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殿以十一开间为最尊,因而将太庙前殿也改建为十一开间。明代太庙正殿和寝殿都是九间开阔,清代改为前殿十一开间,中殿和后殿都九开间,这是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修缮完成的。清代社稷坛沿用明代建置,不仅坛的建筑依然如故,所用享殿五开间,也还是明代建筑,即今所称中山堂者。
清代天坛也因袭明代建置。圜丘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改建,面积有所拓展,而高度略减低,仍分三层,上层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层径十五丈,高五尺二寸,三层径二十一丈,高五尺,全部用白石砌成,每层周围有栏,四面均出踏道九级,都沿用明代格局。坛四面筑矮墙,中间设门,北门以北有皇穹宇,是一座单檐的圆形小殿,建于白石高基之上(基高九尺),东西南三面出陛,各十四级。周围立朱柱八根,盖蓝色琉璃瓦,上安金顶。南面辟门,殿前左右庑各五间。
从皇穹宇往北,经成贞门,越月陛桥,再经祈年门,即祈年殿。祈年殿即明代大祀殿或大享殿,乾隆十六年改今名。这是一平面圆形三重檐的大殿,直径30米,高38米,建于三层圆坛之上。坛制略如圜丘,而直径较大,上层径二十一丈五尺,二层径二十三丈二尺,三层径二十五丈,南北两面三出陛,东西两面一出陛,上层二层各有阶九级,三层十级。坛上祈年殿,圆形,内外周围各有朱柱十二根,中间立有“龙井柱”四根。檐三重。周围十二间均安格扇门,无砖壁,上覆三层蓝色琉璃瓦,上安金顶。祈年殿在光绪十五年被雷火焚毁,次年按原样重建。祈年殿之后有皇极殿,它和祈年门,都是嘉靖二十四年建成的。(www.xing528.com)
清代先农坛在外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和天坛对称,即原明代山川坛。其中有先农坛、天神坛、地癨坛、太岁坛,都是沿用明嘉靖以后的旧址,并继续沿用明代的礼制。
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月坛在阜成门外西郊,即是明代朝日坛和夕月坛旧址,仅建筑略有改变。如明代日坛面铺红琉璃,月坛面铺白琉璃,清代均改用金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