
2007年11月24日,军委首长到我们单位视察,听说何祥美枪法准,专门观看他的射击表演。a当时已近黄昏,还刮着大风,200米外的山坡上,头像靶望去只有指甲盖那么大。b就在我为他捏把汗时,“呯”的一声,何祥美开了第一枪,刚一愣神,另一发子弹又“呯”地出膛了。c两声枪响过后,现场一片寂静。报靶员将头像靶扛到首长跟前,大家一看,两发全中:一发命中人中,一发穿过眉心!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d正当我为何祥美松口气时,首长又给他出了个题目,叫他打726米远的人像靶。e懂射击的人都知道,整百米的距离还算好打,这个距离不仅对射手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且还要有高超的弹道计算和风偏修正能力,难度是相当大的。f结果,何祥美三发子弹又是发发命中要害部位。g军委首长见状连声夸奖:“打得好!了不得!”那一刻,我被折服了:这家伙,真不愧为“枪王”!h(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何祥美是一个百步穿杨的优秀狙击手,其实,他陆上作战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a武装越野,部队训练通常只跑5到10公里,他背着20多公斤的装备,一口气跑完27公里,挑战了亚洲人的生理极限;丛林潜伏,他冒着高温酷暑,不顾蚊虫叮咬,在山上连续潜伏3天3夜,创造了我部潜伏时间最长的纪录;悬崖攀登,40米高的悬崖峭壁,他手攀脚蹬、多法并用,飞檐走壁般第一个登上了顶峰。b(5)(www.xing528.com)
2006年9月,部队组织自主对抗综合演练,我连的任务是,48小时内渗透到90公里外的“敌”后获取情报。a连队先后派出9个小组,何祥美率3名队员最后一组出发。b为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导调组派出200多名“蓝军”围追堵截,沿途必经之地都设置了哨兵、巡逻兵,还动用了雷达、热成像、战场电视等10多种侦察装备,“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c何祥美带领队员时而化装潜行,时而穿越丛林,躲避技术侦察,突破合围搜索,一路与“蓝军”周旋。d 30多个小时过去了,正当他们又饥又渴、筋疲力尽,准备找个地方喘口气时,一架“敌”侦察机呼啸而来,此时,他们身边有一个臭水塘,何祥美用手一比画,几名队员迅速潜到泥水里,成功躲过了“敌”机侦察。e刚上岸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小股“敌人”又追击而来,他又带着队员奔袭七八公里,甩掉了“尾巴”。f这次演练,何祥美这一组不仅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顺利获取了情报,而且通过狙击、偷袭等行动,“击毙”了三批“蓝军”,成为演练中完成任务最好的战斗小组。g(6)
何祥美不仅陆地作战功夫过硬,海上作战本领也十分了得。a赤臂游泳和武装泅渡,他的成绩都是优秀,10公里泅渡只需两个半小时。b驾驶冲锋舟和摩托艇,能在六级风浪中穿梭如飞、操作自如。c他参加过“蛙人”集训,掌握了水下渗透、水下射击、水下格斗、水下爆破等战斗技能,还下潜到30米的海底执行过任务。d(7)
何祥美还是个“空中飞人”。a入伍前三年,他就创下了我们部队空中技能训练的纪录:第一年掌握了跳圆伞的技能,第二年通过了难度更大的翼伞实跳,第三年完成了某新型装备的试飞,成功实现了“三级跳”。b现如今,他跳伞,能从上千米高空准确降落在直径5米的着陆圈内;驾驶某新型装备,能超低空飞行到上百公里外执行任务;机降,能从飞机上运用滑绳、软梯等工具,以及悬停跳、掠地飞行跳等多种方式快速着陆。c水上跳伞难度大、风险高,必须在入水前瞬间让降落伞飞离,太高抛伞,人砸在水面会被撞昏;不及时抛伞,人和伞又会缠在一起卷入水中,危及生命。d何祥美能做到全副武装,在离水面一米左右的高度抛掉伞衣,轻松入水。e(8)
一次,何祥美带着学员唐新建驾驶某新型装备进行飞行训练,起飞不久,发动机突然熄火,情况十分危急。a何祥美立即寻找迫降场,可左前方是居民地,右前方是梯田,均不适合迫降。b千钧一发之际,他让前座的小唐松手,自己握紧操纵杆,果断向右做了个180度大转弯,对着机场跑道实施迫降。c这一动作在平时训练时是被禁止的,因为大幅度转弯会形成侧翻,有摔机危险。d但何祥美凭着对装备性能的了解和高超的驾驶技术,成功地实施了无动力着陆,确保了人机安全。e(9)
在这段文本中,话语的主题就是构建,构建一个人物的同时也在构建说话人的身份。在没有了解过何祥美之前,我们并不了解何祥美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的、有着怎样的成绩,当然也更不了解韩昌生的身份、地位、关系等等。但是话语的构建性,不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英雄模范,也为我们构建了发话者的身份和权威。文中的“狙击射击”“精确杀伤”“头像靶”“弹道计算”“风偏修正”“水下渗透”“水下格斗”“水下爆破”等军事专业术语的应用,塑造了韩昌生、何祥美二人的职业身份和身份的专业性。在(1)段落中,我们可以获取韩昌生是何祥美的战友,而且是朝夕相处了11年的战友的有效信息。他对何祥美的了解程度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他对何祥美的描述是有着绝对优势和权威的,因为他是最贴近何祥美的人之一。构建何祥美的身份前必须先要构建发言者自己的身份,而这个身份的构建无疑是成功的。贴近何祥美身边的人不只是韩班长一个人,但偏偏选择他这样的身份来塑造何祥美是有着更加宽泛的意义的。在(3)c中,我们获取的信息是韩昌生不仅仅是何祥美的战友,还是竞赛对手。在(3)d中,我们得知何祥美在狙击射击中打败了韩昌生成为第一1号狙击手,而“我”被指定为2号狙击手。紧接着在(4)中,继续用一个实例证明何祥美枪法准,并由韩昌生口中说出“那一刻,我被折服了:这家伙,真不愧为‘枪王’”。从竞争对手口中的赞美和叹服更加证明这段话语的主角何祥美的优秀。这个文本中,成功地挑选了发话者这个身份,也成功塑造了发话者的身份,而这一切都是为更好地塑造出何祥美的身份。
文本围绕着何祥美的人物塑造,从射击、武装越野、海上作战本领、“空中飞人”来塑造出海陆空“三栖精英”的人物形象。在这次英模事迹报告会中,第二个发言的是何祥美所在部队政治委员,第三个是采访过何祥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文本详见附录1)同样的,这两个发言者,通过塑造自己的身份、职业、地位和与何祥美的关系,分别从个人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成长历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构造和丰富了何祥美的人物形象。同时,为最后何祥美本人第一人称的表述铺垫了可信度和受众的好奇心,也增添了更易于受话者接受的谦逊态度。而整个文本的大背景,是社会上存在的对年青一代的偏见,认为“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草莓一代”,外表光鲜,经不起挤、经不起压,害怕吃苦、不愿付出。而何祥美这样一个“80后”的人物塑造,是对社会偏见的反驳,是对一些固有思想、文本的解构,是在与旧的文本互文的同时创造新文本。何祥美被成功塑造为青年官兵的优秀代表,也自然被视为新一代青年军官的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