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61册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61册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克鑫◇今天津市和平区的黄家花园,是久负盛名的商业区。附近陆续形成集市后,因道路尚未命名,故习惯上就以黄家花园相称。近年来,附近的潼关道一带开办农贸市场,在复兴公园和第二游泳池墙外设摊售货,通常亦称该处为黄家花园农贸市场,因此有人误认为复兴公园即黄家花园之原址。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61册

◇曾克鑫◇

天津市和平区的黄家花园,是久负盛名的商业区。该处虽然没有著名的大型商店,但商业门类齐全,五行八作应有尽有。尤其是路旁摊贩麇集,附近居民都乐于光顾,每日自晨至夕行人接踵擦肩,络绎不绝。此外,途经此处的公共汽车也以黄家花园为站名,更使人们对这一地名留有深刻的印象

黄家花园地区的范围,大体上是东起河北路,西至长沙路,北以墙子河岸的上海道为界(如今墙子河早已填平,上海道成为南京路的一侧了),南面是西安道及迤南一带。其中心点在山西路和西安道交叉路口,其实那里并没有花园,也未听说有黄姓大户人家,因此其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国地名的由来,凡人烟稠密地区,多以早期形成村落时在当地定居繁衍的住户姓氏命名,如我市至今仍沿用的刘庄、郑庄子、小王庄等地名。至于原系荒芜地带,开辟较晚者,则经常以该处最初有代表性的建筑命名,如紫竹林、小白楼、佟楼等。黄家花园地名的来历也属于此类,就是说当初那里曾有一处黄姓人家的私人花园。二十年代,黄家花园一带属英租界,而英国租界的路名是按编号命名的,不常来的人要想找某号路很费事,但要说在黄家花园某一面,一打听就很容易找到了。当时附近的街道已具规模,只有少数空地尚未建房,河北路和营口道口各有单孔水泥桥横跨墙子河两岸,山西路口是一座木桥,西侧长沙路附近还有宽仅一米的小木桥,只能通过行人。

黄家花园形成商业集中点的原因,在于原英租界当局为了将其所属管界建成整洁幽静的住宅区,对市容管理方面做了许多严格的规定。最突出的一点是规定在指定街道以外,不准开设店铺,小贩也不得沿街叫卖。早期英租界范围仅限于墙子河以北,商业区指定在大沽路、开封道小白楼一带。庚子年以后,英帝国主义又强行拓界,侵占墙子河以南大片土地,经过多年建设,初具规模,很多前清遗老、民国新贵以及豪门巨富认为住到租界,托庇于洋人卵翼之下比较安全,加以该处荒地较多,开发初期地价低廉,所以纷纷在此处投资建房,人口逐渐稠密。英租界当局仍按以前方针,指定黄家花园一带为商业区,这些新住户购买日用食品及杂物时,必须就近前往,遂使该处的商业日趋繁荣,至今小白楼和黄家花园仍保持当年的风貌。

1937年,我正在北平读中学,暑期来津度假,适逢发生“七七”事变。事变后天津虽未立即发生战事,但风声日紧,日军大举增兵,天津居民经常可以看到成批的日军列队而过,开往海光寺兵营,每次均有数千人及辎重马匹等,途为之塞,街头遍布沙袋和铁丝网。天津市民因曾饱尝1931年便衣队事件袭扰之苦,遂纷纷避入英、法租界投亲靠友。一时英、法租界内所有旅店都已客满。我家当时在日租界,处此情况下,也实在不敢再在日租界久留了。适有故交李木斋之子,谓他家在英租界墙子河边有破旧楼房一处,虽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但稍加打扫即可暂住。无奈,只好举家迁去了。

该房坐落于墙子河南岸上海道与山西路桥口,那时附近空地均已建起楼房,山西路原有木桥已改建成新式洋灰桥,市容较10年前大有改观,对比之下,可以明显地看出那所房屋比较陈旧。那是一所青砖二层楼房,下面有地下室。楼右侧有小门入内,因周围新房和马路地基垫高,进院后要下六七层台阶。楼内每层除中厅外,各有房四大间。地下室积满污水,无法入内。楼前庭院宽约丈许,有矮墙一面,有月亮门通往矮墙外的方形大院。院内有假山一座,依然完好,但上无树荫,下无花草,只是一块荒地。侧面有小平房三间,其他别无景物,全部占地面积不足二亩。南面墙外仅隔不足二米宽的小巷,就是天隆里的平房。墙正中原设大门,早已拆除砌墙,门垛尚依稀可辨(由于大门外原来空地建房,间隔小巷狭窄,出入不便而废除),改在后面楼侧另辟小门出入,所以小门未编门牌号,记得旁边楼房为张姓所有,门牌是小河道129号(今盲人聋哑人协会),所以在通讯时只好写129号旁。(www.xing528.com)

小门外挂着一块木牌,上写着“欧阳律师”字样。欧阳老人是李木斋之妻兄,年逾古稀,精神矍铄,很健谈,他和李家两代联姻,其侄女是李木斋的儿媳,老少欧阳夫人均早已故世,因而老人无人侍奉,李木斋就接他来此居住。看门人是李宅老仆,姓孟,带领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和欧阳老人做伴,住在前院那三间小平房内。门前的律师招牌形同虚设,从来无人前来请教过。

据二位老人谈及,此房建成时约在庚子(1900年)前后。那时这一带尚未开发,人烟稀少。当时在京奉铁路供职的广东人黄某(佚其名号及职位),在此购地筑房,并辟有小型园林,专供春秋二季来此休憩及宴请宾朋之用。民国初年,黄氏离任回广东原籍,将此房地产权售让予李木斋。附近陆续形成集市后,因道路尚未命名,故习惯上就以黄家花园相称。此后周围陆续建房,这所小庭园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从外面看不出一点花园景象,加以产权易主,年久废圮,更不为人注意,但其名称却沿用下来了。

李木斋是老官僚,清末曾出使日本辛亥革命前任山西提法使。民国肇建,军阀统治时代的官僚政客都尊之为前辈。他文学造诣很深,平生喜好搜集古书,藏有不少珍本善本古籍。晚年卜居京津,文游颇广,家中经常高朋满座。购置这处宅第后,因地处偏僻,且地势低洼,不便于接待宾客,故很少来此居住,而在锦州道赁房住。他病死于1936年,遗产以藏书为主,除这所房舍之外,别无其他不动产。其诸子析产时将藏书售予北京大学图书馆房产无力翻修,乃以低价售出,由购主拆除原有建筑,将地基垫高后,建成三层楼房九幢,取名静远里,如今门前墙子河臭水沟早已填平,成为宽阔的林荫大道,静远里及两侧房屋仍保持旧观。

近年来,附近的潼关道一带开办农贸市场,在复兴公园和第二游泳池外设摊售货,通常亦称该处为黄家花园农贸市场,因此有人误认为复兴公园即黄家花园之原址。事实并非如此,公园和游泳池占地原系英工部局工程处的碾石场,由山区运来大批石块来此,用机器破碎供修筑马路之需。修路完成后,于1938年将西半部辟为公园,当时命名为皇后公园(Queen's Park)。复于1940年将东半部建成游泳池,至今该处围墙仍是当年碾石场的红砖旧墙,与其他公园的装饰围墙风格迥异。1941年底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伪政权接管英租界,将皇后公园更名为黄稼公园,不知其含义为何,但与黄家花园读音相近,二者混为一谈,似乎更顺理成章了。而黄家花园这一地名在此20多年前早就有口皆碑了。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稼公园改称复兴公园,沿用至今。

以文会友

以书交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