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殷本纪》一致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从大乙至帝辛三十一王

《殷本纪》一致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从大乙至帝辛三十一王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殷商系谱之复原殷人的先祖是契,他的称号叫做玄王。1917年,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1]两篇,系统地考证了殷人先公先王的名号,大体排出一个可靠的世系。《殷本纪》所载的这八位殷王的世次和行辈,和甲骨文显示的完全相同。(二)以日为名之祖先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可以分为两个段落。其实,世系可靠的,不过是后一段自大乙至帝辛的三十一王。

《殷本纪》一致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从大乙至帝辛三十一王

(一)殷商系谱之复原

殷人的先祖是契,他的称号叫做玄王。《国语·周语下》说:“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荀子·成相》篇也说:“契玄王,生昭明。……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就是说殷商由契开始,到了第十四代,便是王天下的成汤。据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这十四代是:“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从契到汤,恰好十四代。和《国语》及《荀子》的记载相合。1917年,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1]两篇,系统地考证了殷人先公先王的名号,大体排出一个可靠的世系。证明《世本》、《史记》所记载的殷商历史,除去个别有误,基本可信。这是王国维的重要发现。他这些卓越的见解,久已成了不刊之论。

除了上面所举的那些殷人的先公之外,在甲骨文中,还有岳、河、土等等,有人认为那也都是殷的先公。

殷代的帝王,开创王业的是成汤。《诗经·商颂·玄鸟》篇称他为武汤,又《长发》篇称他为武王,《史记·殷本纪》有“天乙立,是为成汤”。《孟子·万章上》和《史记·殷本纪》都记载成汤死后,太子太丁没有继位,太丁弟外丙在位二年,外丙弟中壬又继外丙在位四年。甲骨文里有大丁。由世次看,他是成汤之子。从祭祀的情况看,他和其他在位的王,享受同样待遇。但他是否即位为王,在甲骨文资料里,还找不到确切证明。外丙甲骨文作卜丙,知外字是传写之误。继承中壬王位的,是成汤的嫡长孙太甲。《殷本纪》称太甲即位三年后,由于暴虐,被伊尹放之于桐,伊尹代理王位。太甲居桐三年悔过,于是伊尹接他回来,“而授之政”。但甲骨文里,并没有可据考证的资料。《殷本纪》说太甲死后,他的儿子沃丁继。继沃丁位的,是他弟弟太庚;继承太庚的是小甲,而“帝小甲崩,弟雍己立。……帝雍己崩,弟太戊立”。太戊以后到阳甲,共九位君王。据《殷本纪》记载,他们的次序是:仲丁(太戊子)、外壬(仲丁弟)、河亶甲(外壬弟)、祖乙(河亶甲子)、祖辛(祖乙子)、沃甲(祖辛弟)、祖丁(祖辛子)、南庚(沃甲子)、阳甲(祖丁子)。这九位殷王的世次和行辈,除祖乙应是仲丁之子而不是河亶甲子外,其余完全和甲骨文的资料相合,只是写法略有出入。阳甲后,他弟弟盘庚继王位。继承盘庚的,是他的弟弟小辛。之后继王位的,是他弟弟小乙。继承小乙的,则是他的儿子武丁。武丁是殷代后期功业最盛的君主。《诗经·商颂·玄鸟》、《尚书·君奭》和甲骨文都称他为武丁,《周易·既济》、《尚书·无逸》和《高宗肜日》则称他为高宗。《殷本纪》记载:“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庚以下的殷王,据《殷本纪》载,是祖甲(祖庚弟)、廪辛(祖甲子)、康丁(廪辛弟)、武乙(康丁子)、太丁(武乙子)、帝乙(太丁子)、帝辛(帝乙子,就是纣,是殷末代君王)。《殷本纪》所载的这八位殷王的世次和行辈,和甲骨文显示的完全相同。只是有些称号《殷本纪》是错了。甲骨文称廪辛作祖辛,称太丁作文武丁。殷王日干名号,乃出自后人追称,殷墟甲骨文字,止于帝辛的时代,甲骨文中自然不见帝辛。

殷商世系如下:

关于殷商的全部系谱,李济先生评论说[2]:“由于甲骨文中有关的材料,甚为丰富,增加了我们许多有关的知识。但是,说也奇怪,这些新的知识与两千余年前司马迁的记录相比,虽说是对于每一个商代的先公先王的认识,增加了很多;而对司马迁所排的这一朝代的先公先王继承的秩序,新材料只把它加了强有力的证实。复原的王室系谱除了几名号外,没有任何部分,可以删改《史记》原文的。”“这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大家都可以同意《史记》这部书确实是如三国时王肃所引刘向扬雄对它的评语:一篇‘实录’[3]。”

【注释】

[1]《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民国六年自写石印本,编入《学术丛书》;收入《观堂集林》卷九,1923年;收入《王忠悫公遗书》,1927年;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1940年。

[2]见《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1968年;收入张光直、李光谟编《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3]见陈寿:《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肃传》:“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

(二)以日为名之祖先

商代以日为名的祖先,可以分为两个段落。自上甲微至示癸,这前一段,为先公时期。自大乙汤至帝辛纣,这后一段,为先王时期。其实,世系可靠的,不过是后一段自大乙至帝辛的三十一王。大乙以前的一段,从上甲至示癸,其先公世系以及生卒年月,在大乙时已不可知,定祀典时不得已,乃用十干的次序,予以假定的追名。王国维说:“据此次序,即首甲次乙次丙次丁,而终于壬癸,与十日之次全同。疑商人以日为名号,乃成汤以后之事。其先世诸公生卒之日,至汤有天下后定祀典名号时,已不可知。乃即用十日之次序,以追名之。故先公之次,乃适与十日之次同。否则不应如此巧合也。”[1]而上甲者,实为这前一段先公的第一位。天有十日,甲为其首。上甲是商代先公先王中第一个以日为名的人。皇甫谧说:“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2]因而上甲微是一个极被重视的先公。

甲骨卜辞中凡合祭先公先王的,常常是从上甲开始。如卜辞中或言自上甲祭:

自上甲㲹。(武乙、文丁时 南明524、525、526、527)

自上甲用羌。(武丁时 金459)

或言祭自上甲:

告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后上29.5;粹87)

自上甲。(武丁时 簠帝13;续1.4.1;库1089;粹96;京651;珠346;书博20)

岁自上甲。(武丁时 虚125)(祖庚、祖甲时 金122)(武乙、文丁时 粹103、106)

登自上甲。(武丁时 前5.2.4)

力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粹109)

自上甲。(武丁时 前3.22.4、32.3.5;通306;续1.5.3;南诚16)

自上甲。(武丁时 后下6.12;通310)(武乙、文丁时 后上5.9;粹79;摭续64)

自上甲。(武丁时 拾1.2)

伐自上甲。(武丁时 龟2.3.11;通308)(武乙、文丁时 前8.15.1;佚131;珠630、631)

又伐自上甲。(武丁时 续存下185)

酒伐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库1022)

自上甲。(武丁时 后下34.1;通307;虚845)

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佚140;续1.4.5;粹237)酒大匚自上甲。(武丁时 甲零21)

氏羌自上甲。(武丁时 契235)

羌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佚875)

羌用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粹81;京3966)

用自上甲。(武乙、文丁时 后上25.7)

酒羌自上甲。(武丁时 乙5883+6292+6721+7735)

或言祭自上甲几示:

自上甲六示。(武乙时 南明530、531)

禾自上甲六示。(武乙、文丁时 甲712;南明457)

伐自上甲六示。(武乙、文丁时 续存上1786)

雨自上甲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且乙且辛且丁十示。(武乙、文丁时 佚986;佚256+甲2282)

自上甲十示又二。(武乙、文丁时 续存上1785)

自上甲十示又三。(武乙、文丁时 后上28.8;通225)

自上甲廿示。(武乙、文丁时 戬1.9;佚884;续1.2.4)

或言祭自上甲至于多后:

自上甲至于多后。(武丁时 前2.25.3)(帝乙、帝辛时 前2.25.1;通293)

自上甲衣至于多后。(祖庚、祖甲时 邺初下33.6;京3226)

年自上甲至于多后。(武丁时 甲2905)

自上甲至于多后衣。(帝乙、帝辛时 前2.25.4;通291;龟1.27.4;通297)

幼自上甲至于多后衣。(帝乙、帝辛时 前2.25.2;通296)

升伐自上甲至于多后。(武丁时 前5.42.5)

酒翌日自上甲至多后。(帝乙、帝辛时 前3.28.2;通290)

酒翌自上甲衣至于多后。(祖庚、祖甲时 粹85)

酒彡自上甲次至于多后。(祖庚、祖甲时 龟1.21.7;通294;邺初下40.10;京3225)

酒翌日自上甲至多后衣。(帝乙、帝辛时 后上20.7;通289)

酒彡日自上甲至于多后衣。(帝乙、帝辛时 前3.27.7;通287;前3.28.1;通288)

或言祭自上甲至于后:

自上甲衣至于后。(祖庚、祖甲时 金119)

酒自上甲次至后。(祖庚、祖甲时 库1230)

自上甲衣至于后。(祖庚、祖甲时 虚307)

自上甲衣至后。(祖庚、祖甲时 金124)

酒翌日自上甲至于后。(帝乙、帝辛时 前2.24.7)

酒彡自上甲衣至于后。(祖庚、祖甲时 虚192)

或言祭自上甲至于某王:

与方氏羌用自上甲至下乙。(武丁时 乙4864+7758;丙45)

勿苜自上甲至下乙。(武丁时 乙5883+6292+6721+7735)

羌其用自上甲至于父丁。(武乙时 摭续2;宁1.119;掇550)

又升伐自上甲至父丁。(武乙时 粹99;甲690)

自上甲至于武乙衣。(帝乙、帝辛时 后上20.3、20.6;通299)

其合祭先公先王,都是从上甲开始。

武丁时卜辞有合祭五祖的,如说:

翌乙酉伐于五示,上甲咸大丁大甲且乙。(乙2139+6719+7016+7201+7509;丙41)

于上甲咸大丁大甲下乙。(乙5303)

□□卜,□上甲唐大丁大甲□□。(铁214.4;通253)武乙、文丁时卜辞有合祭历代祖先的,如说:

乙未酒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三且乙□……(粹112;后上8.14+戬1.10+善斋藏片)

帝乙、帝辛时又有合祭历代祖先的祭日表,如说:

甲戌翌上甲,乙亥翌匚乙,丙于翌匚丙,□□翌匚丁,壬午翌示主,癸未翌示癸,□□□□□,□□翌大丁,甲午翌□□,□□□□□,□□翌大庚。(粹113;契20+善斋藏片)

甲寅上甲翌,乙卯匚翌,丙辰……(粹114)也都是从上甲开始。

又祖庚、祖甲及帝乙、帝辛时,在卜旬卜辞的后面,常常附记着甲日祭祀名叫甲的祖先。祭名共有祭、、彡、翌五种,因为祭、都是联合举行,所以也可以归纳说只有祭、彡、翌三种祭祀。名甲的祖先,在祖庚、祖甲时有六,即上甲、大甲、小甲、戔甲、羌甲、象甲。帝乙、帝辛时再加上祖甲为七。祖庚、祖甲时,每祭一周,需时32旬。帝乙、帝辛时,每祭一周,需时36旬,或37旬。论者名之为五祀或周祭[3]。而这一祀典,也无一不是从上甲开始的。

《国语·鲁语》说:“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又说:“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孔丛子·论书篇》说:“书曰,惟高宗报上甲微。”韦昭《鲁语》注:“报,报德谓祭也。”又说:“上甲微,汤之先也。”上甲微是商代头一个以十干为名的祖先,德能帅契,所以受到商人的报祭。而王亥是上甲微之父,为上甲微之所自出[4],所以就在王亥的亥字上边,加上鸟图腾的符号。

【注释】

[1]见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观堂集林》卷九。

[2]《史记·殷本纪·索隐》引皇甫谧说。

[3]见《殷历谱》,1945年。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1956年。〔日〕岛邦男《祭祀卜辞之研究》,1953年;又《殷虚卜辞研究》,1958年。

[4]《礼记·丧服小记》说:“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又见《大传》。

(三)传说之先公王亥

在上甲以前,商朝传说中的先公,王亥也是一个极被重视的高祖。

甲骨文中祭王亥的卜辞,以武丁时和武乙、文丁时为多。武丁时卜辞或言王亥我:

己未卜,,贞王亥我。

贞王亥不我。(乙2215+5403;缀182;丙3)

于王亥我。

于王亥我。(乙4961+4962+7602+7889)

王亥我。(京1144)

读作祟,即《庄子·天道篇》“其鬼不祟”之祟。卜辞说,王亥祟我,是在商朝人的心目中,先公王亥,实具有极大的神威。

武丁时卜辞又常说向王亥年:

贞于王亥年。(后上1.1;通319)

贞于王亥年。(契234)

贞于王亥年。(山东省博物馆藏 续补1995)

庚□□,,贞于王亥年。(戬1.3;续1.2.2;通320)

贞□年于王亥,犬一羊一豕一,三小,卯九牛,三三羌。(京609)

并向他告

贞于王亥告。(元52;续存上197)

与求同义。卜辞常说雨,即求生求雨。金文每以祈连称,知亦祈义。卜辞年,犹言求年祈年。即《说文》籀文秋字,《说文》说:“秋,禾谷熟也。”告秋,即告秋收禾谷成熟于先祖之祭。他辞又或言于王亥匃方:

于王亥匃□。(前7.20.3)

《说文》:“匃,求也。”卜辞的意思是,方入侵,祈求于王亥,希望能够获佑受福。或言于王亥告正下危:

丁巳卜,宾,贞于王亥,十,卯十牛,三,告其从望乘正下危。(南师1.19;外8)

正即征,告即祷告。卜辞的大意是说,丁巳日占卜,贞人宾问卦,问用十十牛三,以祭于王亥,向他祷告,说要随从大将望乘去征伐下危这个方国,希望得到保佑。是王亥这一先公,在商朝人的心目中,不但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收成,而且他还可以使对外征伐得到胜利。因而在武丁时,凡祭王亥,常用。除前引虚738、南师1.19、外8及后引后上23.16、续1.2.1、续补5632六辞外,又如说:

于王亥。(后上23.5;通324)

于王亥。(通别2.4.1;珠338)

于王亥。(前1.49.7;通322)

于王亥。(后上191.;通318)[1]

于王亥。(库1822)

于王亥。(国家图书馆藏 续补48)

于王亥。七月。(珠1036)

甲申卜,,贞于王亥。五(端方旧藏 续补5282)

□□□,宾,贞于王亥。(吉林大学藏 续补3085)(www.xing528.com)

甲申卜,宾,贞翌辛卯于王亥,三牛。(甲零18)

王亥,五牛。(龟1.9.3;通316)

于王亥,五牛,新。(金623)

于王亥,四。(京人B0713)

于王亥,九牛。(续存上218)

贞于王亥

于王亥,九牛。(金624)

于王亥,十牛。(京人S0007)

于王亥,十牛。(国家图书馆藏 续补499)

丙戌卜,,贞王亥

贞勿十牛。(乙2505+2592+6776+7094+7482;丙100)

甲申卜,,贞于王亥,其

甲申卜,,贞勿

于王亥,十牛。

贞勿十牛。

□□王亥,□牛。

贞勿苜三牛。

十牛。(乙1995+6738+8334;丙112)[2]

在经传都用为天之祭。《说文》:“,祡祭天也。”又:“祡,烧祡祭天也。”祡两字转注。《尔雅·释天》:“祭天曰燔祡。”《礼记·祭法》:“燔祡于泰坛,祭天也。”又《郊特牲》:“天子四方先祡”,郑玄注:“所到必先燔祡,有祀于上帝。”字甲骨文作,正象以火烧木柴之形。其义本为祭天,而商朝人却用以祭祀王亥。

武丁时祭王亥,亦用,除后引前4.8.3及丙117两辞祭王亥之外,又如:

于王亥。(京614)

于王亥。(京611)

于王亥。(山东省博物馆藏 续补1997)

乙未卜,宾,贞于王□。(簠典64;续5.9.5)

辛亥卜,贞于王亥,三□。(首都图书馆藏 续补474)

于王亥,三白牛。(后上281.;通314)[3]

乙巳卜,,贞于王亥,十□。(后上12.10;通325)

王亥告。(写205;甲174)

贞来辛亥酒王亥。

伐于王亥。(粹76)

匚于王亥。(天33)

辛未卜,,王匚酒于王亥。

辛未卜,,今来甲戌酒王亥。

于王亥。(乙5355+5380;缀309;丙116)

为祭祀先公常用的祭名。伐为人祭,说已见前。匚,《说文》读若方,古音读若报,卜辞匚乙匚丙匚丁,《史记·殷本纪》作报乙报丙报丁,是匚即报祭,即《鲁语》“禘郊祖宗报”的报。也都是非常隆重的祀典。

武丁时祭王亥,用牲多的,或多到卅牛、卌牛、五十牛:

甲辰卜,,贞来辛亥于王亥,卅牛。十二月。五(后上23.16;通321)

于王亥,卌牛,辛亥用。(前4.8.3;通315)

贞酒王亥。

翌辛亥于王亥,卌牛。(乙2452+2508+2631+3094+3357+3064+7258+8064+8479;缀195不全;丙117)

五十牛于王亥。(国家图书馆藏 续补493)

又或用羌,除前引粹51、库1064和京人S3047三辞祭王亥都用羌之外,又如:

贞登王亥羌。(后上26.5;通323)

翌辛亥酒王亥,九羌。(龟1.9.1;通317)

于王亥。

九牛。

贞登王亥羌。

贞九羌卯九牛。(续1.2.1)

贞□于□亥。

九牛。

贞九羌,卯九牛,新。(国家图书馆藏 续补10)

羌者,即杀羌人以祭,多的有到九羌的。另外还有别的牲类。所以王国维说,卜辞中对于王亥,“乃祭礼之最隆者”[4]

其合祭先公先王的卜辞,如武丁时卜辞说:

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五月。(续补5632)

武乙时卜辞说:

甲午卜,贞乙未酒高且亥□□□□,大乙羌五牛三,且乙羌□□□,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它。(南明477)以及前引武乙、文丁时卜辞说:

□巳卜,□王宾河。

辛巳卜,贞王上甲即于河。(吉林大学藏 佚888不全;续补3078)

除河之外,在大乙、上甲以前,于先公惟祭王亥,则王亥之被重视,可想而知。

武丁时卜辞,除祭王亥外,亦祭王亥的配偶。或言于王亥妾:

于王亥妾。(铁206.2;南坊3.36)

于王亥妾。(乙2452+2508+2631+3094+3357+3064+7258+8064+8479;缀195不全;丙117)

或言于王亥母:

于王亥女,豚。

于王亥女。

贞勿于王亥女。(乙6404)

女读为母,甲骨文母女通用。王亥母,犹他辞言“示壬母妣庚”[5],“大乙母妣丙”[6],“卜丙母妣甲”[7],“大甲母妣辛”[8],“祖丁母妣甲”[9],“祖丁母妣己”[10]之母。王亥妾,犹他辞言“示壬妾妣庚”[11],“示癸妾妣甲”[12],“河妾”[13],“子妾”[14]之妾。母和妾,其义都是配偶。甲骨卜辞中,祭祀先公的配偶的,在上甲以下,唯有示壬配妣庚,示癸配妣甲。上甲以上,除河[15]之外,其祭先公的配偶者,惟王亥一人而已。

古典文献神话传说中,还保存着好多关于王亥牧牛的故事。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王亥牧牛,曾和有易之君发生争执,结果王亥被有易之君绵臣所杀,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借河伯的军队灭有易,并杀掉绵臣。《山海经·大荒东经》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楚辞·天问》说:“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王国维说:“此十二韵,以《大荒东经》及郭注所引《竹书》参证之,实纪王亥、王恒及上甲微三世之事。”又说:“有易之人,乃杀王亥,取服牛,所谓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者也。其云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者,似记王亥被杀之事。其云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者,恒盖该弟,与该同秉季德,复得该所失服牛也。所云昏微遵迹,有狄不宁者,谓上甲微能率循其先人之迹,有易与之有杀父之雠,故为之不宁也。”[16]乃知《天问》、《大荒东经》以及《竹书纪年》所记,都是一个故事。又《易·大壮》六五说:“丧羊于易,无悔。”又《旅》上九说:“丧牛于易,凶。”易即《大荒东经》和《竹书纪年》的有易,《天问》作有扈,乃有易之误字。丧牛丧羊,即《天问》“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的牛羊。爻辞虽简,知仍是这样一个故事[17]。所谓仆牛、朴牛,即牧牛。所谓“牧夫牛羊”,即放牧牛羊之意。

所以有这样的故事者,是因为在古代的传说里,王亥是一个畜牧业的创始人。《世本·作篇》说“胲作服牛”,胲或作核、骸、,胲、核、骸、都是王亥的亥的通假字。或引作,则又由胲字形近而误。《吕氏春秋·勿躬篇》也说“王氷作服牛”,氷字亦由亥字形近而误,王氷即王亥。说俱见前。作的意思,是发明创作。服牛即仆牛、朴牛,亦即牧牛。亥作服牛,或王亥作服牛,意思即是说,王亥是发明牧牛的人。王国维说:“然则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为先祖。”[18]

王亥之所以名亥,也就是因为他是畜牧业的创始者。王亥的亥,王国维以为是祭日,说:“卜辞言王亥者,祭日皆以辛亥。”因而又说王亥是“被人以辰为名之始”[19]。今按王说不然。就以本文所引祭祀王亥的卜辞看来,祭王亥在辛未、甲戌、辛巳、甲申、丙戌、辛卯、壬辰、乙未、癸卯、乙巳、丁巳、辛酉,就都不是亥日。亥者,《说文》说:“亥为豕,与豕同。”段玉裁注:“谓二篆之古文,实一字也。”《论衡·物势篇》也说:“亥,豕也。”是亥本即豕字。《吕氏春秋·察传篇》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渡河也。”是豕亥相似易混。自古而然。王亥以亥为名,我们疑心就是因为在传说中,他是畜牧业的创始人的缘故。

还有应该注意的一事,即王亥的称王。《尔雅·释诂》说:“王,君也。”《说文》说:“王,天下所归往也。”《春秋繁露》说:“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故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说:“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生杀之威之谓王。”这当然是时代比较晚的一种说法。但《诗经·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又《大雅·皇矣》说周文王,“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国语·周语》说“荒服者王”,韦昭注:“王,王事天子也。”《礼记·中庸》说:“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是商、周天子称王,乃是大事。先公称王,更非寻常。则王亥称王,必是深受商朝人的隆遇之事。

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卜辞又称王亥为高祖,或称高祖亥,如前引武乙时卜辞说:

甲午贞,乙未酒高且亥□□□□,大乙羌五牛三,且乙羌□□□,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它。(南明477)又如:

丁亥,贞既告□且亥。

癸巳,贞于乙未酒高且亥,匚卯于□□。(南明478)

□□□□□□酒高且亥,匚□□□□。(南明476)

从字体和事类看来,当也是武乙时所卜。又如:

壬辰,贞高且亥……

乙告高且……

亥,……(邺三下37.2)

□辰,贞其卯高且□……(邺三下37.3)

告高且亥,于且……(宁1.158+215;掇407)

高且亥……(戬1.4;绩1.2.3;通326)

从字体看来,当为武乙或文丁时所卜。或称高祖王亥,如前引廪辛、康丁时卜辞说:

其告于高且王,三牛。

其五牛。(宁1.141;京3926;掇455)

又如:

癸卯,贞高且王亥先。(后上21.13;通309)

以同版称父丁即文丁,知为武乙时所卜。又如:

贞大其陟于高且□亥,。(南明472)

贞陟大于高且王□。(摭续7)

□亥,贞陟大于高□□□。(摭续20)

从字体看来,当为武乙或文丁时所卜。甲骨卜辞中称高祖的共三人:一为高祖夔,为商的始祖契的父亲帝喾;二为高祖乙,即大乙汤,为商朝灭夏开国之王;三为高祖王亥,则为上甲微之父,为商朝以日为名的始祖之所自出。

因为王亥是商朝这样重要的一个先公,所以就在王亥的亥字上边加上一个鸟,表示早期商族以鸟为图腾,详见第七章。

【注释】

[1]字旧释作帝,今按当是字。

[2]“乙1995”丙误作1195。

[3]三白牛,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古史新证》释作三百牛,当非是。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卷九。又《古史新证》,1925年。

[5]甲460。

[6]写336;甲248+254;缀5。

[7]录271。

[8]粹182。

[9]余10.1;续1.35.1。

[10]后上26.6。

[11]余4.2;续1.6.1;佚99。

[12]拾1.8。

[13]金548。

[14]后上6.3。

[15]武丁时卜辞,有祭河的配偶者,如说“:方于河妻”(山东省博物馆藏罗振玉旧藏牛胛骨);“辛丑卜,于河妾”(后上6.3)。

[16][18][19]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卷九。又《古史新证》,1925年。

[17]见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燕京学报》第6期,1929年。又《古史辨》第三册上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