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的开凿,是为宫苑用水的需要,所以又称御沟水,它是和宫苑同时建设完成的。从西郊玉泉山下引水,从和义门南约120多米处的南水关入城,东行到北沟沿(金水河的残迹)曲折南下,到近萧墙西南角的地方,向东分成两支。北面一支折而北行,沿萧墙西墙北上,绕过萧墙东北角而沿墙东行,折而向南,注入萧墙中间的太液池的北端(今北海)。这样不仅增加了太液池的水源,而且成为萧墙西墙和北墙西半段的城濠,正与从积水潭引水沿萧墙东墙南下的新开河相配合,使得萧墙东西两面都有了护城河。南面一支正东前进,进入萧墙西南角,经隆福宫前,注入太液池(今中海)的西南角,然后又从太液池的东南角东出,横经宫城前面,穿过宫城南门崇天门前的周桥下,一直向东,出萧墙东南角,与东墙外沿墙南下的新开河(即通惠河的一段)交汇。
《析津志》说:“金水河流入燕城,即御沟水也。入南葫芦套,盛杂(植)莲花,复流转入周桥。”(《析津志辑佚·属县》第243页)葫芦套是城内西南地区的著名苑囿,说明金水河曾曲折流到城内西南部,再向东流转。《析津志》又说:“马市桥,水自东流入咸宜坊,西至曩八总管府桥、顺城(承)门石桥,转东隆福宫桥,流入太液池,流出周桥右。水自西北来,而转东至周桥,出东二红门,与光禄寺桥下水相合流出城。”(《析津志辑佚·河闸桥梁》第100—101页)这里讲的是金水河南面一支,说明这一支曾向南曲折流到顺承门附近,直到顺承门石桥,咸宜坊也在顺承门里倒钞库北。它转折向东,经过隆福宫桥,流入太液池,再从太液池东到周桥。所说“出东二红门”,当是出萧墙东墙的一个城门,所说光禄寺桥,当即通明桥,在光禄寺西,金水河就是在此与沿东墙南下的新开河(即通惠河的一段)交汇的。(www.xing528.com)
大都金水河的开凿,是仿效北宋汴京的,二者同样是从西面引水进入宫苑。五行于西方属金,因称金水河。不仅水名相同,所用开凿引水的方法也相同。汴京的金水河是从汴河上架渡槽从西北水门入城的,大都的金水河所经的运石大河及高梁河、西河,也“俱有跨河跳槽”(《元史·河渠志》引至正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相马速忽等言)。这条金水河不仅供给宫中用水,还用于点缀风景,曾引进到太液池中的琼华岛上,汲水到山顶,经石龙口喷出。同时海子(积水潭)的水还曾引进到宫城以北的御苑,御苑东部建有水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