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各级领导、指导教师、地方工作人员都是辅助人员。在社会实践中要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在分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的充分发挥与解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对学校来讲,应有长期的计划安排,应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年度的工作计划、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或学年的教育计划,实行学分制的高校要规定一定的社会实践学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社会实践有章可循、有计划可依。同时,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作用。第一,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与意义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社会实践以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重,防止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切向钱看”,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第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必须根据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和可能制订出周密的计划和应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实践题目,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能顺利进行,还要给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分析在实践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第三,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要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听取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意见和要求,把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和社会满意作为衡量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标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与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又要善于疏通引导,把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