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居民食用水,主要依靠水井。水井有两种,一种是引西湖水而成的水井,都在城内西北一带;另一种是就地凿成的一般水井。唐德宗时,地方官李泌所开六井,就是引西湖水,经钱塘门,设置水闸,引进城内的。所谓“井”就是出水口。六井是:(1)相国井,在西河井亭桥西。(2)西井,又名化成井,在相国井西。(3)金牛池,在西井西北。(4)方井,俗呼四眼井。(5)白龟井,在金牛池西北。(6)小方井,俗呼六眼井,在白龟池北,钱塘门内。宋仁宗时地方官沈文通又在六井之南,引湖水到美俗坊(即罗汉洞附近),称为南井,一名沈公井。苏轼两次出任地方官,都曾对六井维修,并将已经废弃的沈公井修复,改称惠迁井。
就地凿成的公用大井,著名的有(1)吴山井,在吴山北麓,始建于五代,南宋绍兴年间加大石板盖,开为六眼。(2)天井,在宝月山下天井坊,初建于五代,南宋初年废弃,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经清理修复,深五十多尺。(3)郭婆井,在铁冶岭北。(4)沈婆井,在万松岭上。(5)郭公井,在万松岭下。南宋时杭城公用大井有六十多口,如寿域坊内有上四眼井,长庆坊内有下四眼井;宝月山麓有上八眼井,相对秘书省有下八眼井(以上二井今存,其名沿用)。后市街有六眼井,棚桥前有双井,荐桥北有义井,俗呼四眼井(今存井圈)。至于私人所开的井,数量更多。(www.xing528.com)
北宋东京“其供人家打水者,各有地分坊巷”。南宋临安供食用水,也是“各有主顾供之”。“西门则引湖水注入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二老堂杂志》卷四)。“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各支钱犒之”。同时“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癤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至经府大讼,胜而后已”(《梦粱录》卷一三《诸色杂货》)。粪主各有地分坊巷,出粪人是粪主雇用来的,把粪运到农村用作肥料。遇到新春,官府经常差遣人淘通沟渠,清除道路污泥。平时则由居民自己雇人疏淘水井或河渠。《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所列项目中,就有淘井、淘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