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提到过话语交往行为有效性原则:一是真实性,陈述者所描述的要和客观世界吻合,要具备客观真理性;一是正确性,要和社会世界相吻合,具有规范性;一是真诚性,要和主观世界相吻合,具有可信度。在话语交往上要做到真实、正确、真诚。
由于军队高于一般标准的纪律管理和制度要求,在话语真实性问题上要优于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会出现偏激的、失真的诋毁国家、党和社会。但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需要防范出现过激言论、政治立场偏差以及夸大负面消息等问题的出现。防范个别教育者对军队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夸大,散播负面情绪等现象。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教育者如果因为自身遭遇不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负面言论,或者心存芥蒂有意回避问题,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教育者自身就存在怀疑和困惑,教育者本身自然而然地转换成需要接受教育的被教育者。另一方面,存在不公现象应当主要改变客观存在,同时改变主观观念。这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标本兼治才是正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重拳反腐,不回避问题,不懈怠改革,军队从上到下正风肃纪、大快人心。直面腐败问题,承认错误的存在并及时改正,是一种最好的解答,也是是非观念的最好宣扬。
在正确性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用语不精准的情况。话语首先要真实,真实反映客观世界。但是,反映客观问题存在用语高低之分,有适当不适当之分,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比如一名战士在训练、工作、学习各方面都表现很好,但是因为性格内向和其他战士比较疏远,导致民主评议较差,入党受限。作为基层政工干部的指导员需要与其谈心以鼓励该战士不气馁,勇于改变自己,主动融入大家庭,获取其他战士的认可。如果谈话是以上级对下级的口吻,一味地对其进行质问、批评、责怪,不但不能促进战士改进,还有可能导致战士积极性受挫。通常,先肯定再否定,是正确的话语方式。针对这名战士的问题,基层指导员能够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地对待这名战士,肯定优长,鼓励弥补短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这名战士而言,会终身受益,或许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部队上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理应在日常工作、教育与生活中更加懂得教育的规律和用语的方式方法,但是,实际上却存在不如意的情况,笔者就曾亲历一次失当的话语交流。笔者曾于某军校任教,因智齿发炎利用无课时间请假外出就医,因拔牙缝针导致右腮微肿。一次授课结束后偶遇基础部某中层政工干部,该同志见状询问情况后批评道:“偏挑授课期间拔牙!”这位基层干部的用语就是典型的不正确,用语不当。首先,用语失当,在无过错存在的情况下随意批评下级,严重损害了奖优惩劣的标准和原则,话语过于随意主观,缺乏事实依据和合理逻辑,也是微腐败在基层依旧存在的外在表现;其次,话语失真,严重脱离官兵实际,脱离群众,未做到换位思考,更不论感同身受;再次,话语失当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下级的普通对话也是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政工干部,在理应运用安慰鼓励的话语语境中无端指责,极易挫伤工作积极性,造成上下级的对立关系。像这样的基层政工干部和类似现象还很多,一些政工干部并没有在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的科学认识,能力和本职工作相去甚远。此类问题的存在也体现出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此外,一些上下级之间的冲突矛盾,甚至会上升为肢体冲突,均是因为话语不当失真引发的,而话语背后所反映的是严重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www.xing528.com)
军队有着严密的上下级制度,但也有着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需要平等对话的,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实现教育效果。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对教育主体关心不够,话语目的错位等问题。很多部队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了集体上课、学习、教育,忽视了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个体了解不够、关心不够。同时在话语目的上的错位往往会引起官兵的疏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