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桓墀
一、身 世
李宝震先生出生于津门诗礼世家,先辈皆读书,以束修、薪俸为生活来源,虽同盐商李颂臣、李赞臣(天津八大家之一)、实业家李勉之皆同族同谱,而先生一家与上述各户并无财产关系,在经济上属于小康之家,一直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先生祖父李耀奎,中年设帐授徒,并无曹丘,桃李众焉,遇有寒士拜师求学,不仅不索青蚨,还资助书籍笔砚,因此乡里皆尊称为李九爷。1857年中咸丰科孝廉,1862年考取内阁中书,简放福建泉州督学。任职期间,振兴教育,殊多建树,并创办贫民救济院,设举贡书院,捐廉添助寒士膏火,因此颇受士林称赞。在清末腐败年代里,能尽力整饬学风,革除陋习,奖励名儒,提掖人才,实属可贵。退居乡里后,承租学地,建造住房,廉价租与贫苦人居住,使劳动者得有栖身之所,而自己仍过着清贫生活,然对地方义举,仍多赞助。
先生父辈兄弟三人,大伯李鍾璘,前清乙丑科举贡生,补授内阁中书,任方略馆校对。民国以后,因家中人丁繁衍,返津主持家政。二伯李鍾瓒,有父风,幼读儒家经典,总角即能工诗,乙酉捷于乡,考中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由于为人忠厚,深受天津文士、兵部侍郎王文锦青睐,不计家寒职微,以女配之,他得专心文章史学。民国以后,任北京畿辅学堂教习,教学有方,门人多有识之士。
先生之父李鍾瑨,清末入泮后,曾任新内阁科员,精通会计。民国以后返故里,研究国医,与南北名医张颂椒、阎于峰等人切磋医理,虽未尝悬壶应诊,对有求者无不精心治疗,从不收谢仪。先生之母陆鸿达,出生于没落盐商家庭,治家有方,教子从严,生二子,长宝震,次宝巽(年19夭折),虽仅单传,从不溺爱,严格要求,入学时布衣步行,尊师守礼。
先生在几代读书家庭薰陶和父母教导下,自幼颖慧好学,7岁入塾,对古典文学打下深厚基础。1929年考入英国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学书院,依该校制度,成绩优异者可跳班升级,先生在新学书院以两年修毕初中三年课程,且掌握熟练英语,毕业后投考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工商学院预科(相当高中)。又以二年修毕高中三年学业,毕业后,进入大学商科学习,大学毕业时名列第一。课余时间流连天津木斋图书馆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览群书,钻研会计,为工商学院会计财政系首届毕业生,获得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会计学讲师,当时为大学中最年轻教师,与同学感情融洽,对教学认真负责,故深受学生爱戴。
二、工商学院
工商学院是天津成立较晚的高等学府,始建于1921年,原名工商大学,系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建,校长华南圭,有工商两科。1933年8月向国民党南京政府立案,由于当时教育部规定必须三院九系方能称大学,该校只有四个专业,故改称工商学院。
该校在教学上采用了法国比较先进的教育制度,有它独特的一整套办学措施,大致有:一、专家教学。教授多系外籍专家,并聘请在津做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员(工程师、会计师)来校任教,因此教学质量高,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二、教材先进。采用世界各国的优秀教材,使学生能掌握最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毕业后所掌握知识能达到国际水平。三、注重实践。各科学生不仅在校内实验室实际操作,还要到各大公司、工厂实地练习。例如会计练习要用与实际应用格式相同的专门帐册,毕业前还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四、设备先进。学校拥有大量实验设备供学生实习,工学院有机械、化学、物理、材料、金工、电学等许多实验室;商学院国际贸易系的商品试验室和陈列室,至今仍为我国一般商品检验局设备所不及;该学院图书馆中外书籍、期刊尤为丰富。
再有,对学生有四严:一、考试制度严。每学期除期末考试外,特别重视平时成绩,每周六有周考,预先不规定考试科目,因此平时无论对哪一门学科稍有松懈,即不能及格。考场中严禁舞弊,如发现抄袭,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皆计零分,还要受到处分。二、分数制度严。教师评分是否公正,教务长随时抽查。计分方法不同于兄弟学校,以20分为满分,10分为及格,不足10分不及格。三、考勤制度严。教师缺课扣发薪金,学生因病不能到校上课,需有医院诊断证明,否则以缺勤论处。四、生活管理严。学生宿舍每排均设一名舍监,与学生同住,晚睡早起,为学生服务,但不许有任何违纪行为,如发现违纪,轻则处分,重则开除学籍。由于以上“四严”,淘汰率极高,连续几次周考不及格,即影响学期总成绩,中途退学者甚多,每班毕业生能取得学士学位者,不足10人。
李宝震先生正是基于工商学院以上的种种优特长处,而选择报考了该院。他于1933年考入商学院,当时尚未分系。读到第四学年(1936年)被美籍教授斐士(FISCHER)聘任为审计学助教,时常代替斐士教授讲课,受到同学欢迎,亦受到学院领导及教授的赏识。1937年毕业,被留校任教,因已担任过助教,被聘为讲师,是当时会计财政系唯一华人会计学教师。1937年日军入侵,天津沦陷,学院经费不足,先生自编英文手写讲义。从1937年至1941年,他先后讲过“会计学”“统计学”“审计学”“商业实践”等数门课程。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英美籍教授多数回国,聘请华人教授补充。被邀请者,多是南开大学、燕京大学、北洋大学的知名教授。先后在校任课者,工学院有阎子亨、沈理元、谭真、高镜莹、王华棠、林镜莹、刘商凯、张溥等专家及工程师;商学院有袁贤能、齐思和、翁独健、侯仁之、秦佩衍、张伟弢、杨学通等专家及会计师。张伟弢任会计财政系系主任。1942年李宝震先生被升为教授,是年26岁,除授课外,致力于会计学研究,撰写论著。1945年1月,张伟弢教授另有他就,辞去系主任职务,向院方推荐请李宝震先生继任。先生志在科研,本不欲担任行政职务,因处国难时期,义不容辞。接任后,保留了原有教学上的优良传统,聘请有真才实学富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任教,加强学生实际练习,改革不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对爱国的优秀教师,虽在待遇上难以提高,但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对不称职者,无论是华人或外籍人,即刻撤换,虽因聘请时有合同,不得中途解聘,仍须维持到合同期满,再停发薪俸,但为了对学生负责,授课换人,绝不迟延。对招收新生,则重视学生素质。时报考者,多系受日军迫害的爱国学校的学生,如耀华中学、新学书院、木斋中学、广东中学、工商附中等校毕业生。当时在校内虽不能公开进行抗日活动,但在授课时,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因身家亲受沦陷压迫,极易接受爱国思想,对在沦陷区尚能有如此优良学习环境,深表满意,因此学生质量逐渐提高,淘汰率也有所减少。会计财政系毕业生到各大企业供职,院方屡接表扬信件,对推荐供职的会计人员备加赞许。这时期工商学院校誉之高,已达鼎盛。日军对师生的不妥协十分妒恨,将学校四周用电网封锁起来,并强派顾问与教官到校内搞监视及特务活动,对爱国师生进行迫害,如袁贤能、祖吴椿等人皆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陷入囹圄,受尽刑罚,经多方营救,方得释。(www.xing528.com)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天津遭受日军破坏的高等学府,如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相继复校。同时投考工商学院的学生亦相继增多。学院为适应社会需要,在工学院原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外,又增设了机械工程系;商学院除原有会计财政系、国际贸易系外,又增设企业管理系。同时又成立了女子文学院,设有中文系、外文系、史地系、家政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等,改称津沽大学。解放前夕,把持学校大权的法国神甫又有多人回国,学校成立董事会,聘请华人董事,多是工商界知名人士,如李烛尘、资耀华、宋棐卿、朱继圣、孙冰如等人,董事长原为徐世章,后改选为李烛尘。
1949年天津解放,校内成立校务委员会,民主选举校长,李宝震先生得选票最多,被董事会聘为副校长。军管会派王金鼎、韦力为军代表。王金鼎解放前曾在女子文学院任教,重点做教师工作。韦力则在学生中做了大量政治工作。李宝震先生与他们配合,与依附教会的反动势力作斗争,受到我党的器重和信任。1951年应师生要求,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改为国立津沽大学,张国藩任校长,李宝震先生仍任副校长,王金鼎任教务长。
三、从南开大学到财经学院
1952年大专院校院系调整,津沽大学三院分别并入三校,文学院改为天津师范学院(即后来的河北大学);工学院与北洋大学、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等校合并,成立天津大学;商学院与原并入津沽大学的达仁商学院与南开大学的经济学院合并。院校调整后,李宝震先生辞去行政职务,任南开大学会计系教授,有较多时间进行会计科学研究和著述。通过研究苏联会计,结合我国国情,积累了大量资料卡片,为实现我国自己的会计与审计理论体系而努力探索。为科研需要,李先生学习俄文,半年后即翻译出《资产负债表结构原理》初稿。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教学需要,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合办马列主义夜大学,先生日间授课,晚间上夜大,学习了《资本论》、《联共党史》、《马列主义基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成绩优异。1954年因学习苏联大学体制,南开大学裁撤会计系,李宝震先生转入经济系任教授。1958年李先生随经济系教授、讲师约20人调入新成立的河北财经学院。
四、遭受劫难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李宝震先生作为民盟南开大学支部副主委,白日上课,课后参加批判会。1958年暑假,南开大学贴出布告,将李先生划为“右派分子”。是年10月,李宝震先生调到河北财经学院,即到双港接受劳动改造。1959年转入双林农场,同组干活的多是文艺界人士,如何迟、柳溪、鲍昌、朱其华等人。先生多年脑力劳动,身体较弱,又值荒年,食不能饱,干活又累,虽处困境之中,但精神支柱是相信党不会长期冤枉一个好人,特别是见到同组劳动者,皆是受党教育多年觉悟甚高的老党员,他们同样放弃自己专业,做艰难的体力劳动,因此精神并不消沉。果然,1961年摘去了先生右派帽子,重新走上讲坛。当时只愿“多教几门课程,能为国家培育一些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不辜负党的多年培育,于愿足矣”。但好景不长,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老教授无一幸免,李宝震先生家被抄,多年积存的各种资料卡片和珍藏的《大英百科全书》、《图书集成》等以及书画文物被毁于一旦。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先生被扣上“污蔑江青”的罪名,关入牛棚。晚间受刑,白天到劳改队修马路、挖校园内游泳池等。正值炎暑,在曝晒下,李先生后背全面溃烂化脓,虽经治愈,但后背留下永久伤痕。1969年工宣队进校,经过内查外调,证明先生纯属冤枉。1970年先生得到解放。
五、晚年余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根据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的指示精神,财院任命李宝震先生为财政会计系系主任,承担教学、科研、行政三重任务。先生焕发青春,一面为祖国四化建设培育急需高级会计人才,一面重新开始收集“文革”中散失的各项资料卡片,再作积累,写出多篇专著及论文,填补了我国会计科学领域空白。同时,积极提出对发展教育有益之建议。1982年提出设立审计专业,培养高级审计人才;1985年建议将原财政会计系划分为会计系、财政系与审计系;1986年又提出为配合我国对外开放设立国际会计专业的建议。先生的建议不仅得到学院领导的采纳,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而且在国际上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国会计学会、审计学会皆聘先生担任理事。为了便于与国内外各地会计界和教育界交流经验,学院内亦设立了会计学会,先生被选为理事长,并经出版局批准,发行《现代会计》期刊,它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独立成立的会计学术团体和发行刊物的组织。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命先生担任会计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同时对中国第一名会计学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指导。学院鉴于先生已至耋年,体弱多病,不愿先生工作量负担过重,改授会计系名誉系主任,减轻了行政工作。先生还提出了“五年开五门新课”的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1986年连续为会计专业学生和研究生、助教班、进修教师等讲授了“英文会计”、“国际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史”和“国际审计”等课,为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作出贡献。1986年李宝震先生一学期讲三门课,工作量超过标准1000余课时,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仍担任如此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一般高等院校中绝无仅有。天津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授予李宝震“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并从1985年起被连续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在这些年中,李宝震先生不仅时常接受全国各地邀请讲学,还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等地许多国际会计专家学者前来访问,并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先生提出的会计理论和主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观点,受到国内外专家赞许,为我国会计界争得荣誉。
1986年9月,天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同志到财院为先生召开庆祝执教50周年大会,市领导同志到校向先生祝贺,全国兄弟院校、各民主党派、学术团体的领导,以及国内外友人、历届毕业生共200余人出席大会。院领导请名画家杜滋龄做《长寿富贵图》,名画家孙其峰亦尽兴泼墨丹青一幅《春在枝头》。大会接到全国13个省市22所院校贺诗、贺信、贺电多件。先生致谢词中讲:“我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亦是拼搏的一生。我十分欣赏陈毅同志‘大雪压青松’的诗句,没有被压力所屈服。”先生还引用了德国诗人海涅的一段话:“当人们在那高谈阔论的时候,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链那样,小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联接起来。”最后先生还说:“晚年逢盛世,我至少还要多活10年,把全部精力贡献给党的事业。”市政府对先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治学严谨,埋头耕耘,甘为人梯,提掖青年,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予了很高评价。
李宝震先生1993年2月25日去世,享年7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