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西南有金中都旧城,元时依然保留,称为南城,因而大都或称为北城。上段所引《析津志》所说“南北二城”,就是指大都以及南城。南城所住,多数是原住的贫穷人家。当大都新建成时,曾下诏规定,旧城居民要迁往新城的,“以赀高及居职者为先”,在分配到的八亩一份“方地”上“力不能作室者”不得冒据,因而许多贫穷人家仍然留居旧城。旧城中原来建有大量寺院道观,多数也依然留存。《析津志辑佚·寺观》中所记,大多在南城,数量是较大的。
《析津志》所载当时南城的市:
南城市、穷汉市,在大悲阁东南巷内。
蒸饼市,大悲阁后。
胭粉市,披云楼南。
鹁鸽市,在喜云楼下。(《析津志辑佚· 城池街市》第5—6页)
大悲阁即圣恩寺,原为唐代所建,辽、金都曾重修,元代至元年间又重修,有阁供奉大悲观音菩萨,“在南城旧市中”(《析津志辑佚·寺观》第68页)。说明此地原为旧市在金中都的东南部,今宣武门外下斜街南口。披云楼在大悲阁东南,喜云楼在阁前(同上书《古迹》第107—108页)。可知这些市都在大悲阁的周围。这里原是金中都的街市,到元代依旧保留。(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兵攻占金中都时毁弃的金中都的皇城,到元代,有些地方已建有新的道观、酒楼和槽坊。《析津志》说:昭明观,在旧皇城内,乃金朝昭明宫之故址也。(《析津志辑佚·寺观》第90页)
洗妆台,在南城金故宫之西,寿安酒楼之北。此台贮李妃以为梳妆之所,今昭明道观是也。殿后故基尚存。其寿安酒楼者,即南中和槽坊也。
寿安楼,在燕京亡金皇城内,东华门之西,街南中和槽坊也。(《析津志辑佚·古迹》第104页、107页)
昭明观就建筑在金的昭明宫故址上,包括李妃的洗妆台在内。在昭明观以南的寿安酒楼以及街南中和槽坊,也都是建置在金皇城的废址之上,说明原来皇城的废址已逐渐发展为街市了。
南城也还有些手工业作坊和从事手工艺的住户。官府在这里设有织染作坊,并设有织染局总管府。端午节按礼要由中书省礼部、资正院、中正院等进呈御扇。“资正院、中正院进上,系南城织染局总管府管办,金条、彩索、金珠、翠花、面靥、花钿、奇石、戒止、香粉、胭脂、洗药,各各精制如扇拂,一如上位仪式”(《析津志辑佚·岁纪》第218页)。南城西北彰义门外有碾玉工的住户群。《析津志》:“南城彰义门外,去二里许,望南有人家百余户,俱碾玉工,是名磨玉局。”(《析津志辑佚·古迹》第115页)附近当有玉石产地,碾玉是此地住户传统手工艺,官府并设有磨玉局管办。
南城有些寺院道观,节日依然有众多居民前往烧香或游览。正月十九日“都人谓之燕九节,倾城士女曳竹杖,俱往南城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事烧香,纵情宴玩以为盛节”。有些寺庙节日的盛大活动,都是南北二城的人一起参与的。如二月二日,卢师山,“南北二城游赏如燕九节”,二月初八西镇国寺的庙市等。但是,南城许多地方毕竟比较荒凉了,每年二月成为北城居民“踏青斗草”之地。“是月也,北城官员士庶妇人女子,多游南城,爱其风日清美而往之,名曰踏青斗草”(《析津志辑佚·岁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