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运用定性研究外,通常还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由于定量研究的科学化倾向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契合,自19世纪后期以来,定量研究很快取代了思辨研究的位置,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主导性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强调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的处理与解释上必须具备严格的形式。因此,定量研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定量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1.定量研究的含义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彼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辉煌的成就面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由喜爱而走上了崇拜,进而形成了科学主义。在科学主义指导下,无论是自然还是人都成了科学方法作用的对象,科学成了世界的主宰。科学主义在社会领域的盛行,导致了定量研究在社会研究领域的广泛运用。
德国学者梅伊曼和拉伊在20世纪初提出并创立了“实验社会学”,他们认为实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通过对事实的实验研究、分析结果,从中推导出各种社会原则,用以指导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此同时,随着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人们更强调用严格的观察、统计、实验来研究社会。法国心理学家比奈-西蒙于1905年公布的《智力量表》,标志着智力测验运动的诞生,它借助于对人类智力的定量描述,在现代社会的“科学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桑代克则提出了“所有的存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强调要对所收集的信息做精确的定量处理。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绝大多数社会研究是定量取向的,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定量研究的全盛时期。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现代化的技术成果运用到社会研究领域之中,定量研究的地位又一次提升,斯金纳的“机器教学”理论更是使社会研究中定量化倾向走到了极致。
定量研究是指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它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2.定量研究的特点
定量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强调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定量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定量研究者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研究,以便把研究目标以外的种种影响排斥在研究之外。②定量研究主要应用量化的方法。定量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是“非人的手段”(如量表、问卷或实验),资料是可测量、可统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概括性的、普适性的、不受背景约束的。③定量研究只关注事前与事后的测量。④定量研究主要运用演绎法,自上而下地形成理论。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在研究开始就具有明确的问题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预先设计好的、阶段明确的计划。⑤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互独立,彼此分离。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几种主要的定量研究方法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统计分析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主要是:问卷省时、省钱省力;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失误;具有很好的匿名性。问卷调查法的缺点主要是:问卷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获得的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达到问卷调查的目标,必须做好问卷的设计。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步骤:①问卷的初步探索。要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一步工作并不是马上动手去排列调查的问题,而是要先做一定的探索性工作。即先摸摸底,熟悉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以便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和可能的回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②设计问卷初稿。经过了探索性工作后,我们就可以动手设计问卷初稿了。③问卷的试用和修改。问卷初稿设计好后,不能直接将它用于正式调查,必须对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和修改。试用这一步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对于大型调查来说更是不可或缺。
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一份完整问卷的基本结构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①封面信。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在封面信中,我们应该说明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②指导语。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有些问卷的填答方法比较简单,指导语很少,常常只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即可。③问题及答案。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只提问题不给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不同特点,研究人员常常把它们用于不同的调查中,比如在探索性调查中常用开放式问题构成问卷;而在大规模的正式调查中,则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构成问卷。④编码及其他资料。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完成后再进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除了编码以外,有的问卷还需要在封面上印上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有关内容。
在设计问卷时,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注意问题的数目。一份问卷应该包括多少个问题,这要依据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等各种因素来决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来说,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能够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②注意问题的顺序。在安排问卷中问题的次序时应遵循下列常用的规则: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③注意“相关问题”的设计。所谓“相关问题”,我们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即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在问卷设计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只适合于样本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比如,“你有几个孩子”这一问题,就只适合于那些已经结婚的调查对象。因此,为了使我们设计的问卷适合每一个调查对象,我们在设计时必须采取“相关问题”(或称为后续性问题)的办法。④其他要求。在设计问卷时,还需要注意:问卷中的问题要简短、准确;避免双重提问;提问避免带有倾向性和诱导性;不要直接提具有敏感性或威胁性的问题;所提问题不得超出回答者的能力;问题中不要用抽象的概念;等等。
2.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指从所要调查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这种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代表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取的这一部分代表就称为样本。
按被抽取机会是否相等,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①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随机原则完全排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使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到。其优点一是抽出样本的分布情况接近总体,样本对总体研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二是有助于调查人员准确地计算抽样误差,并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的精度。②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从方便出发或根据主观判断来抽取样本。其优点是非随机抽样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做探索性研究。不足之处是非随机抽样无法估计和控制抽样误差,无法用样本的定量资料和采用统计方法来推断总体。
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调查费用较低、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注意:①调查对象是部分,不是全部;②调查样本是随机抽取,不是主观确定;③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而是推断总体;④随机抽样的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www.xing528.com)
抽样调查的作用主要是:①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最宜用抽样方式解决。如对有破坏性或损耗性质的商品进行质量检验;对一些具有无限总体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对森林木材积蓄量的调查);等等。②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可节省费用,争取时效,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效果。③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验证。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经费多,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但调查质量如何?需要检查验证,这时,显然不能用全面调查方式进行。④对调查主体进行连续调查。
在调查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决定是否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①对于要了解其全面情况但又无法进行普遍调查的社会事物或现象,常使用抽样调查。②对于某些社会现象虽然可以进行普遍调查,但如果使用抽样调查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就没有必要采用普遍调查而只采取抽样调查即可。对于具有较高同质性的社会事物或现象,也同样可以用抽样调查来代替普遍调查。③在对普遍调查进行质量检验或补充修正时,常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总是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时,总要尽可能地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如果样本的统计值近似总体的参数值,则这个样本可以称为一个代表性样本(representative sample)。问题是怎样做才可以减少抽样的误差,求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呢?这就需要依据下面的步骤来进行抽样调查:①设计抽样方案;②界定调查总体;③编制抽样框;④选择抽样方法;⑤实际抽取调查样本;⑥评估样本质量。
3.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研究对象因果关系的研究。实验研究特别适合于研究范围有限、研究假设明确、概念界定清楚的研究,更适合于解释性研究,但不适合于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常用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实验可以证实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情境、所产生的效果以及优缺点等。
实验研究法是将调查对象置于非自然状态下,在事先设计的情景下进行实验,然后对比分析。这样收集的资料客观实用,排除了人们主观估计的偏差。同时调查人员可以有意识地使调查对象在相同条件下反复出现,重复试验,以此使调查结果更精确。其主要特点有:①以假设为前提,整个实验过程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②需要控制条件,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③分离实验因子,使问题简单化;④能揭示因果关系,实验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就是按照验证因果关系而设计的;⑤可重复验证,这是实验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是评判实验优劣的标准之一;⑥实验结果以精确的数据说明问题,令人信服。
实验研究的优点主要是:①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③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④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⑤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⑥省时、省力,节省费用;⑦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实验研究的缺点主要是:①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②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③可能会受到法律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如个人隐私、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等;④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太多,难以控制所有的无关变量。
实验研究(设计)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成功地操作以下要素:①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②成功地操纵自变量(实验处理);③科学地观察因变量(实验结果)。实验研究的运用和实施主要应从以上三个要素加以考虑和规划,尽可能增大实验处理的强度,使接受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明显;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减少实验结果的测量误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实验效果。
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是:①确定实验主题和研究假设;②根据研究主题和假设进行实验设计;③建立实验框架,对因变量的测量进行探索性尝试;④执行实验设计;⑤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⑥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检验研究假设。
4.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就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用各种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统计分析就是从量的方面来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通过对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分析,来把握和认识事物质的规定性。事实证明,正确恰当的统计分析,已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分析手段。
统计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描述统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它的基本方法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而推论统计的主要目的,则是要用从样本调查中所得的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情况。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统计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统计分析能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一套精确的形式化语言;②统计分析使抽样调查成为可能;③统计分析有助于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④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较为精确地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设计主要包括专业设计与统计设计。专业设计指选题、建立假说、确定研究对象和技术方法等。统计设计指围绕专业设计确定统计类型、样本大小、分组方法、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收集资料。首先,要注意资料来源,主要包括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指经常性的统计报表(如登记的原始材料、相关报告、工作记录),或者是一时性的材料(如专题调查、相关实验数据)。第二手资料指已公布的资料,如全国、全省卫生统计资料等。其次,要注意资料收集的要求,主要有:①资料收集要完整,观察单位及观察项目要完整(观察单位,即最基本的获取数据的单元,它可以是一个个体,亦可以是一个单位、家庭、地区,或一批样品、一个采样点等);②资料收集要准确,即真实可靠,真实是统计学的灵魂;③资料收集要及时,即强调时限性,如人口普查规定调查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
第三,整理资料。整理资料即原始数据的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进行合理化分组,如按事物的属性或性质进行分组,或者按数据的大小进行分组。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研究目标。
第四,分析资料。分析资料主要包括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用统计指标、统计图表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指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